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罗小提琴协奏曲《西班牙交响曲》(作品21号)第一乐章创作技法分析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lei413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拉罗的小提琴协奏曲《西班牙交响曲》作为小提琴乐坛上十大协奏曲之一,是小提琴演奏家必练的一首曲目。这部作品气势恢宏,富显张力,极具拉罗个人风格特色,通过其特有的节奏型和舞曲风格旋律,展现出西班牙民族民间景象。本文以拉罗《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为重点分析内容,分别从曲式、和声、节奏旋律以及音乐风格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爱德华·拉罗  西班牙交响曲  奏鸣曲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5-0053-04
   爱德华·拉罗(Edouard Lalo,1823-1892)是一位出生于法国并有着西班牙血统的作曲家。《西班牙交响曲》是他为好友萨拉萨蒂创作的一首乐曲,萨拉萨蒂于1875年在巴黎首演了这首宏伟辉煌的乐曲,立即引起当地及欧洲人的轰动。此后,这首作为小提琴经典作品在各大音乐会上已经成为演奏家经久不衰的保留曲目。拉罗的音乐创作深受法国民族音乐和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这部作品主体颇具西班牙风情,贯穿着交响化音乐思维,热情奔放且豪迈;而乐曲形态又有着法国音乐的典雅和婉约。处于浪漫主义时期背景的拉罗也是通过这首乐曲再次表现他个人积极向上、对未来始终保有美好乐观的生活态度。
  一、曲式结构分析
   《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是不太过分的急速,2/2拍,d小调奏鸣曲式。全乐章共272个小节,分别为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以及尾声五大部分,见图1。
  图1.《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曲式结构图
  引子(1~41)d小调,由乐队伴奏先引入,直接交代此乐章的主题动机,鲜明的三连音和上行五度跳进表现了西班牙舞曲风格,从第5小节开始,小提琴以ff的力度再次奏出动机,整个引子部分以浑厚有力的乐队伴奏占主导,如同进行曲一般,为整部作品奠定出热情、激昂、有活力的西班牙舞曲基调。
   呈示部(42~121)由四个部分组成。主部仍旧是d小调,两个乐句分别将动机一和动机二进行扩展填充,强调主题,见谱例1。
   谱例1.《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主要动机
   连接部首先将主部的第二句以低八度演奏一遍,将三连音充分运用到旋律中,然后通过一连串的音阶和琶音推动发展,既承接了主部主题,又为下面副部主题的出现做了铺垫。副部转入到主部的近关系调bB大调,这完全不同于主部的小调色彩,速度转慢,节奏舒缓,与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副部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在G弦奏出,声音低沉忧郁,加之增加了许多变化音,仿佛是对自己的犹豫迟疑和不自信;后半部分推至高音,加入西班牙风格的三连音元素,好似点醒西班牙斗士的拼搏精神,这是通过思考之后幡然醒悟,对自己有了一些肯定。结束部转到与副部主题同主音的bb小调作为呈示部的结束,速度逐渐加快,增强律动,也为展开部的发展做准备。
   展开部(122~176)一共转了三个调。首先,第122到129小节是bB大调,主奏乐器主要通过一连串的高音和大跳来承接呈示部,乐队伴奏则奏出主部主题,烘托氛围,展现出竞技比赛开始的激烈。之后从第130到145小节转到了a小调,小提琴延续着前面的快弓和分解和弦,乐队伴奏也演绎着紧张感,而后从第146到176小节转到bD大调,采用小三连音的分解和弦,旋律波动起伏且强弱对比明显,如同跌宕起伏的剧情一样一直揪着观众的心,作品的展开部将整个乐章推至最高潮。
   再现部(177~253)进行了变化再现,同样也是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主部、连接部和副部完全重复呈示部,仅改变了调式调性。主部仍舊是d小调,连接部转到F大调,副部转到D大调。而结束部不同呈示部,在再现部中对副部进行了发展延续,持续着D大调,使用八个小节十六分音符进行了扩充,如同西班牙竞技场里放下执念和不顾一切的最后一搏。
   尾声(254~272)回到全乐章的主调d小调,回顾总结。再次采用动机一、动机二的节奏型和大跳,这是对主部主题的呼应,不断加深人们印象,恢宏且有气势。
  《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虽创作于浪漫主义晚期,但拉罗仍基本遵从传统奏鸣曲式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以莫扎特为代表的古典主义时期小提琴协奏曲中,通常乐曲第一乐章在曲目的再现之后、尾声之前会加入“华彩”,以展现演奏家个人能力,有些作曲家甚至会将这一部分单独空出,留给演奏家即兴创作,乐队不加入一点伴奏,完全靠演奏家个人的发挥和表演。到了门德尔松所在的浪漫主义时期,他做了一些改变,调整了自己创作的《e小调协奏曲》中华彩段的位置,将它放在展开部之后、再现部之前。而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华彩段,但作品中有一段小提琴的炫技段落等同于华彩段,即展开部。快速且高难度的音阶、琶音加上各种各样的变化音完全达到了小提琴的炫技风格水平,并且加上与乐队伴奏的无缝配合,使这个作品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拉罗的创新不止在于调整华彩段的位置,更是将乐队伴奏与演奏家的演奏完美的结合。另外,在主题呈现部分,不同于古典主义时期的“开门见山”,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在引子部分先由前两小节的乐队部分引出动机,小提琴再强调一次动机,在之后的呈示部才完整出现,并加以装饰,这种主题延迟出现的做法也是拉罗的一大创新。
   另外,整个乐章中使用了复调音乐织体,副部主题的节奏不似主部主题那么急切,首先,由主奏小提琴舒缓的奏出,进而在乐队的配合下继续奏出,两者交替进行,浑然一体。伴奏部分基本采用柱式和弦织体,少部分旋律由建立在三连音节奏基础上的下行与上行音阶组成,而伴奏以全分解和弦进行,与旋律部分相互配合,推动着乐曲的发展,如展开部的第145至166小节。
  二、和声与调性分析
   拉罗《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和声基本遵照古典和声的功能进行,全乐章始终贯穿着正格进行D-T、变格进行S-T和完全进行T-S-D-T。引子中动机出现后,通过属和弦的推动将动机进行扩展延伸。起始主奏小提琴以分解属和弦等一系列变奏来强调属功能,之后自第13小节,乐队伴奏又将前一部分进行复奏,且更加拓宽,使动机再次更充分的延展。最后以主奏小提琴的下属Ⅱ7和弦及乐队伴奏的Ⅴ和弦的交替结束引子部分,且为其后呈示部主题的出现作属准备,见谱例2。    谱例2.引子中的第38~42小节
   整个引子部分是以D-T-S-D的完全进行来推动的,尾声中也严格以D-T进行结束了全曲,见谱例3。
   谱例3.尾声的第262~272小节
   在调性方面,处于浪漫主义时期的拉罗没有完全遵循古典主义时期主调多转向属调的原则,而是进行了一些改变,运用大小调相互渗透。呈示部是从主调d小调开始,然后副部转至下属调的关系大调bB大调。再现部的主部仍和呈示部相同,同样是d小调,主调内部通过往属调的偏离,之后d小调Ⅰ和弦未中介和弦,转至连接部的F大调,见谱例4。
   谱例4.再现部中主部至连接部的转调部分(总谱第192~199小节)
  如谱例4所示,再现部主部的d小调已经通过Ⅴ7-Ⅰ完满终止结束,紧接着的连接部调性发生变化,转至主调的关系大调——F调,之后在副部又回到主调的同主音大调——D大调。
  三、节奏与旋律分析
   三连音是西班牙舞曲的一大特色,也是《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的重要部分,作为主题材料,推动着乐曲的发展,贯穿始终,其中运用在此作品中最常见的为“三对二”节奏型。在2/2拍中,即四分音符的三连音对应两个四分音符,三连音极不稳定而四分音符能够稳定节奏,这样既有动力性,又稳定节奏,独具西班牙风格特色,见谱例5。
  谱例5.《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三对二”节奏型
   纵向三对二:
   横向二比三:
  根据谱例,可分为纵向三对二和横向二比三。纵向三对二见谱例5中第51至53小节,一般是主奏乐器演奏三连音,而伴奏乐器对应二连音,主奏乐器的旋律使乐曲更加流动,伴奏乐器起稳定节奏的作用,交错演奏,突显张力,这样在横向听觉上感到十分饱满。横向二比三则是三连音和二连音横向交替出现,依据谱例,第74~76小节中,通过对主题动机的一个改编,省略了长时值音符,将音符紧缩,形成了横向二比三。这里每隔一个三连音就出现一个大跳的四分音符,既保持节奏,又通过西班牙舞曲三连音增强其律动性,这样节奏的不单一使得旋律也有了流动性,让听众更容易记住。
   弱拍重音的重点不是为了分割旋律,完全强调单个重音,突出旋律的整体流畅度。并且一段旋律突出个别弱拍的音符,有助于增强律动性,从而更好地抒发个人情感,见谱例6。
   谱例6.弱拍重音
  如谱例6所示,第51和53小节的最后一个音都标有重音记号,这符合西班牙哈巴涅拉舞曲的旋律特点,旋律的后半拍加强舞曲的节奏。另外这两个音都与下一个音符标有连音记号,使得这一段旋律既强调以节奏点划分乐句,又保证了流畅的旋律以推动着乐曲的进行。
   除此之外,拉罗《西班牙交响曲》的旋律极富装饰性。在第一乐章中,主题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子部分直接奏出主题材料,之后的呈示部进一步扩展,展开部加以引申,直到再现部才完全展现出来。每次主题材料的出现,都是在原基础上加入一些装饰,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装饰扩展以达到不完全的重复,避免听众的审美疲劳,见谱例7。
  谱例7.主题扩展
   另外,拉罗还在作品中加入了装饰性的小乐节,常常出现在乐曲速度较慢、节奏稀松的部分,使用一小串上、下行部分半音阶或琶音,使乐句间连接的更加紧密。由于旋律音符时值相对较长,作曲家赋予了拟人化的形象,乐曲的旋律如同演奏家即兴创作一般一气呵成,见谱例8。
   谱例8. 副部主题—第20小节
  四、风格特点
   《西班牙交响曲》让人眼前一亮的首先就是它的名字,其中蕴含了一种特殊的意味。标题中的“西班牙”直接了当点明了乐曲的风格元素,在该作品中,作曲家加入了大量西班牙舞蹈节奏以及民族音乐旋律,融合成专属于拉罗的个人风格。此外,该作品虽名为“交响曲”,实际上是一首包含五个乐章的协奏曲。与以往由三个乐章构成的协奏曲有所不同,《西班牙交響曲》结构庞大,又加入了交响乐的思维,避免完全由主奏乐器主导。乐曲中的多声部八度叠加等的运用,也颇有交响曲的气势恢宏之感,另外,乐曲没有协奏曲独立的华彩片段,而是加入了有乐队伴奏衬托的类似华彩片段,不显单薄。
   在乐曲之中,拉罗不同于此前的标题音乐,给听众规划所谓的音乐形象,刻意制造除音乐以外的环境,而是回归音乐的本真,只抒发音乐自身情感的“纯音乐”,不依附于文学等任何外在形式而展现它的美,得到“纯粹”的音乐。音乐不仅触发听觉系统,还会直击人的内心,这对每一个个体都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体现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考,通过单纯的音乐音响与旋律,每个人都能进入自己所想象和思考的世界,突出个人内心的画面感,强调音乐的自由与纯粹。
   拉罗在协奏曲《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主奏乐器小提琴与乐队的配合也花费了极大的心思,这是一首不完全由主奏乐器主导的曲目,例如在引子中,开头乐队先进入以ff的力度奏出一个主题动机,小提琴又重复奏出,之后以乐队为主烘托整体氛围演奏主题前半部分,再顺利进行到呈示部。全曲的不同乐器都在不断强调主题动机,层层递进。拉罗在此曲的风格就是模糊协奏曲,突显各乐器间的相互配合,统一整体。所以在乐章的某些片段中,可能会使听众短暂恍惚,分不清是否有主奏乐器。
  五、结语
   在小提琴乐坛上,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作为十大协奏曲之一,不仅通过特有的节奏型和西班牙舞曲风格旋律展现超高的技巧性,也将拉罗个人的风格在此作品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尤其是第一乐章,既有着法国乐曲抒情典雅与浪漫,又包含流露于血液中的西班牙的激情;既遵循德国传统音乐形式表达纯粹的音乐,又勇于创新改变作品形式,注入个人的思想。拉罗的音乐语言既不批判传统音乐,也不抵制外来文化元素,以这种多元化的魅力风格在小提琴音乐史上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章柏青,吴明,蒋文光.本册主编.艺术词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2]唐达成主编.文艺赏析辞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3][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4]李雁,马丽主编.艺术概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5]袁薇.《西班牙交响曲》演奏应注重的节奏要点[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4(03).
  [6]杨敏.拉罗《西班牙交响曲》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07年.
  [7]欧阳予.浅析拉罗《西班牙交响曲》中西班牙民间舞曲的风格特点及演奏方法[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
其他文献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我国在第一时间展开了相关的应对措施,疫情逐渐变得可以控制。在对抗疫情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与付出,同时音乐创作者们也谱写出了大量的抗疫歌曲,这些抗疫歌曲在精神上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希望与信心,加上全国各级媒体在这场抗疫行动中对抗疫歌曲进行了媒介融合传播,抗疫歌曲得到了广泛宣传。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本文将从抗疫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其特点引入,进而以抗疫
摘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十分关键,是推动其今后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必须要抓住这一点,为学生带来更为活跃、丰富的美术教育活动,调动起学生参与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当前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并将其视为切入点,对相关的培养策略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以求实现美术教育活动的良好开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活动 创造性
摘要:教学改革助力高校育人资源优化配置,融入现代网络技术,旨在丰富育人资源輸出途径,并为高校教育改革带来新契机,主要源于“网络+”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互动性、创新性,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网络+”模式下积极思考、探讨、合作,教学资源师生共享,为学生自主成才提供条件,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价值可见一斑。本文通过探析高校钢琴教学网络信息化改革与建设方略,以期提升高校钢琴教学改革水平。  关键词:
摘要:声乐表演和其他的音乐表演不一样,主要是用嗓子发音,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表演形式,表演者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表演的效果。因此声乐表演者在表演之前必须保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本文主要介绍了声乐表演心理的概念,找出声乐表演中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调控措施,希望能对声乐表演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声乐表演 心理问题 调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编导作为优秀舞蹈作品的开创者,在舞蹈行业中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群体的专业素质和创作水平的高度将决定着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艺术观赏需求也不断攀升,对编导好坏评判产生更高且更严格的标准,课堂上所授的知识,虽然是了解掌握编导知识的基本要求与途径,但仅局限于教室中的学习,编创出的作品可能不能适应大众日益见长的审美需要,不能打动观众,而且很可能会禁锢学生思维的开发。高校的
摘要: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随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更加强调在美术教学中情感的融入,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学习到的情感在生活中应用转化,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形成独立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关键词:情感教育 美术教育 小学生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5-0120-03   一、情感教育同小学生人格发展 
摘要:情感教育作为最重要的人文教育,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格,而且还能够对学生的综合教育有很大的提升。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身的德育水平能有显著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健全的人。目前在高职院校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大多都注重音乐的审美教学和音乐知识的教学与分析,忽略了音乐本身的情感教育,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极为不利,为了进一步加大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意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我
摘要:黄渤的处女作《一出好戏》为观众带来银幕惊喜,编、导、演合一的形式展现出其明显的作者意图。电影以荒诞笔调拼接出一个荒唐的故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与情理矛盾一并展现在荒岛故事中,导演把狂欢化的镜像呈现作为外在载体隐喻现实,丰富的人物群像影射人性,同时,黑色幽默的外壳下包裹着当下某种精神危机与异化等问题内核。  关键词:荒诞 狂欢 乌托邦 镜像语言 人性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摘要: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包括了钢琴教育,钢琴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有着极高的艺术性,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弹钢琴,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在钢琴教学中充分体现其艺术审美的独特性,有效发挥钢琴教学独特的审美素养培育作用。本文分析了艺术审美特征表现在钢琴教育中的特点,探究体现其艺术审美特征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艺术审美特性 钢琴教育 体现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