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儿歌教学推动儿童劳动素养提升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核心素养成为教育主流的当下,劳动教育重新回归到中小学教育中。结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劳动教育主题,把儿歌教学巧妙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儿童技能习得兴趣,简化劳动技巧,指导儿童劳动实践操作,推动儿童劳动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实践儿歌;劳动素养
   儿歌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儿歌可以简化劳动技能,能清晰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巧妙解决了劳动技能习得和劳动习惯养成难的问题。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干点家务活”为例,儿歌教学引导学生从认知到习得,从习得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巩固,贯穿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养成的全过程,真正践行了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教学真谛。
   一、提高技能习得趣味性
   华罗庚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一年级学生劳动能力有限,会做的家务比较简单,内容比较集中;同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无法完整清晰地阐述会做家务时的快乐和自豪。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老师自编儿歌,配上《粉刷匠》伴奏,一首有趣的“能干的小手”歌诞生了。“我有一双小小手,真呀真忙呀,会帮妈妈叠被子,还会扫地呀,倒倒垃圾洗洗碗,妈妈夸奖我,我的一双小小手,真呀真能干。”随着欢快的节奏,学生拍着小手快乐地吟唱。简单的动作、节奏明快的音乐,能让他们学习热情立马高涨,激发起乐干家务活的意愿,为下一个课堂环节做好情感铺垫。
   二、降低技能操作难度性
   实践性儿歌教学将情境教学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儿歌教学的直接性、活泼性完美结合起来,运用到劳动主题教育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实践指导方法的不同,呈现兩种模式:
   1.情境儿歌教学
   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小,握扫把、扫地都存在各种问题,创设两个有趣的情境,通过简单的儿歌呈现,教会学生基本的扫地窍门,好记又好用。
   【教学片段】
   情境一:不得了,豆豆滚得到处都是怎么办?
   出示:双手握扫把,一手上,一手下。一个方向扫,垃圾扫成堆。
   情境二:惨了,调皮的豆豆滚到沙发底下了,该怎么扫呢?
   出示:遇到桌椅障碍物,扫把斜斜进,垃圾扫出来。
   师小结:看来简单的家务活也藏着许多知识呢!学会了这些方法我们就能把地扫得更干净了。老师把我们刚刚的扫地小智慧编成了一首《扫地歌》,我们一起拍着小手唱一唱。
   把学生碎片式的语言进行汇总、简化、提炼,扫地秘诀全部融在儿歌里,好学又好记,扫地似乎变得很容易。这一类学生日常生活中在做、会做却做不好的劳动技能,用情境结合儿歌的方式呈现,最能调动学生思维和生活经验,并给予最直白、最简洁的方法指导,付诸实践就能有效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再通过周期训练,可以达到劳动习惯的巩固养成。
   2.视听儿歌教学
   利用视听教学的方式,把相对于学生年龄有一定难度的生活技能进行分解,分步教学,辅助于简单明了的儿歌,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而生动,使学生一目了然,让课堂变得鲜活。
   【教学片段】
   师:忙完晚餐,妈妈又要开始整理衣服了。好累好累啊!我从你们的眼睛中看出来了——想帮帮妈妈,是吗?可是怎么叠呢?
   师:有没有叠衣服小秘诀啊?
   师:看来真有小秘诀啊。有个姐姐也有小秘诀,想不想得到叠衣服的法宝?
   师:(视频)边念儿歌边演示叠衣服“小衣服放放好,我来帮你叠叠好。轻轻关上两扇门,小手分别抱一抱,左手抱一抱,右手抱一抱,点点头……”
   叠衣服对一年级的学生存在一定难度。但是鉴于学生在校园里经常脱下衣服团成一团的情况,让他们学会叠衣服非常必要。教师安排视频演示,图文分步,儿歌引领,把叠衣服的窍门用儿童化的语言呈现,生动有趣,又朗朗上口,学生跟着视频、念着儿歌,学得很快,经过一到两遍的实践操作都能基本掌握。
   三、保持劳动养成持久性
   劳动素养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在生活中内化。因此,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更应该延伸到生活之中,拓展到家庭、社会之中,通过一定时期的巩固练习,真正掌握某一技能或养成某一习惯,不让教育流于表面。
   《我是家务小能手》的习惯养成表,就是让学生借助欢快的儿歌,回顾扫地、叠衣服等劳动技能,实现对知识技能的复现,通过每天巩固练习,真正掌握这一技能。这是对学生后期实践提出了“会做的经常做”“不会做的学着做”的要求,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活实践行为,并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实践性儿歌教学,充分发挥了儿歌内容浅显、篇幅简短、语言活泼的特点,融入劳动习惯养成教育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低年级儿童劳动技能的习得、劳动素养的培育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殷关芬,周春芬.用儿歌促进孩子养成好习惯[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9.
   [2]李雪秋,徐春兰.用儿歌培养低年级孩子的好习惯[J].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2009.
  编辑 段丽君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写出了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尴尬处境,然后对其现状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加强教师书法专业培训;及时跟进中小学生书法课程的研发;保障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的课时安排。   关键词:中小学书法;教育;思考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   在学生的学校课程编排上,是没有书法这一门课程的。很多时候,书法只是作为中小学生的兴趣课程,而且由于现在的兴趣课程太多,如舞蹈、乐器
摘 要:在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讲解和解题,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发展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实践能力,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够以学习主体的姿态去研究不同的课本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有效性   在以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主要是让学生以记忆和模仿练习的方式去掌握不同的数学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活动的质量并不高,真正高质量的
摘 要:红歌凝聚着革命奋进的力量,这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红歌教学,能够有效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通过具体论述小学音乐教学中红歌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真正践行唱红歌、展红旗、育红心,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红歌;润童年   红歌主要指的是歌颂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些歌曲,其在本质上便定下了不平凡的基调。通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红歌教学,能够在践行素质教育要求的同
摘 要:首先简述多媒体技术与古诗词教学的契合性;其次详细论述多媒体技术在古诗词教学的渗透美育: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画美、情感美、想象美。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古诗词教学;小学生;美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语文课堂上的深度优化,教师纷纷致力于古诗词教学的趣味化、直观化和实效化探究,力求帮助小学生深度探究出古诗词作品中的文化滋养和艺术魅力。多媒体技术的横空出世使古诗词教学为之“地动山摇”,古诗词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关系到学生数学学科基础的巩固,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存在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加强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发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教学困境;改进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需求对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能使农村小学传统教学模式发生变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因此在新时期教学改
摘 要:安全是生命的基石,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教育部专门制定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因此,如何让初中生从物理的角度来认识这些潜在危害,学会用物理知识来进行防范和自救,是每一位物理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关键词:安全教育;
摘 要:“创新”一词一直都是一线教师所研究的内容,但又是一个很难突破的研究课题,所以,大部分人说到“创新”就感觉头疼,一来是因为创新本身就很难,它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也需要创造出区别于现在有的这些。二来是因为一些创新脱离了现实教学。总之,创新很难,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更难。因此,结合日常的教学,对目前英语课堂上常用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准确地说是“改良”,通过形式或者是行为的改变来
摘 要: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舞台,课堂教学的推进不仅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更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以灵活的课堂导入,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构建生动的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新课导入   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而鲜活的整体。课堂的起承转合需要紧密衔接,课堂导入作为良好课堂氛围营造的基础一环,对整节课程的推进具有基础性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
物理难教,物理难学,引无数师生嗟叹。万事开头难,高一物理教学真可谓难中之难了,如何做好高一物理教学呢?在此,笔者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与具体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上好第一堂课   我个人认为,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要使老师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要使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有所了解、有所期待。我的第一堂课安排的内容主要是用一些浅显、典型的例子说明高、初中物理既有联系、衔接,又有区别和提高,在此基
物理难教,物理难学,引无数师生嗟叹。万事开头难,高一物理教学真可谓难中之难了。如何做好高一物理教学呢?笔者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与具体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上好第一堂课   我个人认为,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要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要使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有所了解,有所期待。我的第一堂课安排的内容主要是用一些浅显、典型的例子说明高中、初中物理既有联系、有所衔接,也有所区别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