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职业高中学生发展现状和西方部分发达国家职业高中教育发展趋势后认为,提高我国职业高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需要做到:1、提高职业高中地位,增强职高学生自我认可度,提升学习兴趣;2、以行业发展为导向,加快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内容的更新;3、改变教学方法,培养职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4、以资格培训为纽带,搭建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教育的“桥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一、前言
职业高中又称“职高”,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组成部分。职业高中为全日制职业教育实体,招生对象主要为初中毕业生,并对其实施中等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就业,也可以通过高考升入更高层次的院校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確要求,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杜威指出,职业是一个人的事业,即生长、生活。职业教育是教育机构以普通教育为基础,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中心,对受教育者进行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其在现在或者将来能够获得职业、继续受教育的机会的社会活动。可见职业教育既需要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为其能够继续学习打下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对入职人员的能力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既要求入职者拥有一定的职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求其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对于就业的灵活性及公民技能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一直以来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高中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二、我国职业高中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职业教育兴起于18世纪产业革命时期,其标志是劳动力的职业化培养以学徒制为主变更为职业学校培养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对旧中国职业教育的整合及对苏联的经验借鉴,初步形成了自身的职业学校教育体系,即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职业高中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职业高中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定位。职业高中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有双重角色。一是以定向性为主流的中等职业教育。从纵向分析,职业高中招收的学生主要为初中毕业生,培养目标主要面向社会,是承接学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劳动就业的一个纽带。职业高中与技校、中专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高中的另外一重角色是基础教育的实施者。职业高中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后参加普通高考,进行深造,职业高中又部分承担了普通高中的角色。综上所述,职业高中既需要培养学生拥有适应社会当前要求的技能知识,还需要为学生将来能够继续学习更高深的知识打下基础,也就是能让其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职业高中在我国的社会地位。当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着过分看重学历文凭,但轻视技能教育的现象,特别是社会舆论导向也过分偏重于普通教育,而对社会各界学生的个人能力的评价也是以中考、高考为主的,这使得职业高中在我国社会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不容乐观。人们对职业高中的社会地位与形象认识上也有较大的偏见,据调查发现,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职高生能够在社会上成才的机会很小,家长则认为职业高中是差生收容所,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初中教师也认为职业高中只是一种初中后教育的托底选择。
2.3 我国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现状。职业高中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虽然有明确的定位,但因社会舆论的影响,使其真实的社会地位远无法达到法律中对其的定位,同时因为职高生基础较差,不少职业高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这也直接制约着职高生的理想与追求,导致其缺乏学习动力,使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现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
据相关调查发现,三年制的职业高中学生,其厌学人数随着年纪的升高而递减,但是三年级学生的厌学比例都将近70%,而且呈现男生比女生厌学,家庭经济好的学生比贫困生更不愿学习,一般职高学生厌学比例高于重点职高等现象。更令人堪忧的是,这些厌学学生比例都在70%以上。另外有调查发现,职高一线教师常常为如何给职高生上课而绞尽脑汁,甚至认为给职高生上课是“对牛弹琴”。
职高学生在对学习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其学习能力的高低。职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使学校对其的能力培养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无法使其拥有更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的兴起是从西方开始的,而近现代的信息化革命也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密不可分。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研究,这对发展我国的职业高中教育,特别是对职业高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1 韩国: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职高教育模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就一直关心行业需求导向下的职业高中教育。韩国的研究者发现,学校的本位教育有相当大的缺陷,即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间存在差异,这使得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够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为此,韩国政府先后进行了多项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协议本位培训制度。
协议本位培训是技术高中开展的一种专门针对特定企业的培训。职业高中在其常规课程之外对学生进行的技能培训,通过自愿参加的培训,学生可以成为企业的后备工人,这种培训由相关企业提供经费资助,韩国教育部门也给予相应的政策及资金扶持。这一培训让学生完整地接受了职业学校的正常课程教育,为其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接受特定的技能培训,学习与实践挂钩,就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目前,这一培训模式受到了韩国不少职业高中和学生的认可,其社会反响也较为良好。
3.2 日本:从培养“职业技能”到具有“柔软性职业人”的转变。日本职业高中的发展从战后开始,经历了起步—大发展—衰退—再定位的过程。二战后,日本将科学技术教育的振兴作为国策,并进行强力的推动,其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进行引导和保障职业教育。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职业高中曾一度由300所迅速增加到600所,战后的高中职业教育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中毕业生代替初中毕业生成为社会、产业界的熟练劳动力之源,实现了产业构造的高度化,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学历和智能水平,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四、我国职业高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4.1 提高职业高中地位,增强职高学生自我认可度,提升学习兴趣。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职业高中地位对职高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要想提高职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国家需要加大对职业高中的宣传力度,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加强对技术工人的社会保障。企业也需要对为其提供一线工人的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这样才能吸收更多技术过硬,发展潜力大的优秀技术人才为企业服务。职业学校要加强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可度,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为学生努力学习创造良好的内外氛围。
4.2 以行业发展为导向,加快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内容的更新。职业高中要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习,需要及时关注行业动向,加快教育方式、内容的更新,要做到“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既让学生学习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拥有前沿的专业技能。同时学校要积极借鉴和探索适当的培养等方式,如韩国的协议本位培训模式等,让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4.3 改变教学方法,培养职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人的一生都在接受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高中的教学方法不应该只是一味地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应该注重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中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当前知识的同时,拥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就尤其注重学生的通用学习能力培养。澳大利亚工商业协会和商务委员会为此专门开发了就业技能框架,将交流、小组合作、问题解决、主动性和事业心、计划和组织、自我管理、学习和技术8个技能群组成就业技能加入其职业培训包,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与他人交流学习,其实施效果良好。我国职业高中课堂教学方法也应该以此为借鉴,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4 以资格培训为纽带,搭建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教育的“桥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目前,普遍的认识是职业高中教育只包含学生在校教育,而学生毕业后则与学校没有教育关系。但是随着终身教育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观念也应该做适当改变。职业高中培养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直接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工人,其職业能力的高低应该建立相关的评价标准。职业高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达到已有的评价标准水平,而尚未建立资格认证标准的行业,学校也可以尝试建立自己相关的等级评定体系,并以此为标准来培养学生。职业高中对学生的资格培训不能只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应该贯穿在其职业生涯之中,搭建一座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教育的“桥梁”,让学生能够持续不断地去学习这个行业的专业技能,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侯军芳.关于职业高中发展的思考[J]
[2]张鹏超.增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内驱力的探讨.[J]
[3]刘伟,王照杰.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J]
一、前言
职业高中又称“职高”,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组成部分。职业高中为全日制职业教育实体,招生对象主要为初中毕业生,并对其实施中等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就业,也可以通过高考升入更高层次的院校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確要求,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杜威指出,职业是一个人的事业,即生长、生活。职业教育是教育机构以普通教育为基础,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中心,对受教育者进行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使其在现在或者将来能够获得职业、继续受教育的机会的社会活动。可见职业教育既需要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为其能够继续学习打下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对入职人员的能力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既要求入职者拥有一定的职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求其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对于就业的灵活性及公民技能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一直以来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高中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二、我国职业高中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职业教育兴起于18世纪产业革命时期,其标志是劳动力的职业化培养以学徒制为主变更为职业学校培养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对旧中国职业教育的整合及对苏联的经验借鉴,初步形成了自身的职业学校教育体系,即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职业高中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职业高中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定位。职业高中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有双重角色。一是以定向性为主流的中等职业教育。从纵向分析,职业高中招收的学生主要为初中毕业生,培养目标主要面向社会,是承接学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劳动就业的一个纽带。职业高中与技校、中专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高中的另外一重角色是基础教育的实施者。职业高中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后参加普通高考,进行深造,职业高中又部分承担了普通高中的角色。综上所述,职业高中既需要培养学生拥有适应社会当前要求的技能知识,还需要为学生将来能够继续学习更高深的知识打下基础,也就是能让其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职业高中在我国的社会地位。当前,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着过分看重学历文凭,但轻视技能教育的现象,特别是社会舆论导向也过分偏重于普通教育,而对社会各界学生的个人能力的评价也是以中考、高考为主的,这使得职业高中在我国社会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不容乐观。人们对职业高中的社会地位与形象认识上也有较大的偏见,据调查发现,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职高生能够在社会上成才的机会很小,家长则认为职业高中是差生收容所,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初中教师也认为职业高中只是一种初中后教育的托底选择。
2.3 我国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现状。职业高中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虽然有明确的定位,但因社会舆论的影响,使其真实的社会地位远无法达到法律中对其的定位,同时因为职高生基础较差,不少职业高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这也直接制约着职高生的理想与追求,导致其缺乏学习动力,使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现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
据相关调查发现,三年制的职业高中学生,其厌学人数随着年纪的升高而递减,但是三年级学生的厌学比例都将近70%,而且呈现男生比女生厌学,家庭经济好的学生比贫困生更不愿学习,一般职高学生厌学比例高于重点职高等现象。更令人堪忧的是,这些厌学学生比例都在70%以上。另外有调查发现,职高一线教师常常为如何给职高生上课而绞尽脑汁,甚至认为给职高生上课是“对牛弹琴”。
职高学生在对学习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其学习能力的高低。职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使学校对其的能力培养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无法使其拥有更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的兴起是从西方开始的,而近现代的信息化革命也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密不可分。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研究,这对发展我国的职业高中教育,特别是对职业高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1 韩国: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职高教育模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就一直关心行业需求导向下的职业高中教育。韩国的研究者发现,学校的本位教育有相当大的缺陷,即学校教育与行业需求间存在差异,这使得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够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为此,韩国政府先后进行了多项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协议本位培训制度。
协议本位培训是技术高中开展的一种专门针对特定企业的培训。职业高中在其常规课程之外对学生进行的技能培训,通过自愿参加的培训,学生可以成为企业的后备工人,这种培训由相关企业提供经费资助,韩国教育部门也给予相应的政策及资金扶持。这一培训让学生完整地接受了职业学校的正常课程教育,为其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接受特定的技能培训,学习与实践挂钩,就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目前,这一培训模式受到了韩国不少职业高中和学生的认可,其社会反响也较为良好。
3.2 日本:从培养“职业技能”到具有“柔软性职业人”的转变。日本职业高中的发展从战后开始,经历了起步—大发展—衰退—再定位的过程。二战后,日本将科学技术教育的振兴作为国策,并进行强力的推动,其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进行引导和保障职业教育。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职业高中曾一度由300所迅速增加到600所,战后的高中职业教育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高中毕业生代替初中毕业生成为社会、产业界的熟练劳动力之源,实现了产业构造的高度化,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学历和智能水平,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四、我国职业高中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4.1 提高职业高中地位,增强职高学生自我认可度,提升学习兴趣。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职业高中地位对职高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要想提高职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国家需要加大对职业高中的宣传力度,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加强对技术工人的社会保障。企业也需要对为其提供一线工人的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这样才能吸收更多技术过硬,发展潜力大的优秀技术人才为企业服务。职业学校要加强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可度,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为学生努力学习创造良好的内外氛围。
4.2 以行业发展为导向,加快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内容的更新。职业高中要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习,需要及时关注行业动向,加快教育方式、内容的更新,要做到“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既让学生学习到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拥有前沿的专业技能。同时学校要积极借鉴和探索适当的培养等方式,如韩国的协议本位培训模式等,让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4.3 改变教学方法,培养职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人的一生都在接受教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高中的教学方法不应该只是一味地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应该注重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中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当前知识的同时,拥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就尤其注重学生的通用学习能力培养。澳大利亚工商业协会和商务委员会为此专门开发了就业技能框架,将交流、小组合作、问题解决、主动性和事业心、计划和组织、自我管理、学习和技术8个技能群组成就业技能加入其职业培训包,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与他人交流学习,其实施效果良好。我国职业高中课堂教学方法也应该以此为借鉴,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4 以资格培训为纽带,搭建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教育的“桥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目前,普遍的认识是职业高中教育只包含学生在校教育,而学生毕业后则与学校没有教育关系。但是随着终身教育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观念也应该做适当改变。职业高中培养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直接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工人,其職业能力的高低应该建立相关的评价标准。职业高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达到已有的评价标准水平,而尚未建立资格认证标准的行业,学校也可以尝试建立自己相关的等级评定体系,并以此为标准来培养学生。职业高中对学生的资格培训不能只局限于学生在校期间,应该贯穿在其职业生涯之中,搭建一座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教育的“桥梁”,让学生能够持续不断地去学习这个行业的专业技能,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侯军芳.关于职业高中发展的思考[J]
[2]张鹏超.增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内驱力的探讨.[J]
[3]刘伟,王照杰.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