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研究了不同水稻秸秆还田情况下小麦的播种方式,结果表明:从几种播种方式来看,前茬收获是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然后用58.5 kW拖拉机旋田施肥播种一体机进行播种的效果较高,虽然这种处理旋翻后土壤坷垃大,跑墒严重,但是其作业效率较高,省工省时,而且产量较高。采用这种方式,可在播后遇旱及时灌水,在越冬前进行镇压,以解决越冬死苗的问题。
关键词 小麦;播种方式;水稻秸秆还田;基本苗;灌浆速率;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011-02
2014年是天长市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第1年,因水稻产量高,秸秆还田量大,该市传统的8.82 kW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麦免耕条播机2BJ-5、2BJ-6型播种的难度增大。为探讨小麦科学的播种方法,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在永丰镇桥湾试验示范基地上安排了小麦几种播种方式对比展示,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天长市主推品种镇麦9号;供试拖拉机为8.82 kW、58.8 kW手扶拖拉机。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秸秆未粉碎人工离田后8.82 kW手扶拖拉机免耕条播、秸秆粉碎后8.82 kW手扶拖拉机免耕条播、秸秆粉碎后58.8 kW拖拉机施肥播种一体化、秸秆粉碎后用反旋灭茬机反旋而后用8.82 kW手扶拖拉机条播、稻田套种小麦后收割水稻粉碎秸秆,具体见表1。每个处理1块田,面积分别为0.15~0.34 hm2不等,播后采用8.82 kW手扶拖拉机配前置式开沟机开沟。
1.3 试验过程
各处理基肥统一配方,即用40%复合肥(20-10-10)375 kg/hm2 61%磷酸二铵(N-P=44-17)75 kg/hm2 46%尿素150 kg/hm2 [1-2]。所有处理的小麦播种量设为300 kg/hm2,但处理5因机械原因,小麦播种量只有217.5 kg/hm2。处理1在10月23日割稻当天人工施肥、撒种(尿素未施,后期施分蘖时补足)。2014年11月14日,施分蘖肥尿素75 kg/hm2,2015年1月28日降大雪,趁雪追施返青肥尿素150 kg/hm2,2015年3月5—8日用爱秀2 025 mL/hm2 20%使它隆750 mL/hm2进行化除,除草效果良好。3月15日趁降雨追施拔节肥,施尿素225 kg/hm2。3月24日第1次防治纹枯病和蚜虫、红蜘蛛,用30%爱苗300 mL/hm2 30%绿保1号(1.2%氰戊菊酯·28.8%辛硫磷)600 g/hm2对水喷雾;4月9日第2次防治纹枯病,用43%戊唑醇300 g/hm2 丰立得750 g/hm2对水喷雾;4月23日第1次防治赤霉病,用70%甲基硫菌灵1 500 g/hm2 98%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 25%吡蚜酮480 g/hm2对水喷雾;4月29日第2次防治赤霉病,用43%戊唑醇300 g/hm2 98%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 25%氰烯菌酯1 500 g/hm2对水喷雾[3-4]。
1.4 数据记载
1.4.1 基本苗情定期调查和统计。试验各处理在出苗后调查基本苗数,每个处理定3个点,条播行比较明显的每点1 m双行进行定点调查,条播行不明显的、稻套麦的每个点按50 cm×50 cm的框定点进行调查,分别在苗期、越冬期、返青分蘖高峰期、拔节期、抽穗期调查小麦的基本苗和茎蘖苗[5-6]。
1.4.2 小麦灌浆速率测定和统计。在抽穗初期,对试验每个处理定200株(在抽穗初期选抽穗期一致的用小标签挂牌标示),从5月5日开始,至5月30日止,5 d测定1次小麦灌浆速率,实收时取混样烘干测定实际千粒重。
1.4.3 产量结构调查和统计。在收割前3 d进行测产,并且对每个处理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室内考种,测定穗粒数、穗长等数值,对试验处理进行实割实收,现场测水分,计算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从定期定点的苗情监测的结果来看,处理2基本苗最多,达到492.0万株/hm2,其次为处理1,为316.5万株/hm2,处理5、3、4的基本苗较低,分别只有198.0万、205.5万、216.0万株/hm2,主要原因是秸秆的存在加大了播种作业难度和影响了播种质量,深籽和露籽(尤其是深籽)、秸秆下黄苗死苗较多(表2)。
从灌浆速率的测定来看,处理1的灌浆早,5月5日、10日、15日的千粒重远远高于其他处理,可能与其播种出苗早、生育期提前有关,但后期千粒重相差不大(表3)。
从产量的结果来看,各个处理的产量都不太高,主要是受4月初冻害和后期赤霉病的影响,造成小麦小穗发育退化,总穗粒数少,后期赤霉病粒多。相比而言,处理2产量最高,理论单产是7 122.0 kg/hm2,实收单产是6 300 kg/hm2;產量最低的是处理1,理论单产是4 633.5 kg/hm2,实收单产是5 025 kg/hm2,其他处理的实际单产在5 250~5 550 kg/hm2之间,相差不大(表4)。
3 结论与讨论
3.1 讨论
秸秆不粉碎,人工离田,用8.82 kW手扶拖拉机免耕条播的方式虽然产量高,但费工费时,不符合机械化、集约化的社会发展方向,只是权宜之计,最终必将淘汰;稻田套播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水稻收割时田边角处稻草容易堆积不匀,必须人工清理后才能开沟覆土,难以保证全苗齐苗;反旋灭茬机反旋后用8.82 kW手扶拖拉机条播因大拖拉旋翻后土壤坷垃大,播种不成条路,同时深籽多,基本苗偏少;秸秆未粉碎、8.82 kW手扶拖拉机免耕条播由于动力小,旋地浅,秸秆多、厚,黄死苗多,成苗率低,基本苗数少;58.8 kW拖拉机旋田施肥播种一体化作业效率较高,省工省时,但旋翻后土壤坷垃大,易跑墒严重。
3.2 结论
秸秆禁烧对于减轻环境污染有重要的意义,秸秆处理的最可行的措施是粉碎后直接还田,秸秆还田后小麦播种要解决的核心技术是保证一播全苗及越冬期死苗,从几种播种方式来看,效率最高的是前茬收获时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然后用施肥播种一体机进行播种,机械开沟,为了保证一播全苗,可在播后遇旱及时洇水,在越冬前进行镇压,解决越冬死苗[7]。
4 参考文献
[1] 陈在新,胡志仿,陈岚.秸秆还田与小麦播种方式对免耕稻茬麦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167-168.
[2] 林非非,李金才,魏凤珍.秸秆还田条件下播种水和氮肥底追比对冬小麦旗叶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5):731-737.
[3] 李朝苏,汤永禄,吴春,等.稻草还田方式及还田量对稻茬小麦播种立苗质量和产量建成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4(3):996-1002.
[4] 吴海明,周波,许小芳.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后小麦播种方式及苗期管理技术应变[J].上海农业科技,2014(4):77.
[5] 李波,魏亚凤,季桦,等.水稻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2):60-63.
[6] 顾志权,李庆康.苏南稻麦两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的效果与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0(6):46-48.
[7] 刘文志.作物秸秆还田的综合评价[J].现代化农业,2008(2):17-19.
关键词 小麦;播种方式;水稻秸秆还田;基本苗;灌浆速率;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011-02
2014年是天长市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第1年,因水稻产量高,秸秆还田量大,该市传统的8.82 kW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小麦免耕条播机2BJ-5、2BJ-6型播种的难度增大。为探讨小麦科学的播种方法,天长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在永丰镇桥湾试验示范基地上安排了小麦几种播种方式对比展示,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天长市主推品种镇麦9号;供试拖拉机为8.82 kW、58.8 kW手扶拖拉机。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秸秆未粉碎人工离田后8.82 kW手扶拖拉机免耕条播、秸秆粉碎后8.82 kW手扶拖拉机免耕条播、秸秆粉碎后58.8 kW拖拉机施肥播种一体化、秸秆粉碎后用反旋灭茬机反旋而后用8.82 kW手扶拖拉机条播、稻田套种小麦后收割水稻粉碎秸秆,具体见表1。每个处理1块田,面积分别为0.15~0.34 hm2不等,播后采用8.82 kW手扶拖拉机配前置式开沟机开沟。
1.3 试验过程
各处理基肥统一配方,即用40%复合肥(20-10-10)375 kg/hm2 61%磷酸二铵(N-P=44-17)75 kg/hm2 46%尿素150 kg/hm2 [1-2]。所有处理的小麦播种量设为300 kg/hm2,但处理5因机械原因,小麦播种量只有217.5 kg/hm2。处理1在10月23日割稻当天人工施肥、撒种(尿素未施,后期施分蘖时补足)。2014年11月14日,施分蘖肥尿素75 kg/hm2,2015年1月28日降大雪,趁雪追施返青肥尿素150 kg/hm2,2015年3月5—8日用爱秀2 025 mL/hm2 20%使它隆750 mL/hm2进行化除,除草效果良好。3月15日趁降雨追施拔节肥,施尿素225 kg/hm2。3月24日第1次防治纹枯病和蚜虫、红蜘蛛,用30%爱苗300 mL/hm2 30%绿保1号(1.2%氰戊菊酯·28.8%辛硫磷)600 g/hm2对水喷雾;4月9日第2次防治纹枯病,用43%戊唑醇300 g/hm2 丰立得750 g/hm2对水喷雾;4月23日第1次防治赤霉病,用70%甲基硫菌灵1 500 g/hm2 98%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 25%吡蚜酮480 g/hm2对水喷雾;4月29日第2次防治赤霉病,用43%戊唑醇300 g/hm2 98%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 25%氰烯菌酯1 500 g/hm2对水喷雾[3-4]。
1.4 数据记载
1.4.1 基本苗情定期调查和统计。试验各处理在出苗后调查基本苗数,每个处理定3个点,条播行比较明显的每点1 m双行进行定点调查,条播行不明显的、稻套麦的每个点按50 cm×50 cm的框定点进行调查,分别在苗期、越冬期、返青分蘖高峰期、拔节期、抽穗期调查小麦的基本苗和茎蘖苗[5-6]。
1.4.2 小麦灌浆速率测定和统计。在抽穗初期,对试验每个处理定200株(在抽穗初期选抽穗期一致的用小标签挂牌标示),从5月5日开始,至5月30日止,5 d测定1次小麦灌浆速率,实收时取混样烘干测定实际千粒重。
1.4.3 产量结构调查和统计。在收割前3 d进行测产,并且对每个处理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室内考种,测定穗粒数、穗长等数值,对试验处理进行实割实收,现场测水分,计算实际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从定期定点的苗情监测的结果来看,处理2基本苗最多,达到492.0万株/hm2,其次为处理1,为316.5万株/hm2,处理5、3、4的基本苗较低,分别只有198.0万、205.5万、216.0万株/hm2,主要原因是秸秆的存在加大了播种作业难度和影响了播种质量,深籽和露籽(尤其是深籽)、秸秆下黄苗死苗较多(表2)。
从灌浆速率的测定来看,处理1的灌浆早,5月5日、10日、15日的千粒重远远高于其他处理,可能与其播种出苗早、生育期提前有关,但后期千粒重相差不大(表3)。
从产量的结果来看,各个处理的产量都不太高,主要是受4月初冻害和后期赤霉病的影响,造成小麦小穗发育退化,总穗粒数少,后期赤霉病粒多。相比而言,处理2产量最高,理论单产是7 122.0 kg/hm2,实收单产是6 300 kg/hm2;產量最低的是处理1,理论单产是4 633.5 kg/hm2,实收单产是5 025 kg/hm2,其他处理的实际单产在5 250~5 550 kg/hm2之间,相差不大(表4)。
3 结论与讨论
3.1 讨论
秸秆不粉碎,人工离田,用8.82 kW手扶拖拉机免耕条播的方式虽然产量高,但费工费时,不符合机械化、集约化的社会发展方向,只是权宜之计,最终必将淘汰;稻田套播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水稻收割时田边角处稻草容易堆积不匀,必须人工清理后才能开沟覆土,难以保证全苗齐苗;反旋灭茬机反旋后用8.82 kW手扶拖拉机条播因大拖拉旋翻后土壤坷垃大,播种不成条路,同时深籽多,基本苗偏少;秸秆未粉碎、8.82 kW手扶拖拉机免耕条播由于动力小,旋地浅,秸秆多、厚,黄死苗多,成苗率低,基本苗数少;58.8 kW拖拉机旋田施肥播种一体化作业效率较高,省工省时,但旋翻后土壤坷垃大,易跑墒严重。
3.2 结论
秸秆禁烧对于减轻环境污染有重要的意义,秸秆处理的最可行的措施是粉碎后直接还田,秸秆还田后小麦播种要解决的核心技术是保证一播全苗及越冬期死苗,从几种播种方式来看,效率最高的是前茬收获时直接将秸秆粉碎还田,然后用施肥播种一体机进行播种,机械开沟,为了保证一播全苗,可在播后遇旱及时洇水,在越冬前进行镇压,解决越冬死苗[7]。
4 参考文献
[1] 陈在新,胡志仿,陈岚.秸秆还田与小麦播种方式对免耕稻茬麦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167-168.
[2] 林非非,李金才,魏凤珍.秸秆还田条件下播种水和氮肥底追比对冬小麦旗叶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5):731-737.
[3] 李朝苏,汤永禄,吴春,等.稻草还田方式及还田量对稻茬小麦播种立苗质量和产量建成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4(3):996-1002.
[4] 吴海明,周波,许小芳.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后小麦播种方式及苗期管理技术应变[J].上海农业科技,2014(4):77.
[5] 李波,魏亚凤,季桦,等.水稻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方式下影响小麦出苗的因素[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2):60-63.
[6] 顾志权,李庆康.苏南稻麦两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的效果与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0(6):46-48.
[7] 刘文志.作物秸秆还田的综合评价[J].现代化农业,2008(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