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脉冲钬激光在碎石手术中产生热效应, 由于对操作经验依赖严重, 不便于推广经验避免其副作用。为寻求医疗碎石激光的工程优选参数, 通过搭建体外碎石模型进行温升实验, 实时监测温度变化, 利用二维有限元法(FEM)求解热传输方程分析实验结果, 针对不同参数: 灌注液流速、激光功率、脉宽、频率和能量以及光纤头不同部位, 分析激光参数与热效应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 实验和理论计算的温度响应曲线形状基本吻合, 实验与理论峰值相对误差最大为5.75%。灌注液流速和激光功率是热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灌注液流速提高或激光功
【机 构】
: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介入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009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冲钬激光在碎石手术中产生热效应, 由于对操作经验依赖严重, 不便于推广经验避免其副作用。为寻求医疗碎石激光的工程优选参数, 通过搭建体外碎石模型进行温升实验, 实时监测温度变化, 利用二维有限元法(FEM)求解热传输方程分析实验结果, 针对不同参数: 灌注液流速、激光功率、脉宽、频率和能量以及光纤头不同部位, 分析激光参数与热效应的变化关系。结果显示: 实验和理论计算的温度响应曲线形状基本吻合, 实验与理论峰值相对误差最大为5.75%。灌注液流速和激光功率是热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灌注液流速提高或激光功率降低可以有效降低热效应: 脉冲钬激光在工作的前60s内, 当灌注液流速为14~15ml/min, 功率为20W和35W时, 体外实验中产生峰值温度分别约为41.37℃和45.23℃; 流速降低为0时, 峰值温度分别提高至约49.5℃和53.8℃。另外, 实验结果表明高能低频、较长的脉冲时间产生热效应较明显。
其他文献
本文叙述了以Blumlein电路分段激发的结构简单紧凑的TEAN2激光器的特性。研究了电容与电晕预电离对激光输出功率的影响。
以解析分析理论为基础,研究矩形横截面Nd∶GdVO4晶体受到具有高斯分布的端面中心入射时,激光晶体温度场分布情况和晶体抽运面热形变分布情况。通过对半导体激光端面入射Nd∶GdVO4激光晶体工作特点分析,建立了符合激光晶体工作状态的热模型,利用热传导方程(泊松方程)的一种新求解方法,得出了矩形截面Nd∶GdVO4晶体的温度场分布和端面热形变场通解表达式,同时对影响激光晶体温度场分布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输出功率为15 W的半导体激光器端面中心入射Nd∶GdVO4晶体(晶体掺钕离子原子
本文展望80年代后五年商品激光器的发展。它是根据最近“激光集锦”综述文章中谈到的激光厂家提供的信息写成的。文章提出推进商品工艺向前发展的关键技术力量和市场力量。将改进商品激光器的平均功率和功率/尺寸比、可靠性和寿命、效率以及脉冲特征。
讨论了高Q饱和克尔(Kerr)介质腔中单个两能级原子与单模光场发生双光子相互作用时原子动力学行为的演化。
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的纹理特征分析方法引入到激光生物焊接中,深入分析激光焊接离体皮肤显微组织的变化,以基于灰度共生矩阵计算所得的二阶统计特征量作为表征离体皮肤显微组织特征的主要量化指标,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得到了各激光参数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激光焊接离体皮肤显微组织纹理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扫描速度是影响离体皮肤焊后显微组织的主要因素,且对角二阶矩、相关性、熵、对比度这4个纹理特征参数
报道了使用1ns脉冲宽度钕玻璃大功率激光以P偏振及S偏振方式辐照倾斜的平面聚脂薄膜靶,用离子法测量比质量消融率、消融压力及流体动力学转换效率等参量的实验结果。靶面激光辐照强度为2×10~(12)W·cm~(-2)~1×10~(14)W·cm~(-2)。比较了实验和理论给出的定标规律。初步讨论了P偏振及S偏振两种入射情况下,消融参数及薄膜靶背面收集到的离子信号波形的差异。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结合氧化法热处理在硅基底上制备VO2薄膜,通过SEM、XRD、XPS、FTIR红外透射率等测试,从多角度分析了氧化热处理对VO2薄膜截面结构、晶相成分、成分价态、红外透射率相变特性的影响。实验分析表明,采用直流磁控溅射与氧化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可获得主要成分为具有明显择优取向单斜金红石结构VO2(011)晶体的氧化钒薄膜,氧化热处理有利于VO2晶粒生长并增加薄膜致密性,同时其红外透射率具有明显相变特
用光束传播法(Beam Propagating Method)计算并分析了用半导体激光器端面抽运的1.084 μm Nd:Ti:LiNbO3波导激光器输出功率的理论模型。用Nd3 的原子复极化率来描述受激辐射光的增益与抽运光的吸收,且考虑到前进与后退光波的相互作用,给出激活媒质的粒子数空间反转分布,并修改了抽运吸收和受激辐射截面的取值,使之适用于半导体激光器从波导激光器端面抽运,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