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我院分枝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特点.方法:采用银科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分枝杆菌配套试剂,对我院2019—2020年送检的痰和灌洗液等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总共分离分枝杆菌869例,主要集中在41~60岁和61~80岁年龄段.结核分枝杆菌755例,耐药率较高的有链霉素(43.2%)、异烟肼(41.3%)和利福平(34.3%).非结核分枝杆菌114例,检出较多的有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耐药率小于30%的有阿米卡星、莫西沙星、利福布汀、头孢西丁和克拉霉
【机 构】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检验科,福建 厦门 3610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我院分枝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特点.方法:采用银科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分枝杆菌配套试剂,对我院2019—2020年送检的痰和灌洗液等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总共分离分枝杆菌869例,主要集中在41~60岁和61~80岁年龄段.结核分枝杆菌755例,耐药率较高的有链霉素(43.2%)、异烟肼(41.3%)和利福平(34.3%).非结核分枝杆菌114例,检出较多的有胞内分枝杆菌、龟脓肿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和堪萨斯分枝杆菌;耐药率小于30%的有阿米卡星、莫西沙星、利福布汀、头孢西丁和克拉霉素.结论:分枝杆菌耐药性严重,非结核分枝杆对常规抗结核药物已基本失效;在非结核分枝杆菌新药敏套餐中,不同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对药物耐药性差异较大,药敏试验对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含麻醉或精神药品复方制剂在我国属于严格管制的一类特殊药品,对人体健康具有明显的双重性.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该类药物滥用现象显著增加.目前多数研究注重探究各类新型麻醉或精神药品的使用现状,而忽视了其复方制剂的滥用情况.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含麻醉或精神药品复方制剂并梳理部分常见药品,分析其应用现状、潜在风险以及产生滥用的原因,探讨当前我国含麻醉或精神药品复方制剂的监管制度,并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对策和建议以推进监管体系改善,防止药物滥用,保障人群合理安全用药,同时为含麻醉或精神药品复方制剂的广泛研究提供理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门诊药房高峰期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的应用效果,以期提升药学人员药学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系统后台和现场查检相结合的方式采集2021年1月20日—2月28日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为改善前数据(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采集2021年2月28日至今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为改善后数据(采取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比较改善前和改善后有形成果、无形成果、标准化情况的统计学差异,并进行检讨和改进.结果:高峰期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由改善前的8.09 min下降到改善后的4.7 min.达标情况由改善前的8.0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接收的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奇偶数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研究组予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ADL、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55%vs 74.19%)(P<0.05);研究组ADL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安全用药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该院200张处方(实施普通用药管理)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的200张处方(实施慢性肾脏病药物安全用药管理)为试验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不合理处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400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如用法错误、重复用药、抗生素滥用、联合用药不当等,易发生消化道反应、高钾血症、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试验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7.0%(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目的:探讨智能情绪调节训练方法应用于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人员戒毒康复的矫治效果.方法:于2021年10月19日—2021年11月11日,在重庆市西山坪强制隔离戒毒所筛选90名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并随机分成情绪调节组60名和对照组30名.情绪调节组采用情绪调节训练方法进行为期3周的干预训练,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训练.干预结束后,利用人工智能毒瘾渴求评估技术测评两组毒瘾渴求分值.结果:情绪调节组干预前毒瘾渴求分值与干预后毒瘾渴求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绪调节训练方法可降低戒毒人员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