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受精卵与非受精卵的形态学观察

来源 :河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byj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褐飞虱是一种典型的r-对策迁飞性水稻害虫,具有极高的内禀增长率,产卵量极大,对其受精卵和非受精卵的形态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受精卵与非受精卵的判别标准。结果表明,受精卵在温度26℃、相对湿度(85±5)%、光照L:D=16:8条件下逐渐变为黄色,发育5d后出现红色眼点;而非受精卵在同样条件下发育5d不出现红色眼点,且颜色不加深。根据该判别标准可以计算卵的孵化率,为褐飞虱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采用离体穗培养的方法,选取花后7d的周麦18为材料,研究了外源氮(0、0.5、1.0、2.0g/LNH4NO3)对离体麦穗干物质及氮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培养天数的增加,离体稳干物质积累总量呈增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猪和其他21个物种CBl基因CDs序列的系统进化关系和猪CBI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与结构。结果显示,CBI基因同源性较高,且在进化中受到纯化选择的作用
由于多种病害的影响,款冬花(Tussilago farfara L.)连作出苗率低、死亡率高,其中土传病害根腐病较严重,防治难度大。对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灰葡萄孢菌和立枯丝核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