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小陈,29岁,浙江象山人,前来就诊时帅气的脸上难掩忧郁。他长年被强直性脊柱炎困扰,腰背部疼痛难忍,而且驼背越来越严重,行动也越来越吃力,尤其是在需要抬头看人时更加费劲。
我为他做了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伴侧后凸畸形,病情十分严重。如果不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外在形象受损只是其一,严重的是他将长期承受病痛的折磨,生活质量低下,自信心受挫,而且如果脊柱畸形进一步加重,有可能成为“折刀人”(脊柱成“折刀样畸形”——站立时头部碰到自己的下肢,无法直视前方)。
根据小陈的病情,需行脊柱截骨矫形术,但是手术有难度,存在神经损伤的风险。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我选择不作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至少患者还能行走、还能生育,而手术却需面对各种术后风险。当前的医疗大环境差,我也免不了产生自我保护的心态。
当时,我对小陈及其父母说:“根据目前的病情是需要手术的,虽然手术技术成熟,但成熟的技术不等于没有风险,特别是这种脊柱矫形手术,风险确实很大,可能会损伤神经,出现如下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情况。小陈你现在还可以行走,还可以结婚生子,仅是外观不理想、行动不便、生活质量不高,如果手术后发生瘫痪,情况将会更加糟糕,请你们三思,慎重考虑可能出现的后果。” 我向他们详细告知了该手术的所有风险,希望他们知难而退,我也有一个体面的台阶下。
出乎我意料的是,小陈的父母表示愿意承担手术的风险,他们说:“我们既然来找您看病,一定是对您的技术非常信任的,我们也知道医生不是神仙,手术不可能绝对没有风险和意外。您放心,即便出现瘫痪,我们也自己担着,绝对不会责怪您。”
我仍然心有顾虑:“手术前,患者和家属往往都说得很好,一旦出现并发症,即使术前已经签过手术知情同意书,有些人还是会反悔,会推翻以前的说法,把所有的责任都加到医生头上,有的还会找医生、找医院麻烦,甚至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这时,在一旁的小陈神情坚毅,他告诉我:“顾医生,您知道我有多么痛苦吗?自15岁我得了这个病,原来身高1米75,现在不到1米30,14年来我从未笑过,一直‘低头做人’。这些年在杭州、上海的多家医院治疗无果,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我曾一度绝望,失去治病的信心,失去生存的勇气,甚至几次想结束自己的生命。顾医生,我这次是专程来找您的,希望您能给我活下去的勇气。我现在生不如死,我坚持要接受手术治疗,即使出现瘫痪,我也心甘情愿,绝不责怪您,绝不找您麻烦。除了签字,我还可以写下保证书,请您一定要相信我。”
他们的真诚让我非常感动,他们的信任更让我无法拒绝。此时,医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告诉自己:我可以用最新的技术来处理这个疾病,这个小伙子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他完全有可能变成一个正常人,挺胸抬头、挺直腰杆走路,重拾信心,不再自卑,今后他还可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拥有美好人生。在谈话最后,我郑重承诺:“我一定恪守严谨的医学原则,尽最大的努力把手术做好。”
经过周详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后路腰椎VCD(去松质骨)截骨矫形术。手术紧张有序,3个多小时后,患者隆起的背部已变平坦,麻醉苏醒后患者双下肢活动自如,手术十分顺利。术后的摄片检查结果宣告手术成功。术后第4天,小陈开始下地行走,犹如常人一般,他和父母都非常满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个病例让我感悟良多,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多么重要。有时候,医生说自己技术有限、手术风险大并推辞手术,其实并不是因为手术难度有多大,而是考虑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态度,考虑到他们对医生的信任度,顾虑手术一旦发生并发症他们不能理解和接受。如果因此而没能施行手术,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患者本人。而如果医患双方都增强信任,一起攻克共同的难题——疾病,医生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完成治病救人的心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必将实现双赢。
我为他做了相关检查后,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伴侧后凸畸形,病情十分严重。如果不采取手术治疗,患者外在形象受损只是其一,严重的是他将长期承受病痛的折磨,生活质量低下,自信心受挫,而且如果脊柱畸形进一步加重,有可能成为“折刀人”(脊柱成“折刀样畸形”——站立时头部碰到自己的下肢,无法直视前方)。
根据小陈的病情,需行脊柱截骨矫形术,但是手术有难度,存在神经损伤的风险。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我选择不作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至少患者还能行走、还能生育,而手术却需面对各种术后风险。当前的医疗大环境差,我也免不了产生自我保护的心态。
当时,我对小陈及其父母说:“根据目前的病情是需要手术的,虽然手术技术成熟,但成熟的技术不等于没有风险,特别是这种脊柱矫形手术,风险确实很大,可能会损伤神经,出现如下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等情况。小陈你现在还可以行走,还可以结婚生子,仅是外观不理想、行动不便、生活质量不高,如果手术后发生瘫痪,情况将会更加糟糕,请你们三思,慎重考虑可能出现的后果。” 我向他们详细告知了该手术的所有风险,希望他们知难而退,我也有一个体面的台阶下。
出乎我意料的是,小陈的父母表示愿意承担手术的风险,他们说:“我们既然来找您看病,一定是对您的技术非常信任的,我们也知道医生不是神仙,手术不可能绝对没有风险和意外。您放心,即便出现瘫痪,我们也自己担着,绝对不会责怪您。”
我仍然心有顾虑:“手术前,患者和家属往往都说得很好,一旦出现并发症,即使术前已经签过手术知情同意书,有些人还是会反悔,会推翻以前的说法,把所有的责任都加到医生头上,有的还会找医生、找医院麻烦,甚至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这时,在一旁的小陈神情坚毅,他告诉我:“顾医生,您知道我有多么痛苦吗?自15岁我得了这个病,原来身高1米75,现在不到1米30,14年来我从未笑过,一直‘低头做人’。这些年在杭州、上海的多家医院治疗无果,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我曾一度绝望,失去治病的信心,失去生存的勇气,甚至几次想结束自己的生命。顾医生,我这次是专程来找您的,希望您能给我活下去的勇气。我现在生不如死,我坚持要接受手术治疗,即使出现瘫痪,我也心甘情愿,绝不责怪您,绝不找您麻烦。除了签字,我还可以写下保证书,请您一定要相信我。”
他们的真诚让我非常感动,他们的信任更让我无法拒绝。此时,医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告诉自己:我可以用最新的技术来处理这个疾病,这个小伙子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他完全有可能变成一个正常人,挺胸抬头、挺直腰杆走路,重拾信心,不再自卑,今后他还可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拥有美好人生。在谈话最后,我郑重承诺:“我一定恪守严谨的医学原则,尽最大的努力把手术做好。”
经过周详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后路腰椎VCD(去松质骨)截骨矫形术。手术紧张有序,3个多小时后,患者隆起的背部已变平坦,麻醉苏醒后患者双下肢活动自如,手术十分顺利。术后的摄片检查结果宣告手术成功。术后第4天,小陈开始下地行走,犹如常人一般,他和父母都非常满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个病例让我感悟良多,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多么重要。有时候,医生说自己技术有限、手术风险大并推辞手术,其实并不是因为手术难度有多大,而是考虑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态度,考虑到他们对医生的信任度,顾虑手术一旦发生并发症他们不能理解和接受。如果因此而没能施行手术,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患者本人。而如果医患双方都增强信任,一起攻克共同的难题——疾病,医生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完成治病救人的心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必将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