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的安全是家庭、社会的软肋。接连发生在校园内外的学生意外事故给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敲响了安全警钟。作为青少年相对集中的学校,安全就成了首要问题,我校在承担国家安全教育课题《学校安全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学生自护自救能力的培养》时结合教育实际,于2009年率先提出了教育的大安全观,可以解读为:1.所谓安全包括个人安全、集体安全、国家安全。2.安全教育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学校教育首先是安全教育。
一、大安全教育观的产生
相信每个学校都迎接过各项检查,当每一项检查到来时我们都会说,这项工作很重要,是首要的。实际上,这些检查大多时候更像是一场秀。学校安全教育也是如此,往往流于形式。安全教育理念,坦率地说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汶川地震令人触目惊心。而当一个鲜活的、正处于花样年华的生命猝然消失的时候,我们的心不禁剧痛。
我想讲述一起学生溺水事件。我校一名学生暑假同社区的小伙伴去坑塘钓鱼,晚饭时未归,家长以为孩子在外边玩就没有多管。直到晚上9点孩子还没有回家,其家人才开始四处寻找。第二天早上发现的时候,孩子的尸体已经在水塘上浮起来了。因为头天晚上需要学校协助寻找学生,所以学校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情况,我是当时的负责人。看到孩子的那一刻,我的感觉是难以描述的。虽然事后问题也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可这一切,对于一个生命的消失来说,对于一个家庭的伤害来说,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当这件事情处理完毕后,我静静地坐下来,再一次想起那句话:“没想到啊,没想到……我们这儿的小孩每年去玩水的多了……”一个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导致了一个家庭灾难性的毁灭。那时我深刻认识到,做安全教育工作已不完全是来自于自己肩头的责任,不是向领导“交卷子”,而是发自内心的震撼、对生命的珍视和为人师的良心。
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就是把人放在了首位,把学生的今天放在了首位。我们也坚信,有了健康而鲜活的生命个体,一切教育才有可能实现,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安全教育资源的挖掘
1.建立安全教育人人有责的机制
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学校的各种教育管理意图都要依靠班主任到达管理的末端,因此,班主任的安全意识要强。在实践中,我校通过班主任培训、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等形式向班主任传授相关安全教育知识,提高其安全意识。我校每年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以班主任为主要力量,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协商分包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联系老师;建立首遇责任制,要求班主任全程参与解决问题。只有教师有了安全意识,有了安全知识,掌握了安全技能,才能够教育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
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教师也应该掌握安全教育知识,我们认为只讲“应该”还不够,而是要求“必须”,并且教师要站在受教育的前列。常言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有每一位教师心中有安全,才能够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做得更有效。每年的暑假我们都要组织班主任培训会,其中都有安全教育的内容。通过培训,让全体教职工建立三种安全观:个人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要求教师尤其是实验课、活动课的教师备课时,要备一个内容,即给学生的安全告知。在培训会结束时组织一次座谈会,内容包含:①我亲历的安全事件(经验教训);②我听说的安全教育事件。如果教师们在交流中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事故发生时就不会惊慌失措、无从应对。受益在时时刻刻,如:2009年11月13日郑州下了一场几十年罕见的大雪,交通几近瘫痪。我早上来到学校,上课时间已到,教师和学生到校人数还未过半,经请示,领导同意第一节课组织学生打雪仗。因为有原来的安全教育基础,教师们都有安全教育的意识,一个半小时的活动下来,学生都安安全全地返班上课了,活动圆满结束。我想如果不是平时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教师安全培训教育,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还要先集中对教师作出统一要求,不但耽误时间,有时还会来不及。因此,教师的安全教育必须走在前边,并且做好。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明白:在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上,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是局外人。
2.学生本体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达到自觉、自悟、自强、自行,安全教育也是如此,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把安全教育的知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层面上去,即开启学生内心的安全大门,才能成为有效的教育。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一是知识层面上的教育,二是实践层面上的教育,三是思考层面上的反思教育。这三个方面不是截然独立的,而是互相兼容的。“知识传授—实践活动—自我反思的提高—反馈互助”是我校扎实开展安全教育的成功模式。以做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小交警为例,需要给学生讲四个层面的内容:①交通安全知识教育;②实践技能演练;③反思主题班会,让学生发言讨论(如:七嘴八舌话收获);④教师总结(回家后做什么?要告诉家长实践活动的过程、告知家长三条交通安全知识)。这样的活动不仅教育了学生,也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教育了家长。
每次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一次学习,只是与课本学习相比,没有了教材,但是对于教师而言却同样需要备课。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活动的目的,否则活动就成了任务。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有备而来,有备而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每次实践活动前教师需要备课的内容有这些:
活动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
备安全课,备技能课,备人员课(教师和学生);
课后小结反思(活动中的得失、经验、教训等)。
3.社会资源的利用
任何一种教育都要落实到被教育者身上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理促其内省,行出其内心”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安全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真正让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掌握技能技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生活、学习、成长的实践中有效运用。
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好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安全教育的社会资源,做好警民共建、军民共建、文明共建、社区共建、校际共建等共建活动。我们不能把这些共建活动单纯地视为是一次简单的活动,应该认识到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是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绝好机会。我们要学会把握这些教育时机,使每一次经历在学生的成长中更具意义。
社会资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说老师给了孩子安全教育的知识,社会给了孩子安全教育的氛围和技能,那么家庭就给了孩子安全教育的信心。每一年的家长会,关于安全这个话题,我们都要讲到三层意思:第一,对于家庭而言,没有比孩子的安全更重要的事情。第二,在适当的时候,家长要告诉孩子一句话:记住无论发生什么情况,爸爸和妈妈一定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到达你的身边。父母除了尽最大努力为孩子提供保护之外,要教给孩子在艰难和危险中保持必生、必胜的信念。第三,错不在椅子,在于我们的心。一个小孩走路不小心被椅子绊了一跤,家长就非要把椅子打一顿替孩子解气。那么,孩子若还不小心,恐怕就会被沙发、桌子之类不止一次地绊倒。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教会孩子走路,培养孩子的抗逆能力。
面对自然或人为的不安全因素,如地震、火灾、洪水、风暴、球场骚乱、歹徒行凶……我们做教师的、做父母的,除了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提供保护外,还要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要给孩子珍视生命的教育。平时告诉孩子不要占小便宜,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不要跟陌生人走等安全知识;我们要教会孩子面对坏人时冷静、不要害怕、不要慌乱、要勇敢,保持一种必生、必胜的信念,有限度地与之斗争并设法逃生。孩子大多接受的是奋不顾身、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教育,可在倡导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今天,我们得让孩子明白,当面对残暴的歹徒时,有时候妥协也是一种聪明与智慧。我们要告诉孩子:勇敢不是莽撞,不是简单的四肢力量的迸发,而是一种从容和智慧。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最有效的安全教育就是治未发之事,使安全工作具有前瞻性,防患于未然,做细节、做常规、人人参与。安全教育工作是学校的基础工作,安全没有保证,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无法顺利进行。其实,学校是传播文明的窗口,我们要通过教育做好安全知识的传播、辐射,从而教育、引导、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提高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减少悲剧发生,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不希望安全教育仅是一阵风、一番作秀,应该是扎实而有效的常规教育,是学校事事、人人、时时的常态工作。让我们怀着一颗敏感的心、一颗善良的心、一颗对生命敬畏的心,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使其为每一个鲜活而美丽的生命的成长保驾护航。相信我们从这里出发,必将在这里收获。
相关链接:
一、容易造成学生意外伤害的类型及措施
1.交通安全
2.火灾的预防及应急(厨房防火、校园防火、公共场所防火、公园山林防火、乘坐交通工具防火。了解和使用灭火器及自救逃生方法)
3.溺水的预防及应急(不宜游泳的人群、不宜游泳的情况和地点。应急自救及救助他人)
4.触电的预防及应急(电视机、电风扇、电暖气、电热水器等的触电预防。急救方法)
5.中毒的预防及应急(食物中毒、煤气中毒、药物中毒、饮酒过量等。应急处理)
6.暴力侵害的预防及应急(校园暴力、社会暴力、性侵害的预防。预防注意事项)
7.集体活动安全常识(校内活动:实验课、体育课、大型集会等;校外活动:社会实践、野营、郊游等。预防措施)
8.网络安全
9.自然灾害预防及应急(地震、暴风雨、冰雹、雷电、洪水、滑坡、泥石流的预防。灾害前的预兆及自护方法)
10.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及应急
11.日常行为的安全隐患
A.行走间吃东西——文明行为习惯及个人修养教育
B.吃饭时说笑——文明行为习惯及个人修养教育
C.排队打饭、接水的细节
D.咳嗽、打喷嚏、吐痰中的细节
E.同学相处——什么时候武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F.心理疏导——从这儿到北京有多少条路可以走
G.乌鸦喝水——心理疏导课
H.上下楼梯一步几个台阶——轻声慢步靠右行
二、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开展的形式和时间
1.课堂渗透,全员参与,加强各学科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
2.每周升旗仪式
3.班会、主题班会
4.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5.校内实践演练(10个字原则:安静不喧哗,冷静不慌乱)
6.假期作业
7.入校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8.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进行安全知识渗透
(责 编 流 水)
一、大安全教育观的产生
相信每个学校都迎接过各项检查,当每一项检查到来时我们都会说,这项工作很重要,是首要的。实际上,这些检查大多时候更像是一场秀。学校安全教育也是如此,往往流于形式。安全教育理念,坦率地说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汶川地震令人触目惊心。而当一个鲜活的、正处于花样年华的生命猝然消失的时候,我们的心不禁剧痛。
我想讲述一起学生溺水事件。我校一名学生暑假同社区的小伙伴去坑塘钓鱼,晚饭时未归,家长以为孩子在外边玩就没有多管。直到晚上9点孩子还没有回家,其家人才开始四处寻找。第二天早上发现的时候,孩子的尸体已经在水塘上浮起来了。因为头天晚上需要学校协助寻找学生,所以学校在第一时间知道了情况,我是当时的负责人。看到孩子的那一刻,我的感觉是难以描述的。虽然事后问题也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可这一切,对于一个生命的消失来说,对于一个家庭的伤害来说,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当这件事情处理完毕后,我静静地坐下来,再一次想起那句话:“没想到啊,没想到……我们这儿的小孩每年去玩水的多了……”一个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导致了一个家庭灾难性的毁灭。那时我深刻认识到,做安全教育工作已不完全是来自于自己肩头的责任,不是向领导“交卷子”,而是发自内心的震撼、对生命的珍视和为人师的良心。
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就是把人放在了首位,把学生的今天放在了首位。我们也坚信,有了健康而鲜活的生命个体,一切教育才有可能实现,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安全教育资源的挖掘
1.建立安全教育人人有责的机制
班主任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学校的各种教育管理意图都要依靠班主任到达管理的末端,因此,班主任的安全意识要强。在实践中,我校通过班主任培训、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等形式向班主任传授相关安全教育知识,提高其安全意识。我校每年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以班主任为主要力量,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协商分包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联系老师;建立首遇责任制,要求班主任全程参与解决问题。只有教师有了安全意识,有了安全知识,掌握了安全技能,才能够教育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
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教师也应该掌握安全教育知识,我们认为只讲“应该”还不够,而是要求“必须”,并且教师要站在受教育的前列。常言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有每一位教师心中有安全,才能够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做得更有效。每年的暑假我们都要组织班主任培训会,其中都有安全教育的内容。通过培训,让全体教职工建立三种安全观:个人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要求教师尤其是实验课、活动课的教师备课时,要备一个内容,即给学生的安全告知。在培训会结束时组织一次座谈会,内容包含:①我亲历的安全事件(经验教训);②我听说的安全教育事件。如果教师们在交流中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在事故发生时就不会惊慌失措、无从应对。受益在时时刻刻,如:2009年11月13日郑州下了一场几十年罕见的大雪,交通几近瘫痪。我早上来到学校,上课时间已到,教师和学生到校人数还未过半,经请示,领导同意第一节课组织学生打雪仗。因为有原来的安全教育基础,教师们都有安全教育的意识,一个半小时的活动下来,学生都安安全全地返班上课了,活动圆满结束。我想如果不是平时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教师安全培训教育,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还要先集中对教师作出统一要求,不但耽误时间,有时还会来不及。因此,教师的安全教育必须走在前边,并且做好。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明白:在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上,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是局外人。
2.学生本体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达到自觉、自悟、自强、自行,安全教育也是如此,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把安全教育的知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层面上去,即开启学生内心的安全大门,才能成为有效的教育。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一是知识层面上的教育,二是实践层面上的教育,三是思考层面上的反思教育。这三个方面不是截然独立的,而是互相兼容的。“知识传授—实践活动—自我反思的提高—反馈互助”是我校扎实开展安全教育的成功模式。以做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小交警为例,需要给学生讲四个层面的内容:①交通安全知识教育;②实践技能演练;③反思主题班会,让学生发言讨论(如:七嘴八舌话收获);④教师总结(回家后做什么?要告诉家长实践活动的过程、告知家长三条交通安全知识)。这样的活动不仅教育了学生,也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教育了家长。
每次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一次学习,只是与课本学习相比,没有了教材,但是对于教师而言却同样需要备课。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活动的目的,否则活动就成了任务。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有备而来,有备而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每次实践活动前教师需要备课的内容有这些:
活动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等;
备安全课,备技能课,备人员课(教师和学生);
课后小结反思(活动中的得失、经验、教训等)。
3.社会资源的利用
任何一种教育都要落实到被教育者身上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理促其内省,行出其内心”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安全教育是一种综合教育,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资源,真正让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掌握技能技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生活、学习、成长的实践中有效运用。
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好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安全教育的社会资源,做好警民共建、军民共建、文明共建、社区共建、校际共建等共建活动。我们不能把这些共建活动单纯地视为是一次简单的活动,应该认识到每一次活动的开展都是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绝好机会。我们要学会把握这些教育时机,使每一次经历在学生的成长中更具意义。
社会资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说老师给了孩子安全教育的知识,社会给了孩子安全教育的氛围和技能,那么家庭就给了孩子安全教育的信心。每一年的家长会,关于安全这个话题,我们都要讲到三层意思:第一,对于家庭而言,没有比孩子的安全更重要的事情。第二,在适当的时候,家长要告诉孩子一句话:记住无论发生什么情况,爸爸和妈妈一定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到达你的身边。父母除了尽最大努力为孩子提供保护之外,要教给孩子在艰难和危险中保持必生、必胜的信念。第三,错不在椅子,在于我们的心。一个小孩走路不小心被椅子绊了一跤,家长就非要把椅子打一顿替孩子解气。那么,孩子若还不小心,恐怕就会被沙发、桌子之类不止一次地绊倒。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教会孩子走路,培养孩子的抗逆能力。
面对自然或人为的不安全因素,如地震、火灾、洪水、风暴、球场骚乱、歹徒行凶……我们做教师的、做父母的,除了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提供保护外,还要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要给孩子珍视生命的教育。平时告诉孩子不要占小便宜,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不要跟陌生人走等安全知识;我们要教会孩子面对坏人时冷静、不要害怕、不要慌乱、要勇敢,保持一种必生、必胜的信念,有限度地与之斗争并设法逃生。孩子大多接受的是奋不顾身、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教育,可在倡导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今天,我们得让孩子明白,当面对残暴的歹徒时,有时候妥协也是一种聪明与智慧。我们要告诉孩子:勇敢不是莽撞,不是简单的四肢力量的迸发,而是一种从容和智慧。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最有效的安全教育就是治未发之事,使安全工作具有前瞻性,防患于未然,做细节、做常规、人人参与。安全教育工作是学校的基础工作,安全没有保证,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无法顺利进行。其实,学校是传播文明的窗口,我们要通过教育做好安全知识的传播、辐射,从而教育、引导、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提高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减少悲剧发生,构建和谐社会。我们不希望安全教育仅是一阵风、一番作秀,应该是扎实而有效的常规教育,是学校事事、人人、时时的常态工作。让我们怀着一颗敏感的心、一颗善良的心、一颗对生命敬畏的心,做好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使其为每一个鲜活而美丽的生命的成长保驾护航。相信我们从这里出发,必将在这里收获。
相关链接:
一、容易造成学生意外伤害的类型及措施
1.交通安全
2.火灾的预防及应急(厨房防火、校园防火、公共场所防火、公园山林防火、乘坐交通工具防火。了解和使用灭火器及自救逃生方法)
3.溺水的预防及应急(不宜游泳的人群、不宜游泳的情况和地点。应急自救及救助他人)
4.触电的预防及应急(电视机、电风扇、电暖气、电热水器等的触电预防。急救方法)
5.中毒的预防及应急(食物中毒、煤气中毒、药物中毒、饮酒过量等。应急处理)
6.暴力侵害的预防及应急(校园暴力、社会暴力、性侵害的预防。预防注意事项)
7.集体活动安全常识(校内活动:实验课、体育课、大型集会等;校外活动:社会实践、野营、郊游等。预防措施)
8.网络安全
9.自然灾害预防及应急(地震、暴风雨、冰雹、雷电、洪水、滑坡、泥石流的预防。灾害前的预兆及自护方法)
10.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及应急
11.日常行为的安全隐患
A.行走间吃东西——文明行为习惯及个人修养教育
B.吃饭时说笑——文明行为习惯及个人修养教育
C.排队打饭、接水的细节
D.咳嗽、打喷嚏、吐痰中的细节
E.同学相处——什么时候武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F.心理疏导——从这儿到北京有多少条路可以走
G.乌鸦喝水——心理疏导课
H.上下楼梯一步几个台阶——轻声慢步靠右行
二、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开展的形式和时间
1.课堂渗透,全员参与,加强各学科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
2.每周升旗仪式
3.班会、主题班会
4.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5.校内实践演练(10个字原则:安静不喧哗,冷静不慌乱)
6.假期作业
7.入校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8.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进行安全知识渗透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