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应激对小鼠成肌细胞C2C12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m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高铁培养环境下小鼠成肌细胞C2C12生物学活性指标的变化,探讨高铁应激对骨骼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和相关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成肌细胞C2C12,在马血清诱导作用下分化为骨骼肌细胞,以不同浓度(50、100、200 μmol/L)枸橼酸铁铵(FAC)干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荧光探针标记线粒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线粒体相对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轻链蛋白3Ⅰ、Ⅱ(LC3Ⅰ、LC3Ⅱ)、B淋巴细胞瘤2/腺病毒相互作用蛋白3及其同族体(BNIP3、BNIP3L)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色素C(Cyt C)在细胞质和线粒体内的表达,使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 2.5 mmol/L)和FAC共同干预,再次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指标。

结果

C2C12细胞在FAC干预后,细胞的增殖活性随FAC干预浓度增加呈浓度依赖性下降(P<0.01),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1);ROS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1);线粒体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1);LC3Ⅱ/LC3Ⅰ、BNIP3、BNIP3L蛋白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1);Cyt C胞质/线粒体蛋白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1);加入NAC后,FAC+NAC组、FAC组细胞增殖活性终值分别为1.46±0.05、0.63±0.04;凋亡率分别为4.72±0.57、15.78±0.57,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高铁应激环境可抑制骨骼肌细胞的活性,其机制可能与高铁介导的氧化水平增加并进一步激活线粒体自噬和凋亡有关。

其他文献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是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但多数患者在经过6~8个周期的全身化疗后会出现耐药,中位生存期不足1年。因此,阐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与化疗耐药的相关机制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将围绕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微小RNA、肿瘤微环境、肿瘤干细胞以及相关分子事件,对前列腺癌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长链抗分化非编码RNA(DANCR)在肝癌肝内转移患者血浆和肿瘤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确诊为肝癌肝内转移并手术切除的24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术前、术后血浆样本,24例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血浆样本,以及24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浆样本。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测定肿瘤组织及血浆样本中DANCR mRNA的表达,并分析DANCR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肝癌肝内转移患者
目的建立单极电凝免缝合技术在猪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动物模型。方法选取6头贵州小型猪,行与腰骶肌平行切口,暴露一侧肾脏,在不阻断肾动脉的情况下于中极剪下约2 cm×2 cm×2 cm肾脏组织,单极电钩电凝止血,不缝合肾脏创面。术中记录手术时间及肾脏出血量。术后3只猪饲养1个月,观察尿液颜色、毛色、行动反应能力等变化。3只猪于术后第7天处死,取术肾观察手术创面病理改变。结果6头猪手术均安全顺利进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逆转染色体组蛋白低乙酰化水平对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乙酰肝素酶(HPA)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和二甲基亚砜,观察两组裸鼠肿瘤生长,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PC
目的探讨体外轴向应力刺激对骨折愈合过程中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分子(CD34)、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新西兰大白兔胫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第8天开始每两天给予应力刺激1次,每次30 min,对照组为无体外轴向应力治疗组。术后第2、4、6、8周行X线检查并用Lane-Sandhu评分标
目的探讨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联合吲哚氰绿(ICG)试验对巴塞罗那(BCLC)-B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指导价值。方法分析行肝切除术的BCLC-B期HCC患者216例的临床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APRI值最佳截点,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识别PHLF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BCLC-B期HCC患者肝
目的探讨在人骨肉瘤细胞中沉默隐花色素基因1(CRY1)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靶向CRY1基因的携带短发夹RNA(shRNA)表达的质粒通过慢病毒载体转入人骨肉瘤细胞株(HOS),以沉默人骨肉瘤细胞中CRY1基因。应用Western blot检测HOS细胞中CRY1基因的敲低效果;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明确CRY1基因敲低对骨肉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
目的观察黄芩素对肝癌耐药细胞株应用5-氟尿嘧啶(5-Fu)化疗后增殖及凋亡诱导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培养人肝癌耐5-Fu细胞株Bel7402/5-Fu,将细胞分为对照组、5-Fu组、黄芩素组、黄芩素+5-Fu组,采用噻唑蓝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锭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明确黄芩素对耐药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黄芩素+5-Fu组与5-Fu组比较,黄芩素浓度为1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连续2周以10 ml/kg的剂量给模型组大鼠灌服30°、40°或50°白酒,对照组大鼠则灌服等体积的蒸馏水,末次灌胃12 h后处死。采用谷草转氨酶(AST) 、谷丙转氨酶(ALT) 、总胆红素(TBIL)检测试剂盒检测大鼠外周血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