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开放性:中西文论双向对话的一个共同基础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entS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西方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中,中西文学体系被认为存在着天壤之别,因此我们一直以来从事更多的是“对比诗学”而非“比较诗学”。中西之间的鸿沟是一个确定的事实。一夜之间缩小这条鸿沟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可以从设置一座桥梁开始。本文试图开拓中西文论研究的一个共同领域,以此作为一座可行的桥梁,这个共有区域包括大量围绕文学开放性思想的理论数据。文学开放性是一个跨文化现象,在中西方传统中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在后解构主义时代,文学文本作为开放性阐释空间的理论已经扎下根来,对文学开放性的探究对于文学和艺术的跨文化交流、阐释学的理
其他文献
美学学科的形态及其框架范式是怎样的?长期以来我们都没有认真进行过清理与反思,缺乏清晰的“形态”意识与“框架范式”意识,其结果必然导至学科理论探索的非规范性与混乱局面
在充分利用MDT强大的三维建模和参数化建模功能、ANSYS的有限元分析计算功能及VB的连接功能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的机械零件可靠度计算软件系统(CSMCR)。CSMCR具有参数随机建模功
低温冷风切削是绿色切削加工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向切削区供给低温冷风是研究和应用该项技术的前提。采用以半导体制冷为核心、结合蒸气压缩制冷的复合制冷方法研制了一种
分析了现有工艺计划与车间作业计划的系统集成模型,建立了企业生产工艺计划与作业计划的层次结构,提出了面向车间作业计划的动态、分布式工艺计划与车间作业计划集成模型。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