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远洋渔业发展现状、特点与趋势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各国对渔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以及劳动力等问题日益重视,远洋渔业发展正处于新的变革时期.通过研究近年世界各远洋国家在渔船、产量、加工贸易等方面的变化,总结出世界远洋渔业发展特点:主要渔业国家远洋减船趋势十分明显、投资领域和投资主体扩大并呈多元化、国际远洋渔业海外基地数量增加且竞争激烈等.在全球渔业资源分配不均的形势下,远洋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展继续加快,结合目前各国远洋渔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及方向,分析世界远洋渔业的发展趋势:各国无论是在渔船数量、生产规模,还是投资范围、投资主体、海外基地建设等方面,走向属地化和规范管理,各国应对全球渔业资源衰竭的举措更加有力;产品可追溯、标准化体系等成为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建设任务.
其他文献
分别构建种植美人蕉(Canna indica)、菖蒲(Acourus calamus)和千屈菜(Luthrum salicaria)的人工湿地,开展对低盐度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的模拟研究,设置进水中的C/N/P分别为50/10/1、25/5/1、25/5/2、25/5/3,盐度分别为0.5、1.0和2.0,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d、2d、3d和4d,测定人工湿地对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出水中的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含量以及3种植物的生长状况.研究表明:当HRT=4 d,盐胁迫浓度为1,C/N/
为探究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两种赤潮高发藻适宜生长条件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选取温度(17、20、23、26℃)、光照[40、80、120、160 μ,mol photons/(m2·s)]、磷酸盐(0.1、1.0、5.0、10.0 μmol/L)、初始生物量(1×104、3×104、5×104、7×104 cells/mL)等4个因素4水平试验进行室内培养实验.结果 表明,对两种微藻叶绿素a峰值质量浓度产生
为提高水产品综合利用率和开发新型益生菌功能性食品,以鱼类加工副产物草鱼鳞为研究对象,利用风味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并以酶解物促嗜热链球菌增殖作用为评价指标,结合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得到最优酶解条件:酶解时间3.8h,料液比(w/v) 1∶3.2 g/mL,加酶量6.2%.在此条件下,嗜热链球菌增殖量ΔOD600=1.1734±0.0150.同时,将最优酶解条件下得到的酶解物进行膜过滤分离,得到分子量<1 ku、1~ <3ku、3~ <5ku、5~ <10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