青爱工程:让谈“艾”不再色变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1230ZXC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间,进门处一只略显老旧的单人沙发,靠窗一张办公桌,桌上散乱地堆放着纸笔、文件夹等办公用品。这是青爱工程办公室主任张银俊的办公室。前天晚上和同事们熬夜加班,她刚刚在这张沙发上凑合过了一夜。
  位于北京三元桥附近的这套房产,原本是张银俊的私人住宅,现在是青爱工程大本营。十来位工作人员在这里办公,处理青爱工程各类日常事务。
  青爱工程全称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致力于向青少年普及性健康、艾滋病防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并提供相应的帮助。通过在全国幼儿园、大中小学援建青爱小屋,培养师资力量、举办讲课、电影放映等多样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性健康教育,“从源头上解决艾滋病的问题”。
  这段时间是青爱工程办公室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今年是青爱工程成立第10年,又赶上世界艾滋病日临近,青爱工程办公室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也即将召开。各部委领导、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的代表等近300人将参加座谈会,规模相比上一届扩大近一倍。“很忙,也很高兴,但总算是看到成果了。”张银俊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起会务细节,难掩兴奋之情。在她看来,会议规模、参会领导级别、媒体关注度,都表明“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这一话题如今受重视的程度。
  张银俊聊起青爱工程,讲到高兴处直挥右手。她是青爱工程创办者之一、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避而不谈的话题


  青爱工程创办于2006年,原来简称为青艾工程。后来在形象大使白岩松的建议下,将青艾工程改为“青爱工程”。
  据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计57.5万例,死亡17.7万人。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超过1万例的省份有15个。
  中国目前有约3亿在校儿童和青少年,每年有2000万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今年新增艾滋病感染者中,通过性途径传播的比例已超过90%。在性知识普遍缺乏的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感染的三大途径。但在中国的青少年教育中,性一直是避而不谈的话题。青爱工程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在学校里创办青爱小屋,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他们在每所合作学校建起一间青爱小屋,配备一名专业老师进行性健康和艾滋病防治等教育。老师是从小屋所在学校选拔而来的。青爱工程办公室负责组织对老师们进行系统知识培训,再由这位老师向学生们传播相关知识。
  除此之外,青爱工程还要募集社会资金,帮助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性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工艺慈善理念培育等,对部分艾滋孤儿及家庭进行救助。
  一般来说,建立一间青爱小屋需要5万元,主要用于购置教学设备、教材等。小屋环境和条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席之地,为学生开展性健康知识讲座,帮助青少年学习性健康、性道德等相关知识。
青爱工程创办者之一、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银俊。摄影/张沫

  青少年性健康和艾滋病防治教育,“学校是基本面,性教育是主战场”。
  但要堂而皇之进学校宣讲性健康教育,听上去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对于青爱小屋和性健康、艾滋病防治教育的关系,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扁将其形容为“做窝”和“下蛋”。在李扁看来,最紧要的事情是要说服学校正式挂牌建起青爱小屋,有了这个“窝”,紧接着具体实施性健康和防艾教育、师资等“都不成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没有学校愿意建这个“窝”。即便青爱工程提供资金支持,多数学校第一反应也是毫不犹豫地拒绝。“性健康、艾滋病教育,他们第一反应是,‘这什么玩意儿?’”李扁回忆起曾遭遇的闭门羹,咧开嘴大笑起来。

不受欢迎的项目


  张银俊曾在卫生部工作,积累了一些人脉。2006年前后,她曾在一家卫生系统的报刊担任主编。当时,北京高校学生自杀事件经常见诸报端。媒体和大众普遍将这一行为归因为大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大,而80后作为独生子女抗压能力又太弱。
  但张银俊相信背后还有原因。她和同事一起做了一项关于北京自杀学生心理问题的调研。大量调研发现,自杀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问题,而性问题是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但所有的报道几乎都没有提及这一点。他们还发现,其中一位自杀学生留下来的资料表明,她怀疑自己很可能与一名外国人交往而患上了艾滋病。
  这一调研结果触动了张银俊。“或许能做些什么。”她和长期研究性健康的朋友李扁一拍即合,决定创办一个社会组织,推动青少年性健康和艾滋病防治教育。
  最初的工作是从张银俊当一名“说客”开始的。她还记得她最早游说学校开展青爱工程教育的经历。
  那是在陕西榆林的一所大学。经由当地一位朋友引荐,张银俊带着青爱工程的画册,找到了这所大学的校长办公室。画册里有一堆教育界重要人物照片,其中有著名教育家许嘉璐的照片和签名,他是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民进中央主席,也是青爱工程总顾问。画册里还有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参加活动的照片。
  张银俊心情忐忑去校长办公室敲门,校长还算客气地接待了她,可校长对张银俊说的青少年性健康、艾滋病防治这些话题完全没有兴趣。
  刚说了两句,校长想打发张银俊走人。他告诉张银俊,学校的重点工作在学生学习和提供就业技能上,她所说的性健康、心理健康等种种问题,“在我们学校每年发生的比率非常非常低”。
  “说完就是一副送客的表情。”张银俊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   灵机一动,她突然问校长:“冒昧地问您一句,那么低的百分比是多少,如果是发生在您孩子身上呢?是不是对您和您的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了?”
  校长愣了一下,呆了几秒钟,显然被她的话触动了,开始低头翻看摆放在面前的画册,随后和张银俊认真谈了一个多小时。他表达了对青爱工程的赞赏,并打电话叫来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和张银俊对接具体合作事宜。
  即便如此,和这位工作人员通了几次电话后,在这所学校开展青爱教育的事情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像这样即便有了些许眉目但最后又黄了的案例,在青爱工程推广的过程中“太多太多了”。
  口才就是这样锻炼出来的。张银俊说,她平时没这么能说,与人交流的时候,谈论到与青爱无关的话题,她的脑子经常自动调整到放空状态。但一涉及青爱,就能滔滔不绝说上半天不喘气儿。
  她提起最近一次上台发言,主持人让她说两句,她抓着话筒不放下,反复解释青爱工程正在做的事情,并呼吁在场人士关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防治。“我知道大家估计都急了,但我恨不得再说半个小时。”

谈“艾”色变


  张银俊喜欢用拧紧水龙头来打比方,这也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代表苏凯琳常对她说的话。“仅关注艾滋病本身远远不够,还得在 ‘防’字上下功夫。”张银俊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水龙头没有拧紧,水就永远停不下来。和苏凯琳一样,在各种能发言的公开场所,张银俊反复这样打比方。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去年宣布,全球有望在2030年前根除艾滋病。但要想彻底根除艾滋病,不仅要治疗,还需要做好预防工作。
  这也意味着,在青少年中宣传性健康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对根除艾滋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建设青爱小屋面临另一个难题:寻找资金——这和所有社会组织、慈善机构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是,涉及性健康和艾滋病这些字眼,让筹钱的过程变得尤其艰难。学校避之不及,社会慈善资金同样很难流入这个领域。人们更愿意出钱挖一口水窖,建一所校舍、资助几个失学儿童,没有人愿意把钱花在性健康教育这样“虚无缥缈”的工作上,更不要说提起来就不那么好听的“艾滋病防治”。
  按中华慈善总会规定,项目成立首先就需要一大笔资金。张银俊曾在卫生部工作,积攒了不少人脉,自信能找来一些钱。但当她游说遍了身边所有的朋友,遭到几乎无一例外的嘲笑。
  “谈艾色变”,她反复用这个词形容当时大家对待艾滋病的态度。 三十来岁的女性,健康、漂亮,却张口就是艾滋病、性健康,“的确不是一件很体面的事。”张银俊笑着说。还有人送给她一个称号:黄博士。关系密切一点的朋友会问她,你要想做慈善,做点什么不好,非要做这个?
  资金一直处于紧缺状态,工作开展起来常常捉襟见肘。李扁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一次出差,顺便邀请一位行业内知名教授来北京开会,两个人在机场等飞机,喝了杯咖啡谈事情,最后李扁发现账是记在青爱工程上的。“当时就心疼得不得了。”
  转变发生在近几年。张银俊坦言,随着艾滋病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引起社会重视,现在出去寻找资金,相对容易很多。
  从去年开始,河南省林州市每年财政投入300万资助青爱工程建设。2014年,林州市在12所小学建了青爱小屋,今年又增加了30所。据林州市市委书记王军介绍,2016年林州将再建成100所青爱小屋,到2017年将实现全市137所中小学全部建设青爱小屋。
  这样的好消息让李扁尤其高兴。这意味着,他的一些看似不着边际的理想,正逐渐成为现实。

第一间青爱小屋


  青爱工程创办十年,从建立到开展工作都面临重重困难和压力。但最终得以坚持做下来,张银俊认为,得益于它有一支打不垮的“核心团队”。她指了指坐在对面的男士,笑了,“就是李扁和我。”
  大约在2004年,“性小康”一词突然爆红,并被某杂志评为年度热词。提出者是《公益时报》一名记者,正是李扁。李扁后来辞职,两年后成为青爱工程最早的倡导者。“一个是公共场合难以启齿的‘性’字,一个是当时喊得热火朝天的‘小康’二字,谁想到两者能联系在一起?”李扁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李扁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并且乐在其中。他的圆眼镜不到一百元,稍微好点的衣服大多是朋友送的。在李扁的人生价值标尺中,追求物质财富没有多大意义,他的目标是以研究性健康为出发点,“影响足够多的人”。
  2006年,他做了两件事情。一是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写了一封信,要求全国人大修订一下《刑法》中关于淫秽物品罪的内容,对卖淫嫖娼的有关规定也做出相应修改。一万多字,他称之为“万言书”。当然,他没有得到回应。这一年李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和张银俊创办青爱工程。
  李扁形容自己是实干派。写字改变不了什么,还得“挽起袖子做事”。他认为中国人大多不懂性,青少年更缺乏性知识。“懂得性,最后才能懂得做人做事做爱。”
  但“性健康”和“艾滋病”,在2006年还是难以放在台面上的话题。尽管学校大多开设生理卫生课,但是教学多是一笔带过。虽然青少年性健康问题常见诸报端,但很少引起重视。学校忙于应试教育,成绩和升学才是考核硬指标。
  要吸引学生参加青爱小屋,首先需要家长们重视性健康和艾滋病防治。在中国,性和艾滋病长期以来都是难以启齿的话题,缺乏相关知识的不仅仅是学生们。“这也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张银俊说。
  每到一个新地方,类似的讲座常常从一开始就遭遇质疑。家长们堵在门口问:“我们是来上学的,学什么性健康,这不是教坏孩子们吗?”
  张银俊如今早已对这类事情见怪不怪。改变观念从来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需要大环境的配合。而每建立起一座青爱小屋,“又为推动整个大环境贡献了一点力量。”
  事实上,第一家青爱小屋早在2007年就已成立。地点在辽宁抚顺二中,由青爱工程形象大使白岩松出资援建,起名“白岩松号”。尽管小屋落成时曾引起一些关注,李扁坦言,抚顺二中的青爱小屋并未如期红火开展起来。   “创万间小屋,造万方福田”,这是青爱小屋的目标。方法是由一座青爱小屋作为突破口,带动周边学校,并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逐渐形成规模。
  李扁一度认为万间小屋的目标“实现不了了”。最困难的时候,他和张银俊都无数次想放弃。两人还是靠互相打气撑下来。

防艾与性健康教育结合


  一封领导批示的信件经常被青爱工程工作人员兴高采烈地提到。
  去年冬天,青爱工程领导小组组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写了一封信,名为《万间小屋,万方福田——请克强总理关注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支持青爱工程》,并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青爱工程总顾问严隽琪转交中央领导。
  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很快在信上作出批示,要求将艾滋病防治与性健康教育“合理结合”,指出性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一课”。
  至此,艾滋病防治和性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被明确提出来。而在此前,人们虽然开始关注艾滋病防治,但普遍认为与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并无太多关系。
  今年8月,国家教育部和卫计委联合下发《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重点强调要将预防艾滋病教育和性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把性道德、性责任、拒绝和预防不安全性行为作为教育重点。这正是青爱工程多年的工作重点。
  性健康、艾滋病正逐渐成为公开谈论的话题。如今,全国二十多个城市、665所学校挂牌建立了青爱小屋,包括不挂牌的小屋在内,共有上千所青爱小屋。仅云南省就从2012年起,从6所起步,发展到185所。到目前为止,青爱小屋项目已经培养了数千名性健康教育老师。他们每年定期接受专业培训,再将学习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
  张银俊回忆,最早,青爱工程做活动邀请相关领导人出席,得到的反馈大多都是拒绝。但这次座谈会,很多人一听就爽快地答应了。“来的部级领导不少,都表示支持。”
  这意味着从民间到官方,人们从“谈艾色变”“谈性色变”,开始转变为以更开放的态度对待防艾话题。
  创办第十年,青爱工程的工作有了很大起色,但办公地点没变,办公条件仍然简陋。李扁还没有自己的工作间,他在会议室的一角开辟出一块区域,作为他的工作区。一些重要的信函、青爱工程的工作构想,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尽管离真正开办一万间青爱小屋还有不短的距离,李扁眼下似乎已经看到了希望。除性健康教育和防艾外,他还为青爱小屋设置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容。青爱小屋将成为一个立体的学习基地,各方面内容彼此关联,“真正高效运转起来。”李扁说。
  获奖理由
  这是一个似乎并不为普通公众熟悉的名字,却在青少年中声名远播。自2006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已在全国20个省市、近千所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开展,探索出一条青少年艾滋病防治与性健康教育结合之路。一间间青爱小屋,成了学校里的快乐课堂。创万间小屋、造万方福田,是它的梦想。近十年来,它已悄然成为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的重要民间力量。
  “青爱工程”
  全称为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
  2006年12月启动,原简称“青艾工程”,2009年改为“青爱工程”,形象大使白岩松。主要通过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援建青爱小屋,从事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工作。
其他文献
1930年代初,辽西地区民间武装的哨兵岗。  东北抗联14年抗日征程很少有机会以正史的面目被全面讲述。  “八年抗战”是许多人的集体记忆。而事实上,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从1931年就开始了。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是中国14年抗日战争的起点。  这支分散又充满战斗力的队伍,在之后的5年间,不断战斗、不断重新组合,发展、分裂、再次发展,最终,在1936年2月10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
7月的一个早晨,我们从安徽绩溪县城出发,沿着大源河上行,去往上庄。  车里一直在放《兰花草》。这首广为传唱的台湾民歌,其词作原是胡适早年所写的一首小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这样的歌词很容易让人陷入对童年往事的追忆,让人特别想看看,是怎样的水土养育出集“旧道德”与“新思想”于一身的胡适。  上庄村位于绩溪岭北的深山中,一路是起伏的青山和回环的溪水。车到上庄村口,便听见哗哗的水声。参天
2014年,“超级推销员”李克强一年内五次出访,共签下1400亿美元大单。其中铁路仍是主角,引人注目的还包括能源、基建、金融和民生领域。金额最高的大单是访问英国时,英国石油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达200亿美元。  这两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各个外交场合不遗余力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推销的产品并不仅限于高铁,领域越来越宽。2013年11月访问中东欧时,李克强推荐了4G技
在电影《BJ 单身日记》中,主人公布里奇特·琼斯是个32岁剩女,一个平淡多年、有些急不可耐要将自己嫁出去的女人。然而,身边的男人们说,女人恋爱就是抢凳子的游戏,过了三十岁没有男友的女孩,就像音乐停了还没有找到凳子的人,出局了。  在中国,有学者研究发现,超过一定年龄、还没有结婚的农村男性被认为是异类,不但自己觉得抬不起头来,还很容易成为被村民们有意无意排斥、隔离的人群,“单身汉到哪,人家都不放心”
8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贵州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致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致贺信。  来自5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中国内地媒体负责人、传媒专家等齐聚一堂,以“海外华文媒体200年——薪火传承与时
韩美妮  (作者系美国华盛顿智库“美国进步中心”高级政策分析师)  6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为期两天的会晤中,共同签署了一项协议,双方同意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协调与合作,通过两国气候变化工作组,推动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包括利用《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专长和机制在内的多边方式,逐步削减氢氟碳化物(HFCs)的生产和消费,同时继续把氢氟碳化物包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及《京都议
1945 年 4 月 24 日,德国,美军在 Ellingen 的一个教堂内发现纳粹掠夺的大量艺术品。  柏林律师洛特·弗雷米(Lother Fremy)在一次偶然看电视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的答案。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他的两个客户超过70年。  电视报道,在慕尼黑的一所公寓里,警方查获了一起艺术品藏匿案,这其中包括德国犹太艺术家马克思·利伯曼(Max Liebermann)的名作《海滩上的骑手》。这
39岁的刘金荣站在马寨镇一家大药房的门前,拿着一台半旧的国产手机打电话。她微胖、敦实,扎着马尾,穿一条暗蓝色的连衣裙,在被摩托车卷起的尘土中眯着眼睛。街道两旁的人们努力吆喝着麻辣烫和冰激凌,四周充斥着高音喇叭的叫卖声。  过去十余年间,她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在数年半信半疑之后,终于被拉拢进入全能神教会,聚会、祷告、传福音,甚至一度“官”至“教会带领”。  刘金荣高中毕业,丈夫是高级电焊工,家
2008年4月4日,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的石阶上竖立着一支话筒,1963年8月28日,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此地发表了最有影响力且最为人知的一场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迫使美国国会在 1964 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这个演讲深刻改变了美国的历史进程。作为著名的民权斗士,金在
现代国际关系体系始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7世纪中期,经历了残酷战争的欧洲各国,终于坐到了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谈判桌前缔结和约,承认一个由独立国家组成的体系的存在,各国不干涉彼此的内部事务,并通过大体的均势遏制各自的野心。  基辛格的新作《世界秩序》,在均势理论的框架下梳理历史演化脉络,探究不同区域的秩序观,回答在当今时代如何重建世界秩序的问题。  19世纪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阐述了均势的要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