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教学领域。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普通的教学方式在讲授方法和课程准备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针对多媒体的特点,我们在选择教学语言时,应结合多媒体特点来设计多媒体教学中的语言。
关键字:多媒体 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8-110-01
一、语言精炼、简明
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功能,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争所讲授的内容尽量用图像的形式展示给同学,而教师在教学语言方面就本着能用图像来吸引学生的地方,不必用语言去表达的原则,比如说在讲历史课时,讲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段,在教学时,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传统教学中,老师开始讲述侵略者如何烧杀抢夺,导致圆明园一无所有,还被大火烧了个精光等等一些自认为感人肺腑的话,但同学们觉得可信度并不高,甚至有的人只当听了个故事而已。如果用多媒体的形式把被侵略者糟蹋的图片一一展示出来,这时教师不必慷慨陈词,只需要简单的几句话介绍,便可以和同学们共同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如果还像普通教学那样讲述,也就失去了意义,应该让同学们看到图片后自己去感受,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其他学科的多媒体教学中也如此,讲授过程能用媒体展现的,就不要有过多的讲述,只要简单说明主题即可。
其次,根据多媒体传输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特点,我们表述太多、停顿时间太长会影响整个媒体播放效果,太少有时又表达不清,所以在准备教学语言时,根据具体需要来尽量精化语言较多使用多媒体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使同学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语言的学科性
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动态的美,使用教学语言就要进一步来探究不同学科对语言的要求规范不同,有些学科必须使用该学科的专业术语,注意学科知识特点。有些学科使用通俗语言与学科术语均可,那么在多媒体环境下要使用何种语言来配合这个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专业术语要求不高时为了使讲解生动有趣和配合我们的多媒体画面,就需要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这种语言比较优美,但又不失科学性,让学生享受到知识美、语言美。但是专业术语要求高的多媒体教学,其语言的要求要符合课件本身的要求,达到两者的协调一致。
三、语言的适应性
多媒体环境下的语言要适应与之相对应的环境,不同的学科配置一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为适应这种环境就要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语言,切忌多媒体环境内展示的是同学们很容易进入情境的,教师却滔滔不绝的讲一些如何进入情境学习之类的话,让人听了有俗不可耐之感,教师应融入这个环境,并且用恰当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适当调节课堂气氛把适应本学科和此环境的语言,有节制的表达出来,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情境要有不同的语言设计,不要千篇一律。
四、语言的“不需要”性
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进入情境,有时不需要语言,以往教师需要讲很多学生才能进入状态的情境,现在只需要通过媒体直观的播放,使学生立即又融入其中之感或对图像中的事物产生兴趣和好奇,自然而然的就注意听讲了。比如说在物理课中讲授缓冲运动时,教师直接把火箭发射和火管喷水的图片放给学生看,这时不必要在刚开始时用说“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缓冲运动”,让学生自己去看去体会,之后,再提出问题,再来讲授,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变为主动想知道老师要讲的知识,这样效果自然会更好。
五、语言的过渡
与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过渡语言也有所不同,多媒体的突出优点就是图像、声音并茂,如果教师讲课使用过多的语言来引导多媒体课程得过渡,只会费力不讨好。语言过渡的效果远不如动态的画面过渡的效果更为直观、方便、快捷,还更容易被人接受。在授课时,不必要像普通教学那样详细的总结,举出实例引出新内容,使学生进入情境。在多媒体教学中,要精炼过渡语言,把握语言与媒体播放的节奏,过渡语言要抓住主旨,少而精的使用媒体引出新的课题是学生进入情境。
六、语言与操作的协调性
多媒体教学语言与传统教学语言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协调性方面也有所不同,传统的教学语言都是讲授为主配以板书,而多媒体主要以画面和声音为主,教师根据画面和声音的需要做一解释说明,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播放内容的需要配以必要的说明,达到操作与讲授同步,更好的完成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已有几年的历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改进,以求不断完善逐步来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为以后的教学发展提供更为便捷的参考,教学语言的改变更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字:多媒体 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8-110-01
一、语言精炼、简明
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功能,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争所讲授的内容尽量用图像的形式展示给同学,而教师在教学语言方面就本着能用图像来吸引学生的地方,不必用语言去表达的原则,比如说在讲历史课时,讲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段,在教学时,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传统教学中,老师开始讲述侵略者如何烧杀抢夺,导致圆明园一无所有,还被大火烧了个精光等等一些自认为感人肺腑的话,但同学们觉得可信度并不高,甚至有的人只当听了个故事而已。如果用多媒体的形式把被侵略者糟蹋的图片一一展示出来,这时教师不必慷慨陈词,只需要简单的几句话介绍,便可以和同学们共同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如果还像普通教学那样讲述,也就失去了意义,应该让同学们看到图片后自己去感受,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其他学科的多媒体教学中也如此,讲授过程能用媒体展现的,就不要有过多的讲述,只要简单说明主题即可。
其次,根据多媒体传输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特点,我们表述太多、停顿时间太长会影响整个媒体播放效果,太少有时又表达不清,所以在准备教学语言时,根据具体需要来尽量精化语言较多使用多媒体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使同学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语言的学科性
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动态的美,使用教学语言就要进一步来探究不同学科对语言的要求规范不同,有些学科必须使用该学科的专业术语,注意学科知识特点。有些学科使用通俗语言与学科术语均可,那么在多媒体环境下要使用何种语言来配合这个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专业术语要求不高时为了使讲解生动有趣和配合我们的多媒体画面,就需要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这种语言比较优美,但又不失科学性,让学生享受到知识美、语言美。但是专业术语要求高的多媒体教学,其语言的要求要符合课件本身的要求,达到两者的协调一致。
三、语言的适应性
多媒体环境下的语言要适应与之相对应的环境,不同的学科配置一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为适应这种环境就要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语言,切忌多媒体环境内展示的是同学们很容易进入情境的,教师却滔滔不绝的讲一些如何进入情境学习之类的话,让人听了有俗不可耐之感,教师应融入这个环境,并且用恰当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适当调节课堂气氛把适应本学科和此环境的语言,有节制的表达出来,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情境要有不同的语言设计,不要千篇一律。
四、语言的“不需要”性
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进入情境,有时不需要语言,以往教师需要讲很多学生才能进入状态的情境,现在只需要通过媒体直观的播放,使学生立即又融入其中之感或对图像中的事物产生兴趣和好奇,自然而然的就注意听讲了。比如说在物理课中讲授缓冲运动时,教师直接把火箭发射和火管喷水的图片放给学生看,这时不必要在刚开始时用说“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缓冲运动”,让学生自己去看去体会,之后,再提出问题,再来讲授,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变为主动想知道老师要讲的知识,这样效果自然会更好。
五、语言的过渡
与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过渡语言也有所不同,多媒体的突出优点就是图像、声音并茂,如果教师讲课使用过多的语言来引导多媒体课程得过渡,只会费力不讨好。语言过渡的效果远不如动态的画面过渡的效果更为直观、方便、快捷,还更容易被人接受。在授课时,不必要像普通教学那样详细的总结,举出实例引出新内容,使学生进入情境。在多媒体教学中,要精炼过渡语言,把握语言与媒体播放的节奏,过渡语言要抓住主旨,少而精的使用媒体引出新的课题是学生进入情境。
六、语言与操作的协调性
多媒体教学语言与传统教学语言有很多不同之处,在协调性方面也有所不同,传统的教学语言都是讲授为主配以板书,而多媒体主要以画面和声音为主,教师根据画面和声音的需要做一解释说明,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播放内容的需要配以必要的说明,达到操作与讲授同步,更好的完成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已有几年的历史,教学中的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改进,以求不断完善逐步来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为以后的教学发展提供更为便捷的参考,教学语言的改变更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