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是一种智慧等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zc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条上得太紧的表走得不准,马力加到极限的车开得不长,绷得太紧的琴弦弹得不久,情绪紧张的人容易生病。因此,善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过紧,善驾车的人不会把车开得过快,善操琴的人不会让琴弦绷得太紧,善于调整情绪的人则会常保轻松愉快的心情。
  在我们所受的教育当中,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单位的领导,总是教育我们不断进取,知难而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那么,是否人生的一切事物,只有进取才能算成功吗?其实不然。“知止”有时候也是成功的关键,可从来没有人教育我们怎样知止。进,需要的是勇气和一种精神;而知止,则需要的是智慧。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丘吉尔到北非,蒙哥马利行辕前去移樽就教。闲谈时,蒙哥马利对丘吉尔说:“我不喝酒、不抽烟,晚上10点准时睡觉,所以我现在还是百分之百的健康。”丘吉尔却说:“我刚好和你相反,既抽烟、又喝酒,而且从不准时睡觉,但我现在却百分之二百的健康。”
  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像丘吉尔这样一位身负重任、工作紧张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生活不规律,何以寿登大耄,而且还百分之二百的健康呢?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知道他的健康有赖于持之以恒的锻炼与轻松的心情。他抽烟、喝酒,又不准时睡觉,但在战事最紧张的周末却会去游泳,在大战白热化时去钓鱼,在演讲结束后会去画画,而且经常叼着一支雪茄烟,放松心情。
  事实上,放松心情是“知止”的具体体现。“知止”而心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静且安,这才是心情最为放松的状态。“知止”简单地讲就是知进退、明去留;就是清楚在哪里自己可以停、何时停,晓得在何处可以息、何时息。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止”,反映了一个人的淡定与从容,是智慧、修养、道德的综合体现。知止,方能天崩于前而不乱,地陷于后而不惊。
  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的大师李叔同,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足”,其实“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层。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然不满意,但可以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知足是由别人,知止由自己。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知止,简单来说,就是知道什么时候够了,知道什么时候该走,知道“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难,不是难在不知道,是难在不舍得,不愿意。
  知止,是从心灵出发的。心里这么想,付诸行动,才会成为“行为”。知止,不但是针对“欲壑”,懂得说“够了”;也要对痛苦、烦恼懂得说“行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快乐通常短暂,如果不知止,痛苦往往随之而至。烦恼是无所不在,也是会变的,任其驻留,伤害心灵尤甚。那些走上绝路、自我了断的人,其实就是不了解“知止”。
  “知止”,功夫做到细微处。一念起来,“知止”,不被带走;一念消失,“知止”,不动如山。
  (编辑 汤知慧)
  短的是磨难,长的是人生
  徐如涛
  磨难是人生的困境。若非无法回避,没有人愿意主动选择磨难。相比而言,人们更喜欢生活顺风顺水。
  磨难是灾难还是财富,视不同的人而定。有的人被磨难打倒,潦倒一生,那磨难就是灾难,是他的噩梦。有的人坚强地从磨难中走出来,在磨砺中完成自我,那磨难就成为他的一笔财富。当回忆往事时,它将以特有的音色跳荡在记忆里,给人悠长的回味。
  利与害是事物的两个方面,磨难能给人以动力,也能让人颓废。我们不希望有磨难,但是面对磨难,我们要有战胜它的决心和勇气。事实上,磨难构成了人生的一种积极的价值,它让我们在经历挫折和痛苦后感受到生命的严峻和残酷,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成功者要经历磨难,凡夫俗子也难例外。磨难就是上苍准备的一块有瑕疵的画板,虽然我们并不喜欢,但也不能随意更换。不过即便一个人倒霉到从出生到终老都在受苦,那磨难也长不过人生,充其量划等号。这样想的好处是,一旦某天磨难来临,可以葆有好的心态,就算走不出磨难,也不致于使生活更糟。
  (编辑 康淼)
其他文献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规律。夏季,天地之气使万物的生命充满了生长的动力,所以说,夏季养“长”(成长)。大家都知道,四季都可养生,但其实质是不同的。夏长以春生为基础,若春天养“生”不好,提供给夏天的条件差,夏“长”也会不足,夏天就容易发生寒性病变。中医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阳,就是培养生命的动力和生命的热力。春季养阳,可使生命有生发的活力:夏季养阳,可使生命充满成长的动力。一个人总
以前,丈夫是个烟民,嗜烟如命。他也知道这样长期抽下去,身体会受到伤害,曾试图戒过多次,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我和丈夫百思不得其解,逢人便问其中的原因和成功戒烟的良方。后来,我知道,香烟中含有尼古丁,它是强成瘾物质,易导致依赖性,使人形成习惯而不能自拔。因此,要做到彻底戒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又不是绝对的,只要方法得当,完全能够做到。  一天,我在书店里看了一本叫《行为科学》的书,受到很大的启发
辽宁省鞍山市,有位年届八旬的老人,在与癌症抗争的20个春秋里,发明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快乐抗癌法”。这位老人,便是荣获“国际百名抗癌爱心大使”殊荣的杨贵生。  杨贵生老人是一名教师。1991年,经医生诊断为直肠癌。1995年又被查出肺癌。老伴无法承受这接二连三的打击而辞世。送走相濡以沫的老伴,杨老平静地接受了第二次手术——摘除了左肺的一个肺叶。走下手术台后他想,我现在连死都不怕,还怕癌症吗?他发明了
物理降温法简单方便,容易被群众掌握,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家庭应急降温措施。但对发热病人不加选择地滥用物理降温法,有时不但达不到降温的目的,相反还会引起严重后果。那么,如何为高热病人选择物理降温法呢?  家庭适用的物理降温法常有:①迅速降低室温:一般使室温保持在25℃左右为宜,可通过通风、空调、吹电风扇及放置冰块等进行调节。②口服冷饮以通过排屎、排汗加速降温。③通过皮肤散热(包括通过皮肤传导、对流、辐射
3年前,我经常感觉头痛脑涨、失眠多梦、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还时常感到周身乏力。到医院一查,血压已到170/110毫米汞柱,才知患上了高血压病。从此,我陷入痛苦折磨之中,曾服用多种药物,效果均不明显,使工作和生活受到極大的影响,时年我仅30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一位高血压患者在恢复期坚持冷水浴,治愈了高血压病。看后我深受启发。我想: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好,即使有天大的才能
许多老年人的家庭小药柜中,药品琳琅满目,花色品种繁多。有资料表明,约有25%的老年病患者同时应用7种以上药品。药品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但它的毒副反应,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危害,却不是人人皆知的。老年人肝脏血流量减少,解毒能力减弱,肾脏排泄速度减慢,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因而特别容易发生毒副作用。老年人嗜药成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状态上剖析,大致有以下诸种原因。  一、不安全感:由于体会到身体机能下降的
一份卑微的爱情给了我深深的震撼。  前些日子,我到社区广场散步,看到远处走来一对夫妻。那是怎样的一对夫妻啊,男的是个瘸子,女的是一个瞎子。男的穿着破旧的西服和分不清颜色的裤子,那女的穿着很土的碎花布薄棉袄。他们出现在广场上显得很是另类。男的扯着女的,在广场上走着,男人一拐一拐的滑稽的动作引得附近几个谈恋爱的年轻人指指点点,他们可能是在笑这对夫妻破坏了美丽的风景。  但是,那对夫妻对于人们的反应视若
慢性疲劳不可轻视    如今人们交谈时,最常见的一个涉及健康的词就是“太累”。不仅成年人,就连一些中小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生,也常常发出“太累了”、“真想好好睡一觉”的呼声。  国家“十一·五”项目涉及全国10个省区11980人的亚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疲劳人群占总非患病人群的8136%,其中,经常感到疲劳,而休息后可以恢复的轻度疲劳者占68.07%;总是感到疲劳,休息后恢复比较困难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因此,经常闹病。有一次毛泽东患了风湿性关节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缺医少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知道此事后,特地赶到杨家岭给毛泽东看病。但是由于中西医矛盾尖锐,西医贬低中医中药,认为中医落后,无科学性,因此毛泽东身边的医生反对他服中药。可是毛泽东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主张,他还是坚持吃了李先生为他开的四副药。服药后,果然胳膊疼痛消失了。  1929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让他们老有所乐,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的确,心理老龄化,退休后的心理适应,丧偶与再婚,空巢现象……诸多问题困扰着老年人,他们正逐渐成为心理问题的主角。    身体衰老是生命的必然    什么是年龄?这里有几个不同的年龄概念。  年代年龄,又称时序年龄或出生年龄,指个体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平常人们所说的“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