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探讨任务驱动教学在《常用护理技术》高职课堂中的应用,本研究将2011级的4个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先讲授再示教的方法,发现实验组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和职业操作技能。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 常用护理技术 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校一直在进行课程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直在不断学习,把这些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在《常用护理技术》精品课程教学中。国家级精品课程《常用护理技术》课程主要基于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1]。其中包括五大学习情境,22个项目[2]。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3]。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选择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2011级的高职护理班中同为高中起点的4个班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8~21岁,平均19.2岁。按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个班共122人,对照组2个班共125人。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基础文化、所学课程、任课教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二)方法
教学方法:两组均于第二学期开设《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由同一教师授课。以项目一患者搬运技术为例,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对照组采用讲授示教的传统教学法,完成授课。具体步骤如下:将学生分为6人为一学习小组,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查阅资料,自发讨论,分析、思考、解决任务。
1.创设情境:黄某,建筑工人,工作时不慎从高处坠落,颈椎、腰椎、四肢多处骨折,送来医院时已昏迷,急诊给予持续吸氧、留置导尿、输液等支持治疗,现需要转入ICU病区进行治疗。(1)搬运患者的方法有哪些?(2)该病人适合选用什么方式护送入院?(3)护士在搬运时该如何节力?(4)在运送过程中该注意些什么?
2.确定问题(任务):(1)轮椅运送法;(2)平车搬运:一人搬运法;(3)平车搬运:两人搬运法;(4)平车搬运:三人搬运法;(5)平车搬运:四人搬运法;(6)平车搬运的注意事项。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学习,共分为十组。每一组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自学讨论20分钟。
4.效果评价:请学生分组演示操作,称述要点,其他同学质疑,老师点评。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错误,更要关注小组的态度、团队意识等。教师总结之后,各小组再次分组训练所有操作,组长负责组织,老师做好指导。
二、结果
单元项目测试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实验组的平均分数高于对照组。
三、讨论
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结合临床,以病案导入;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此项目理解简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而老师则是引导学生,对学生的成果进行适当鼓励并纠错,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随后教师再进行示教,强调重难点,使学生印象深刻。此设计改变教师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让学生先学教师再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运用本方法教学效果较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和职业操作技能。但是是否适用于本课程的所有项目尚需商榷,教师宜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连辉.国家精品课程——《常用护理技术》[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1.
[2]张连辉.校本教材《常用护理技术实训》.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9:1.
[3]廖桂香,孙梦霞,朱佳.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老年护理》教学[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1,(11);2904-2905.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 常用护理技术 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校一直在进行课程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直在不断学习,把这些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在《常用护理技术》精品课程教学中。国家级精品课程《常用护理技术》课程主要基于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1]。其中包括五大学习情境,22个项目[2]。教学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3]。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选择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2011级的高职护理班中同为高中起点的4个班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8~21岁,平均19.2岁。按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个班共122人,对照组2个班共125人。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基础文化、所学课程、任课教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二)方法
教学方法:两组均于第二学期开设《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由同一教师授课。以项目一患者搬运技术为例,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对照组采用讲授示教的传统教学法,完成授课。具体步骤如下:将学生分为6人为一学习小组,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查阅资料,自发讨论,分析、思考、解决任务。
1.创设情境:黄某,建筑工人,工作时不慎从高处坠落,颈椎、腰椎、四肢多处骨折,送来医院时已昏迷,急诊给予持续吸氧、留置导尿、输液等支持治疗,现需要转入ICU病区进行治疗。(1)搬运患者的方法有哪些?(2)该病人适合选用什么方式护送入院?(3)护士在搬运时该如何节力?(4)在运送过程中该注意些什么?
2.确定问题(任务):(1)轮椅运送法;(2)平车搬运:一人搬运法;(3)平车搬运:两人搬运法;(4)平车搬运:三人搬运法;(5)平车搬运:四人搬运法;(6)平车搬运的注意事项。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学习,共分为十组。每一组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自学讨论20分钟。
4.效果评价:请学生分组演示操作,称述要点,其他同学质疑,老师点评。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错误,更要关注小组的态度、团队意识等。教师总结之后,各小组再次分组训练所有操作,组长负责组织,老师做好指导。
二、结果
单元项目测试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实验组的平均分数高于对照组。
三、讨论
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结合临床,以病案导入;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此项目理解简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而老师则是引导学生,对学生的成果进行适当鼓励并纠错,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随后教师再进行示教,强调重难点,使学生印象深刻。此设计改变教师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让学生先学教师再教,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运用本方法教学效果较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和职业操作技能。但是是否适用于本课程的所有项目尚需商榷,教师宜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连辉.国家精品课程——《常用护理技术》[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1.
[2]张连辉.校本教材《常用护理技术实训》.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9:1.
[3]廖桂香,孙梦霞,朱佳.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老年护理》教学[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1,(11);2904-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