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莓叶茶的制备及与红树莓叶片、绿茶品质的比较

来源 :食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cargo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秋福\'红树莓叶片为原料,以红树莓叶茶的可溶性糖、总酚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确定红树莓叶茶的最佳制作工艺;并对红树莓叶片、叶茶和市售绿茶3种实验原料的活性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进行比较;最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3种实验原料香气物质的区别.结果表明:摊晒时间1 h、蒸汽杀青(杀青时间45 min、杀青温度100℃、摊放密度5 g/dm2)、揉捻时间25 min、热风干燥(温度50℃、时间12 h、摊放密度5 g/dm2)为红树莓叶茶最佳制作工艺.红树莓叶片、叶茶及市售绿茶均含有一定量的多酚、黄酮和原花青素类活性物质,并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市售绿茶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且3种实验原料对3种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菌能力;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别从红树莓叶片、叶茶和市售绿茶中鉴定出8、14、18种香气物质,红树莓叶片和叶茶除2-庚醇外无相同香气物质,前者以2-庚醇和桃金娘烯醛为主要香气物质,后者以己醛、2-正戊基呋喃为主要香气物质,且含有丁醛、2-乙基呋喃等独特的香气物质,市售绿茶香气物质种类较多,主要以醇类、酯类为主.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树莓叶资源提供理论参考,也能为红树莓叶茶进入市场提供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将一种植物里含有的某些能治愈某种疾病或者品质优良的特殊物质通过特殊生物技术移植到另一种作物上,使这种作物也含有优良基因,用转基因作物制作而成的食物,通常被人们称为“转基因食品”.随着近些年国际贸易蓬勃发展,各国转基因技术之间的进一步交流,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成为当前食品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转基因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业务成为了当前转基因食品国际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由肖鹏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从文本到话语: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一书,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国际大背景的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