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竞技能力指的是运动员的参赛能力,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运动员的体能、运动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在体育舞蹈这个专项竞技活动中可以充分展现体育舞蹈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本文从这五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体育舞蹈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以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舞蹈;运动员;竞技能力
20世纪80年代体育舞蹈传入我国,受到国民的一致追捧,特别是近几年,各种体育赛事的飞速发展,不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的竞赛水平逐渐升高,为了让体育赛事呈现更好的效果,选拔出更优秀的体育人才,国家对参赛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比较多,包括体能、运动智能、运动技能以及心理水平等等,这些在体育舞蹈的竞赛环节中得到了综合的展现[1]。
一、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形体特征分析
体育舞蹈看重的是舞蹈的艺术美以及形态美,对于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说,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时刻保持完美的表情以及仪态,不可以含胸、驼背、有小肚子,更不可以出现腿部不直或者是双肩不一样高的情形,因此,为了让舞蹈运动员将最好的状态展现给观众,要求舞蹈运动员要时刻保持完美与自信的状态。
舞蹈所包含的美感需要依靠舞蹈者足够熟练的动作和足够完美的姿态来传递给观众,因此对舞蹈运动员存在着比较高的要求。对于舞蹈运动员来讲,为了将最好的舞蹈形态传递给观众,不管是肢体的魅力,还是面部神情的魅力,这对于舞蹈运动员来讲同样重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特征分析
舞蹈运动素质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以及柔韧素质。
第一,力量素质。该素质是一个人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最基本的一项素质,评判的标准是机体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以及肌肉的内外冲突。同时,力量素质也是决定体育舞蹈运动员最终成绩的影响要素,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力量的控制决定了表演者呈现给观众和评委的舞蹈效果,在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讲究的是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因此,舞蹈运动员在表演过程中对力量的把控至关重要。对于体育舞蹈来讲,力量主要可以分成四方面的内容,包括耐力、绝对力量、最大力量与速度,舞蹈运动员只有把这四个方面的力量把握好,才能呈现给观众和评委最完美的体育舞蹈。
第二,速度素质。速度是物理学名词,指的是物体运动的快慢。应用在人身上,则是指在单位时间之内,人的动作水平与能力。速度主要可以分成三种,一种是反应速度、一种是移动速度、最后一种是动作的频率。按照体育舞蹈的标准来看,它的速度素质主要体现在动作的频率以及反应的速度这两个方面,在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运动员动作的频率以及动作的速度决定了一套舞蹈呈现给观众的效果。一段完美的体育舞蹈表演,需要体育舞蹈运动员把控好表演过程中动作的频率和速度,而舞蹈运动员要想能呈现给观众和评委最好的舞蹈效果,需要他们日积月累的训练。
第三,耐力素质。此素质指的是一个人在长期运动和工作之后具备的抗疲劳的能力,同时耐力素质也是评判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耐力素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氧耐力,另一类是有氧耐力。对于体育舞蹈这项运动来讲,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对运动员最后的成绩同样也有很大的影响。体育舞蹈这项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要具有体育精神,还要求运动员要有舞蹈功底,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运动员每一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而运动员要想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完美,这要求体育舞蹈运动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体育舞蹈運动员呈现给观众和评委的完美的动作是他们在台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练习才有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如此,所以,体育舞蹈运动员耐力素质非常重要。
第四,灵敏素质。该素质指的是体育运动员在不同的情境中,自我调节的水平和能力,是体育运动员素质的综合体现。在速度较快,且较为复杂的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可以维持标准的动作,准确且快速地在规定的空间范围内移动。尤其是那些体育舞蹈类的运动,必须要加强对灵敏素质的重视。对于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讲,灵敏素质对于他们非常重要,体育舞蹈运动员需要在各种场合下随机应变,自我调节,才能呈现给观众和评委最好的表演效果。
第五,柔韧素质,对于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来说,他们的髋部、腿部、腰部和肩关节等部位,需要拥有高于常人几倍的柔韧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拥有比较大的活动范围。如果舞蹈运动员的柔韧性比较差,那么他的动作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进而影响到协调能力、力量以及速度的有效发挥,有极大的可能会造成韧带拉伤和肌肉损伤。在教学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教练一方面需要最大程度地开发舞蹈运动员的软开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对舞蹈运动员韧性的重视,表现出刚柔并济的舞蹈效果[2]。
三、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技巧特征分析
体育舞蹈运动员在展现动作的期间,需要注意把控好力度,肌肉的表现效果受到肢体动作的改变以及运动速度快慢的影响,对于体育舞蹈来说,速度的快慢控制十分重要,必须要严格进行每一项动作,肢体的表现方面应做到刚柔并济,静时体现出安静,动时体现出灵活的特点,不仅如此,还要求两名舞伴之间需要有十足的默契。在舞蹈当中,把力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同样重要,力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速度的快慢,它的外在表现是对节奏的控制,它的内在表现是两名舞伴之间对力度的把握与控制,只有力度控制与力量的协调处于两名舞伴的接受范围内,才能够保证舞蹈的协调性以及将最好的舞蹈效果呈现给观众和评委。
四、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性格特征分析
性格特点主要包括三大主要内容,一个是稳定的性格,一个是乐观的性格,还有一个是果断的性格。在当前形势下,大部分的体育舞蹈演员他们的技艺水平相差较小,伴随着体育舞蹈的动作越来越难,节奏越来越快,而且运动的强度也越来越大,一方面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另一方面还提升了对舞蹈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考验,只有具备稳定、乐观与果断性格的运动员,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体育舞蹈的实际发展需要。
五、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智力特征分析
体育舞蹈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一名优秀的体育舞蹈运动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表演意识,而表演意识要求运动员应当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尤其是拉丁舞,在此种类型的舞蹈中,几乎每一个动作都有其对应的深刻含义,要想充分展现舞蹈动作中的情感,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舞者的想象力,牢牢把握不同动作之间的过渡技巧与衔接技巧[3]。通常来说,想象主要包含三个层次。首先是创作和编舞当中的想象,这主要指的是编舞老师的心理,第二层想象是情感的传递中的想象,主要是指表演人员的心理过程,第三层想象是台下的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之后受到启发,进而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
体育锻炼的基础是良好的体能状态,良好的体能可以帮助体育舞蹈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体育技能和动作,而且具备良好的体能,还可以让运动员更好地满足大型赛事活动的高强度训练要求。只有拥有了良好的体能,掌握了扎实的动作基础,运动员们在面对比赛时才会充满信心,只要获得了生理方面的保障,才能够达到心理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实际能力[4]。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竞技能力是体育舞蹈运动员不可或缺的能力,形体特征要求与运动员时刻保持完美与自信的状态,维持完美的表情以及仪态,运动素质强调加强对灵敏素质的重视,最大程度地开发舞蹈运动员的软开度,还需要加强对舞蹈运动员韧性的重视,表现出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舞蹈效果[5]。总的来说,体育舞蹈运动员首先需要加强锻炼,具备强健的体魄,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实力。
参考文献:
[1]孙春利.核心力量训练对舞蹈啦啦操动作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广东:广州体育学院,2014.
[2]杜啸.第26届世界大运会有氧舞蹈项目成套动作技术分析[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张跃鹏.山西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及运动素质训练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
[4]马丹.我国优秀体育舞蹈选手竞技能力可拓学评价模型的构建[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9.
[5]欧敏.体育舞蹈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特征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5 (3):68.
关键词:体育舞蹈;运动员;竞技能力
20世纪80年代体育舞蹈传入我国,受到国民的一致追捧,特别是近几年,各种体育赛事的飞速发展,不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的竞赛水平逐渐升高,为了让体育赛事呈现更好的效果,选拔出更优秀的体育人才,国家对参赛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比较多,包括体能、运动智能、运动技能以及心理水平等等,这些在体育舞蹈的竞赛环节中得到了综合的展现[1]。
一、体育舞蹈运动员的形体特征分析
体育舞蹈看重的是舞蹈的艺术美以及形态美,对于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说,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时刻保持完美的表情以及仪态,不可以含胸、驼背、有小肚子,更不可以出现腿部不直或者是双肩不一样高的情形,因此,为了让舞蹈运动员将最好的状态展现给观众,要求舞蹈运动员要时刻保持完美与自信的状态。
舞蹈所包含的美感需要依靠舞蹈者足够熟练的动作和足够完美的姿态来传递给观众,因此对舞蹈运动员存在着比较高的要求。对于舞蹈运动员来讲,为了将最好的舞蹈形态传递给观众,不管是肢体的魅力,还是面部神情的魅力,这对于舞蹈运动员来讲同样重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特征分析
舞蹈运动素质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以及柔韧素质。
第一,力量素质。该素质是一个人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最基本的一项素质,评判的标准是机体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以及肌肉的内外冲突。同时,力量素质也是决定体育舞蹈运动员最终成绩的影响要素,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力量的控制决定了表演者呈现给观众和评委的舞蹈效果,在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讲究的是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因此,舞蹈运动员在表演过程中对力量的把控至关重要。对于体育舞蹈来讲,力量主要可以分成四方面的内容,包括耐力、绝对力量、最大力量与速度,舞蹈运动员只有把这四个方面的力量把握好,才能呈现给观众和评委最完美的体育舞蹈。
第二,速度素质。速度是物理学名词,指的是物体运动的快慢。应用在人身上,则是指在单位时间之内,人的动作水平与能力。速度主要可以分成三种,一种是反应速度、一种是移动速度、最后一种是动作的频率。按照体育舞蹈的标准来看,它的速度素质主要体现在动作的频率以及反应的速度这两个方面,在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运动员动作的频率以及动作的速度决定了一套舞蹈呈现给观众的效果。一段完美的体育舞蹈表演,需要体育舞蹈运动员把控好表演过程中动作的频率和速度,而舞蹈运动员要想能呈现给观众和评委最好的舞蹈效果,需要他们日积月累的训练。
第三,耐力素质。此素质指的是一个人在长期运动和工作之后具备的抗疲劳的能力,同时耐力素质也是评判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耐力素质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氧耐力,另一类是有氧耐力。对于体育舞蹈这项运动来讲,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对运动员最后的成绩同样也有很大的影响。体育舞蹈这项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要具有体育精神,还要求运动员要有舞蹈功底,体育舞蹈表演过程中,运动员每一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而运动员要想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完美,这要求体育舞蹈运动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体育舞蹈運动员呈现给观众和评委的完美的动作是他们在台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练习才有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如此,所以,体育舞蹈运动员耐力素质非常重要。
第四,灵敏素质。该素质指的是体育运动员在不同的情境中,自我调节的水平和能力,是体育运动员素质的综合体现。在速度较快,且较为复杂的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可以维持标准的动作,准确且快速地在规定的空间范围内移动。尤其是那些体育舞蹈类的运动,必须要加强对灵敏素质的重视。对于体育舞蹈运动员来讲,灵敏素质对于他们非常重要,体育舞蹈运动员需要在各种场合下随机应变,自我调节,才能呈现给观众和评委最好的表演效果。
第五,柔韧素质,对于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来说,他们的髋部、腿部、腰部和肩关节等部位,需要拥有高于常人几倍的柔韧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拥有比较大的活动范围。如果舞蹈运动员的柔韧性比较差,那么他的动作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进而影响到协调能力、力量以及速度的有效发挥,有极大的可能会造成韧带拉伤和肌肉损伤。在教学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教练一方面需要最大程度地开发舞蹈运动员的软开度,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对舞蹈运动员韧性的重视,表现出刚柔并济的舞蹈效果[2]。
三、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技巧特征分析
体育舞蹈运动员在展现动作的期间,需要注意把控好力度,肌肉的表现效果受到肢体动作的改变以及运动速度快慢的影响,对于体育舞蹈来说,速度的快慢控制十分重要,必须要严格进行每一项动作,肢体的表现方面应做到刚柔并济,静时体现出安静,动时体现出灵活的特点,不仅如此,还要求两名舞伴之间需要有十足的默契。在舞蹈当中,把力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同样重要,力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速度的快慢,它的外在表现是对节奏的控制,它的内在表现是两名舞伴之间对力度的把握与控制,只有力度控制与力量的协调处于两名舞伴的接受范围内,才能够保证舞蹈的协调性以及将最好的舞蹈效果呈现给观众和评委。
四、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性格特征分析
性格特点主要包括三大主要内容,一个是稳定的性格,一个是乐观的性格,还有一个是果断的性格。在当前形势下,大部分的体育舞蹈演员他们的技艺水平相差较小,伴随着体育舞蹈的动作越来越难,节奏越来越快,而且运动的强度也越来越大,一方面对体育舞蹈运动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另一方面还提升了对舞蹈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考验,只有具备稳定、乐观与果断性格的运动员,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体育舞蹈的实际发展需要。
五、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运动智力特征分析
体育舞蹈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一名优秀的体育舞蹈运动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表演意识,而表演意识要求运动员应当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尤其是拉丁舞,在此种类型的舞蹈中,几乎每一个动作都有其对应的深刻含义,要想充分展现舞蹈动作中的情感,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舞者的想象力,牢牢把握不同动作之间的过渡技巧与衔接技巧[3]。通常来说,想象主要包含三个层次。首先是创作和编舞当中的想象,这主要指的是编舞老师的心理,第二层想象是情感的传递中的想象,主要是指表演人员的心理过程,第三层想象是台下的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之后受到启发,进而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
体育锻炼的基础是良好的体能状态,良好的体能可以帮助体育舞蹈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体育技能和动作,而且具备良好的体能,还可以让运动员更好地满足大型赛事活动的高强度训练要求。只有拥有了良好的体能,掌握了扎实的动作基础,运动员们在面对比赛时才会充满信心,只要获得了生理方面的保障,才能够达到心理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实际能力[4]。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竞技能力是体育舞蹈运动员不可或缺的能力,形体特征要求与运动员时刻保持完美与自信的状态,维持完美的表情以及仪态,运动素质强调加强对灵敏素质的重视,最大程度地开发舞蹈运动员的软开度,还需要加强对舞蹈运动员韧性的重视,表现出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舞蹈效果[5]。总的来说,体育舞蹈运动员首先需要加强锻炼,具备强健的体魄,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实力。
参考文献:
[1]孙春利.核心力量训练对舞蹈啦啦操动作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广东:广州体育学院,2014.
[2]杜啸.第26届世界大运会有氧舞蹈项目成套动作技术分析[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张跃鹏.山西省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身体形态及运动素质训练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
[4]马丹.我国优秀体育舞蹈选手竞技能力可拓学评价模型的构建[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9.
[5]欧敏.体育舞蹈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特征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5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