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市农村小学寄宿制背景分析与影响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ib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分析来宾市农村小学寄宿制推行的背景入手,得出来宾市发展农村小学寄宿制的必要性,符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也是该市农村小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寄宿制 背景分析 影响研究
  义务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处于根本性的重要地位,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的“中国梦”,实际就是“强国梦”,强国的第一要务是强教育,强教育必须强义务教育,发展农村小学寄宿制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来宾市农村小学寄宿制产生的背景分析
  1993年北京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寄宿制小学,到2008年,北京公立的寄宿制小学50多所,上海于2000年开始出现公立的寄宿制小学,其他省市也陆续出现。寄宿制小学最初目的是方便距离学校较远的学生上学,后来不断扩大了寄宿制办学的优点,现在寄宿制办学已经成为均衡教育的有效途径。
  来宾市地处桂中,辖一区、一市、四县,其中忻城县、合山市是广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市),忻城县、象州县是全区基础教育学校改革试点县,2011年统计,来宾市小学共694所,在校生177390人,小学教师11719人,小学教育占全市教育相当大的比重,约50%。
  来宾市地理条件、交通状况都比较差,经济欠发达,教育发展比较滞后,义务教育发展很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的失衡,城乡发展的失衡,校级之间发展失衡。来宾市农村义务教育办学困难较大,教师队伍和办学条件都不能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需要,突出的问题:①教师人员配置不足,师生比大,教师负担重;②专业教师缺口大,小学体、音、美教师严重不足;③教师老化,素质较低;④教师收入低,“教耕”现象严重;⑤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不能及时更新。
  2003年,来宾市在忻城县的遂意乡、兴宾区的平阳镇试点寄宿制小学。2005年对试点乡镇评估,寄宿制小学在均衡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6年,来宾市在全市范围内有条件的乡镇推行寄宿制小学,改善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失衡问题。以兴宾区教育局基教股统计数据为例,2006年寄宿制小学有2所,2010年发展到6所,2012年达到8所,寄宿制在校生3690人。
  二、来宾市农村小学寄宿制产生的影响研究
  (一)来宾市忻城县农村小学寄宿制推行情况
  自2006年以来,来宾市政府除不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外,还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以此达到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办学条件,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的目的。
  忻城县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试点县,在全市推行“农村小学寄宿制”比较早,效果明显。该县共有13个乡镇,有寄宿制完小16所,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不完小推行寄宿制有4所,寄宿制小学在校一万三千多人,约占全县在校人数的50%。忻城县通过农村小学寄宿制后,农村小学在校舍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管理制度等都得到发展,具体表现:①寄宿制小学师资充裕,能够充分满足小学课程需要,改变过去缺乏专业老师的状况;②教育投入更加高效,避免过去因学校分散带来的重复建设;③管理越来越规范,制度更加健全。
  (二)来宾市农村小学寄宿制对农村教育发展的影响
  1.提升了来宾市农村教育的层次
  来宾市施行农村小学寄宿制后,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层次得以提升,主要体现在对寄宿制学校学生、教师的发展影响上。
  学生发展的影响:①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外界干扰少,有较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②寄宿制学校学生接受规范、有序的管理,树立了集体主义精神,避免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③寄宿制学生一改过去回家后“野马”式的生活,有组织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种活动;④寄宿制学生自理能力不断提高,改变了过去懒惰、意志力差的习惯,使他们变得积极开朗,增强了自学能力、自立意识。
  教师发展的影响:①寄宿制学校老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多,相互了解加深,学生更加信任老师,老师的职业感得到激发,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得到增强;②寄宿制后教学资源得到整合,教学交流加强,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③寄宿制办学,教师待遇和地位得到提升,改变生活困境;④寄宿制办学,城乡差别不断缩小,教师职业自豪感得到增强,心理感受有了极大的改善。
  2.提升来宾市农村教育的办学水平
  来宾市农村小学寄宿制推行以来,农村教育的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农村小学寄宿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整合,一改来宾市因为地理条件受限,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学点多,农村小学学校数量多的缺点,通过集中投入的形式,重点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使这些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师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管理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比较来宾市农村过去的分散多点办学,现在的寄宿制办学水平得到了大大提升。
  3.推进了来宾市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被证明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1]。对来宾市农村、山区学校布局调整必须以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为突破口。建立寄宿制学校,把教育资源尽可能地集中到交通条件好、学生人口集中的地方,是教育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农村建立寄宿制学校,可以规范办学,缩小城乡、校级间的差距,逐步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一句话,来宾市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离不开对农村学校的合理布局,更离不开农村小学寄宿制的发展。
  三、来宾市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的建议
  来宾市农村小学寄宿制发展促进了来宾市的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彻底解决了农村“两基”问题,教学质量提高,小学辍学现象基本消失,办学条件明显得到改善。为更好地推进来宾市农村小学寄宿制发展,政府、社会、学校要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对政府而言,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小学寄宿制管理政策;加大对寄宿制小学的财政投入,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对寄宿制小学在人员安排上优先考虑,实现政策倾斜,足额配置学校教师、生活管理员、保卫人员等;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校学生生活补助标准,满足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对社会而言,积极支持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寄宿制学校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对学校而言,建立健全寄宿制学校日常管理制度;开辟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建立心理健康工作室,对在校学生适时进行心理帮助;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输入一种“正能量”;加强学校教师和工作人员的职业培养,确保在校学生学习和生活安全。
  总之,来宾市在农村小学推行寄宿制,是结合当地农村教育发展特点,符合教育科学发展需要,是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运用,体现了来宾市农村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良.广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课题项目:本文是来宾市教育科学规划A类课题《来宾市寄宿制农村小学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LBJK2011A018)的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 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在总结多年野外实习经验的基础上,从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时间、地点的选择,实习内容、形式,实习中的安全防护,以及成绩考核等方面做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动物学 野外实习 教学模式  动物学是揭示动物生存和发展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动物的种类组成、地理分布、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发育规律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关作用关系。作为一门基础学
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班级的管理教育工作,所有科任教师都要齐抓共管,这样教育才能形成合力。只有每个老师都能管学生,会管学生,教育才不会出现空档。  就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言,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主要是班主任的工作,一般的科任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可能有时也想管管,但由于教育方法有所欠缺,显得力不从心。实际上一个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教育者,一个会做、善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引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其中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要求学生有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就是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和要求将会更高。  那么,面对新时期的现代中学生,老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应新的课改要求,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呢?为此,笔者做了如下探索。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老师既要教会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即所谓的“教书育人”。教书往往比较简单,有规律和方法可循,但育人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和意识不一样,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经验和教训,谈谈新时期教育方法和艺术。  一、教师要充满爱心,用爱感化学生。  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要求是:要热爱教育事业、热
摘 要: 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充分融入进去,创设活动化、开放性的情境,与生活充分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我们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和原则,调整处境不利儿童在集体中的地位。  关键词: 自主学习 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