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三峡手工艺的生命力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k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处在巴文化与楚文化的交汇处,自古民风纯朴。各民族文化在这山水之间相互交融滋养,形成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手工艺文化。
  刺繡、雕刻、建筑、饮食、编织等,这些与当地人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民间手工艺,随着历史发展,在本地生活中不断“新陈代谢”,逐渐形成带有“新三峡”标签的一种“传统”、一份“遗产”。
  三峡多山,因此库区的建筑以吊角楼为代表。这种建筑造型幽雅,具有通风、透光、避潮的功能。木制吊角楼的建筑技艺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依地势建造,分上下两层,正屋(中堂)均不做吊脚结构,偏屋或厢房则建为吊脚楼。上层多作内房(卧室),下层多做牲畜栏圈或厕所。吊脚楼上建有走廊,外造栏杆,朴实简洁,方便适用。雕梁画柱,造型古雅。如今行走于三峡库区的一些村落,依然能看到原始的木屋,装满了三峡人的烟火气息。
  三峡有水,这条流域孕育出极其丰富的石材,花色极多,质地细润的、粗粝的皆有。色彩层次分明且富有變化,天然纹理犹如水墨画,还形成了一项收藏长江石的门类。石虽质坚,却是制作工艺品的好材料。有做把玩小件的,亦有做石屏、石壶的,形虽质朴,却极考手艺。在三峡这片有山有水的区域,石、竹、木等自然材料丰富,于是手艺人们因材施艺,随物取舍,形成了石雕、木雕、竹雕、皮雕等雕刻技艺,纵使零散分布于城镇之间,却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若以重庆城为出发点,越往下游走,少数民族越多。生活在三峡库区的少数民族妇女心灵手巧,从小学习刺绣,山水花草、鸟兽鱼虾等花纹不在话下。在过去,刺绣、挑花是峡区妇女日常习作的主要手工艺。土家族姑娘出嫁时,要制作美丽的“西兰卡普”,印花铺盖。新娘父母以精美的花铺盖陪嫁为荣,娶媳之家也以此来推测新娘的巧拙贤愚。
  因为独特的地理属性,三峡流域的手工艺拙朴又多元。过去限于险峻的地理环境,三峡地区的能工巧匠们用充满智慧的手艺与大自然相处,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三峡符号,川江号子、悬棺、栈道等,三峡人用才能书写出人与天的篇章。时至今日,除却山水景观、民俗、宗教等,三峡还有了水电与移民文化。
  纵使时移世易,与三峡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手工艺并没有随着老城被江水淹没。它的内容形态、它的技艺特征、它的艺术风格,随着人,被带到了今天。这少不了保护与传承,但逐渐有了新的形式与方向。人们的生活观念在变、生存环境在变、生产方式在变,传统手工艺亦有了新材料、新工具、新设计以及新市场的需求。从个人的单打独斗,有了产业发展的梦想;从养家糊口的手艺,有了文化传承的责任。变化的,甚至还有过去单一的师徒、父子的传承形式。
  或许“新三峡”的文化标签并不“新”,它们看上去还是传统的模样,手艺人也多是耄耋老人,但手艺却逐渐在他们心底生出新的思想与活力,潜移默化地让三峡地域的文化得以传承、延续,并葆有生命力。
  或许“三峡工程”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项延续中华文脉的文化工程。
其他文献
漆,在日文里为润泽、美丽的意思。  10世纪末到11世纪后半期,日本逐渐脱离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艺术创作中愈发有了日本特色。平安时代,涂漆法、平纹、螺钿、莳绘大力发展,造型也更加精巧华丽,留下著名的亁漆箱、京都仁和寺的宝相花迦陵频伽莳绘册子箱。到了日本文化最繁荣的江户时代,有八桥莳绘砚盒、舟桥莳绘砚盒等,各地生产的漆器日用品也开始行销全国,筷子、椀1、建筑等物品走进日本人民的生活。  若将漆餐具拿在
蝴蝶一直以来都是美的象征,若是漫天的蝴蝶都在姑娘秀发上翩翩飞舞,那景象也应在梦中。但手工艺术家Iryna Osinchuk-Chajka使用EVA泡沫制成了不怕水、可洗涤、不变形、不褪色的纯手工蝴蝶头饰,让梦中的蝴蝶蹁跹成为现实。  约180元  www.etsy.com
中韩现代漆艺的兴起与领军人物  现代漆艺术是传统漆工艺的延续和发展,20世纪上半叶,世界进入工业文明的历史阶段,漆艺作为手工艺的代表,其使用方式、审美表现和社会价值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随着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漆工艺逐渐演变为现代的漆艺术。  中国近现代漆艺术的发展,源于中国近现代艺术教育的兴起。其中最早引入现代漆艺艺术创作理念的当属庞薰琹、雷圭元、沈福文等艺术前辈。庞先生早年在法国留学时深感中
贵州,因非遗丰富而多彩。但同时,贫困也是贵州最大的难题。  贵州非遗和自然生态更多地依托和承载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中,但它们同时大多又是极贫村。抓住其振兴,就抓住了非遗保护传承和多彩贵州发展的“牛鼻子”。在江县城26千米之外就有一个这样的传统村落——丙妹镇大歹村。从江县是贵州脱贫攻坚最难的县、大歹村是从江县最难的点,可谓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是全省最为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大歹村有287户
2007年3月29日,日本政府教育再生会议在向政府提出的建议方针中决定,把“道德课”的课时,与国语、算术一样,升格为教科书水平。  在谈到将“道德课”升格的原因时,有关负责人指出,有关道德教育,虽然在学校都安排了一定的时间来进行,但整体上存在教师不热心教,教材也不配套的现象,目前是通过教育委员会引发的相关材料来进行教育的,升格为教科书水平之后,就可以把道德教育内容编写成规范的教材,将规范意识、道德
刘军仪霍林译  教师领导者需要支持来克服校园文化规范造成的种种顽固障碍——自我封闭,绝对平均主义,论资排辈等。   莱西工作的高中需要她的才华和技能。这所学校位于市区的工薪阶层社区,尽管两年来一直尽力为所有学生服务,但是仍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年度进步。作为一名社会科学的教师,四年的课堂教学使莱西充分掌握了研究性学习模式(project-based format)的教学技能,在她的教导下,学生们也取得
“站在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所处的一个新的拐点上,在民办教育发展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抉择,国家的民办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设计如此,民办学校的实践如此,我关于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也是如此。”近日,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办教育: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一书的作者王文源这样阐述了他关于中国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的基本立场。  该书由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过程、发展背景、发展形势、发展空间、发展动力,到中国民办教育的政
岭南最亮丽的色彩  一月的广州,温暖如春,感受不到一点冬的痕迹。邵成村从屋脊上退下来,指着身后一片绚丽多彩的雕塑:“喏,那就是灰塑,漂亮吧!”他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别看灰塑自带‘灰’,它可是我们岭南最亮丽的色彩。”  灰塑,是岭南地区传统建筑物特有的一种装饰工艺。自唐代兴起,明清盛行,至今仍流行于岭南一带。  “灰塑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工艺,能经受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它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还能保
艺术家 Alison Moritsugu 喜欢在掉落的树枝和废弃的树桩上作画。他在树木断面上“创造”出通向美丽田园的镜子,而树木的裂痕和粗糙的树皮又似乎在诉说着这些美丽的风景正逐渐离我们远去。残垣断木与美丽田园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关系,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www.alisonmoritsugu.com
谁说大熊猫就得是黑白色、呆萌范?它们也可以绚丽缤纷、清新文艺、豪情侠义、霸气十足、优雅迷人……  在由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雅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华手工》杂志、手艺网承办的大熊猫文化全球巡展上,憨态可掬的熊猫模样变化万千,吸引粉丝无数。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它独特的生理特点以及受到生态环境变迁的影响,一度让大熊猫濒临灭绝。随着我国把大熊猫列入一级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