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磁共振检查神经血管束分布差异在保留神经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of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前核磁共振(MRI)检查神经血管束(NVB)在前列腺包膜周围分布的差异情况,在保留神经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NS-LR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2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年龄58~74岁,平均68岁。术前血清PSA 0.94~12.28 ng/ml,平均7.01 ng/ml。术前Gleason评分6~8分,平均6分。临床分期:T1~T2期37例,T3期5例。术前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5(IIEF-5)平均为21分,其中勃起功能正常(IIEF-5>22分)23例。42例术前均行MRI检查,根据NVB在前列腺包膜周围的分布差异情况分为3组:A组17例,完全未见NVB;B组8例,可见NVB但不明显;C组17例,可见明显NVB。3组的年龄、术前血清PSA、Gleaso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术前IIEF-5分别为(19.5±0.5)分、(22.8±0.7)分、(21.5±0.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均全麻下行NS-LRP。比较3组手术前后IIEF-5的差异。

结果

本研究4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42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4.1个月。A、B、C组术后IIEF-5分别为(8.0±0.5)分、(14.1±0.7)分和(15.5±0.6)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IIEF-5下降幅度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MRI检查NVB明显可见的患者相比,MRI检查未见NVB患者的前列腺包膜周围与勃起功能相关的神经可能走行于前列腺包膜两侧,并弥散分布于前列腺前方腹侧面。为最大限度保留NVB及术后勃起功能,NS-LRP术中在前列腺包膜两侧和腹侧面应更精细地解剖和游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合理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00例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62例,女138例。年龄17~82岁,平均36.7岁。肾结石168例,非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132例。结石长径均<2 cm。所有患者均采用分体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引流。根据输尿管支架管留置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4周)和B组(2周),每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包裹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2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75~83岁,平均77岁。病程5 d~2年。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11例,尿频、尿急5例,下腹疼痛1例;无明显临床症状1例。9例有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史。合并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5例,心脑血管疾病7例,贫血6例。术前美国麻醉
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体内与体外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5例行LRC+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病例资料。体内原位回肠新膀胱(ICIN)组25例,男24例,女1例;年龄(59.0±9.8)岁;体重指数(25.3±4.3)kg/m2;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均≤Ⅱ级;术前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4.0±1.3
目的比较劈开乳头式与直接吻合式输尿管-肠道新膀胱吻合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采用自身配对对照、随机信封分组方法,将同一患者左、右侧输尿管-肠道新膀胱吻合术式分为劈开乳头式(A组)和直接吻合式(B组)。采用机器人辅助或腹腔镜手术在腔内完成淋巴结清扫及膀胱切除后,在体外构建M形原位回肠新膀胱。A组将输尿管末端纵行剖开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以全雄激素阻断治疗为初始治疗方式的35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中位年龄76岁(51~89岁)。中位PSA 91.60 ng/ml(0.11~1 000.00 ng/ml)。Gleason评分6分39例,3+4分47例,4+3分89例,8分107例,9~10分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