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机制探析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minzhu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高校廉政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如何构建高校廉政文化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机制
  作者简介:张琦(1965-),女,江苏无锡人,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处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研究。(湖南 衡阳 421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高校党建研究专项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机制研究”(课题编号:XJK09DJA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校廉政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既是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综合能力较强、专业知识扎实、理论水平较高的大学生,不断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政治保证。高校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性环节是把握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对策并形成长效机制,落实并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效能。
  一、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建设和谐校园,也必然要求建设校园廉政文化。高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阵地,是和谐社会体系中的一部分,当然要求建设和谐校园,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反映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
  2.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实现高校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的长远战略要求和基本保障
  党风廉政教育要面向全社会,建立教育的长效机制,谋长远、求长效。青年学生是国家的生力军,他们将来会成为党和国家在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担负着开辟未来的重任。把他们列为重要的教育对象,纳入廉洁教育的视野,是注重预防的战略之举。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特别是受到的负面影响,进行教育灌输,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努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腐败文化侵袭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高校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高校的和谐发展,根本是人的发展,要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其中就蕴含了廉的素质——培养大学生廉洁的道德品质。
  3.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健康发展的内在诉求
  促进高校健康发展,要努力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质量是提升学校声誉,打造品牌,实现质的飞跃的需要,它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高校健康发展的思想基础。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渗透力
  目前,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设上缺少层次,忽视有意识的廉政教育主题;没有对党员干部、一般教师、学生加以区分。对于在校园开展廉洁教育,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不少学校和不少人对此认识还很不统一。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思想,就是认为学校历来是被人们公认的“一方净土”,“教师一无权、二无钱,三尺讲台、一身粉尘,还需要搞什么廉洁教育,搞什么廉政文化建设。认为即使要搞,也是几个领导干部的事,用不着铺天盖地、兴师动众、大造声势。持这种思想的人,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正因为有这种思想基础,一些学校廉政文化建设成了“应景之作”、“一阵风”,大家都跟着“风头”跑,实际上收效甚微,甚至从另一方面败坏党风政风。”
  2.缺乏载体,形式单一
  有的高校把廉政文化建设理解为简单的说教,忽视借助文化的多样性功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上大课”、“作报告”、“树典型”的教育形式,没有搭建起廉政文化教育平台来组织开展廉政主题教育。不注重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廉政,评价廉洁,没有把大学生廉洁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忽视校园广播、报纸、网络等舆论环境的作用。
  3.缺乏廉政文化制度规范
  廉政文化建设仅仅依靠思想道德教育,仅仅依靠人的自觉性是不够的,还需要把它制度化。道德自律作为一种对人性的激励,显然也发挥过较大的作用,在相应的制度约束和法律规范缺乏时,道德力量就显得比较渺小。我们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提出的各种“不准”和“规定”都是政治规范、制度规范,缺乏的是廉政文化制度规范。
  三、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机制的基本思路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收到清廉务实、拒腐防变,敬廉崇洁等教育实效,必须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相统一,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科学合理、系统配套和可操作性,充分增加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整体效能;必须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惩罚和测评相互配套和促进,构建全面的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1.明确主题是实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前提
  明确主题,注重廉政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学习和教育活动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建设目标的直接措施。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倡导廉政理念,培育清廉精神,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如:以“清廉务实”为主题,面向高校领导群体开展廉政文化学习和教育;以“为人师表、廉洁高效”为主题,面向高校教职工群体开展加强廉政文化学习和教育;以“敬廉崇洁”为主题,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加强廉政文化学习和教育。
  2.打造载体是实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平台
  打造载体,提高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校园文化是高校活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廉政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校内媒体,不断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舆论平台,增强反腐倡廉宣传的声势和效果。如以专访、通讯等形式,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进展、成效、经验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在校内刊物、校园电视台、电台和校园网开设栏目,讨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示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以及共产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利用廉政故事、廉政漫画、廉政警句、反腐败纪实文学、文艺节目等各种深为教职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反腐倡廉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起来,并根据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特点,增强青年学生民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培养青年学生民主监督和接受监督的良好素质。通过党性教育增强“立党为公,清廉务实”的廉政意识;以典型教育营造“廉洁从教,风清气正”的廉洁文化风尚;以专题教育培育“诚实守信,敬廉崇洁”的廉洁品质。
  3.纳入教学环节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独特优势
  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高校可以利用教学资源,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一方面,高校要把廉政文化广泛渗入教学内容。要将廉政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业余党校党课教育的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不但挖掘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中的廉政教育资源,而且要结合现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生动实践,及时总结提炼勤政廉政先进典型材料,增加和充实有关廉政文化教育内容。同时,开发校本教材,组织编写适合学生特点的廉政文化教育校本教材和课外读物,力求体现可读性、生动性、启发性和引导性。另一方面,要特别利用法学教学平台,以法制教育促进廉政文化建设。学校应当在法制教育中明确制订廉政教育计划,根据党员领导干部、教职员工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有力地推动廉政文化教育的开展。
  4.创新制度是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治本之举
  创新思路,确保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性。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必须构建相应的长效机制来提供保障。要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相结合,同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强化责任分解,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创新反腐倡廉责任制度建设,完善廉政文化建设。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一是建立反腐败组织结构、运作及文化宣传制度。组织结构制度要明确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职能、赋予纪检监察工作权限和责任。运作制度包括各种校内反腐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文化宣传制度,指制定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召开由宣传、纪委、组织、党校、学工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协调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细化责任并监督检察。
  二是完善各类校内民主和校内监督制度。通过完善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重一大”、党务公开、校务公开等制度,坚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任职前廉政谈话、干部考核后普遍谈话、发现问题苗头后诫勉谈话三项廉政谈话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严格执行党内民主制度,保障党员各项民主权力,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目的。
  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健全高校干部、人事、基建、资产与设备、招投标、招生、财务等部门及单位以操作性为特点的各类具体规章制度。必须建立并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堵塞漏洞,达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目的。廉政制度既是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廉政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只有建立起一套科学、配套、健全的廉政制度体系,才能做到靠制度管人、按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通过完善制度制约权力。
  5.打造队伍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队伍结构十分宽泛,具有研究团队、工作团队、宣传团队等多种领域分工和教师、学生、干部等多层次的构成。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每个人既是廉政文化的教育者、传播者,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执行者、被教育者,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普通教师、青年学生在担当廉政文化建设历史使命的同时,自身也经历着深刻的廉政文化教育。
  高校应该制订明确的教育计划,对党员领导干部定期进行遵纪守法、廉洁从政的教育。对新任的领导干部要进行专门的守法和廉政培训,使其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从而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对普通教职工和大学生,可以通过举办反腐倡廉主题研讨会、开展社会调查、观看法制教育图片展览、模拟法庭、邀请司法部门开设专题法制讲座等形式进行法制教育。其中,高校党政干部尤其是处级及以上干部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如果党政领导干部能够勤政、廉政,做积极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模范,势必可以对广大教师和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和示范效应。因此,必须对他们加强教育,不断增强他们对廉政文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广大教师是推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他们不仅肩负着传授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职责,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也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矢岛羊吉在其所著的《论家庭、学校与道德教育》一书中就强调,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不单要做“一个传授知识的劳动者”,还要做“一个在人格问题上能解疑答问的具有带头示范责任的人”。而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观念,促使他们养成积极、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廉政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东川.浅谈目前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中应给予关注思考的几个问题[J].警官文苑,2008,(3).
  [2]刘志新,宋影.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5).
  [3]王宇.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创新平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5).
  [4]许青云.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09,(10).
  [5]何金科.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动漫产业属于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我国动漫产业已经颇具规模,从动漫作品数量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动漫大国。当前,我国动漫产业正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