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药学作用探讨

来源 :健康体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ongc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药学作用。方法:服用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患者取样43例,均为我院2020.03-2021.03接诊,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良反应类别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分析药学原理。结果:43例不良反应患者中有53.49%(23/43)为皮肤过敏,占比最高,60.47%(26/43)的患者在用药1~7d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率皆高于其余用药时间段,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阿莫西林后,不良反应通常在用药1~7d内发生,且以皮肤红肿瘙痒反应最为常见,需在此阶段内重点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并做好预防工作。
  【关键词】药学研究;作用探讨;不良反应
  阿莫西林具有较为理想的消炎抗菌效果,是广谱半合成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属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可制成药片、注射液、胶囊等多种形式,在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道感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用药后,有一定几率引起头晕、失眠、血小板减少、皮疹、腹泻、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不适感,本文取43例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患者资料,探讨分析了阿莫西林的药学作用及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服用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患者取样43例,均为我院2020.03-2021.03接诊,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行回顾性分析。疾病类型:6.98%(3/43)肺炎,27.91%(12/43)皮肤组织损伤,58.14%(25/43)上呼吸道感染,6.98%(3/43)其他。55.81%(24/43)女,44.19%(19/43)男,最高64歲,最低21岁,平均(37.16±8.49)岁。
  1.2方法
   对43例样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不良反应情况后立即停药,记录不良反应具体情况,包括出现时间、具体症状等。静脉滴注维生素3g+地塞米松8 mg ,或指导患者服含适量氯化钠+葡萄糖溶液,针对肾功能损伤者,可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针对皮疹瘙痒者,可进行抗过敏治疗并纠正水电解质。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服用阿莫西林后出现皮肤红肿瘙痒、阻塞肾衰、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头晕休克等不良反应症状的具体例数,及用药后出现以上反应的具体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1.0处理数据,计量( )、计数(%)资料以t、X2检验,P<0.05。
  2.结果
  2.1不良反应类别
  分析表1得:43例不良反应患者中有53.49%(23/43)为皮肤过敏,占比最高,13.95%(6/43)为泌尿系统反应,16.28%(7/43)为血液系统反应,11.63%(5/43)为消化系统反应,4.65%(2/43)为神经系统反应,占比最低。
  2.2不良反应时间
  分析表2得,32.56%(14/43)的患者在用药0.5~1 h出现不良反应,6.98%(3/43)的患者在用药7~15d出现不良反应,60.47%(26/43)的患者在用药1~7d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率皆高于其余用药时间段,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阿莫西林有较强消毒抗菌作用,是常规感染疾病治疗中的首选抗菌药物,可引起泌尿功能紊乱、神经系统反应、血液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5~6%,患者用药后可见哮喘、皮疹、荨麻疹、发热头晕、失眠、血小板减少、皮疹、腹泻、呕吐恶心等不适症状。
   本次研究显示:用药1~7d内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占比皆高于其余用药时间段,且皮肤过敏居者多,分析药学作用:阿莫西林具有十分强大的细胞壁穿透能力,进入细菌内部与转肽酶结合后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加速细菌裂解、凋亡,具有显著杀菌效果,但同时也会对人体蛋白质合成产生影响,继而引起过敏抗原反应,6h后药量自胆道和尿液排除,故在不良发应通常发生于用药后1~7 d内。
  综上所述,服用阿莫西林后,不良反应通常在用药1~7d内发生,且以皮肤红肿瘙痒反应最为常见,需在此阶段内重点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并做好预防工作,若发现异常,则应立即停药并对症采取处理措施,以此来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赵荣荣.对应用阿莫西林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药学进行分析[J].名医,2019(10):251.
  [2]郭欣,阮洋.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及药学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8):139-140.
  [3]王红霞.对阿莫西林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5):20-2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外固定弹性应力治疗跳跃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某骨科医院收治的33名年龄在22-57岁的跳跃性脊椎骨折患者,其中有19例男患者,14例女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32)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试验组(n=33)进行脊柱外固定弹性应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及骨痂形成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生素治疗,应掌握抗生素应用的基本情况。结果;在本科收取的患者中,最常用的抗生素是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等。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有很多联合用药的案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非常有效的。结论;呼吸内科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临床医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过程中,左氧氟沙星和奥美拉唑联用所取得的实际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节选了从2020年1月~10月期间来本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因幽门螺旋菌感染而引发的消化性溃疡的病患共計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经过详细的医学诊断,判断病患的全部指标完全符合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之后,对其联合使用奥美拉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药物联合治疗方式,并在研究过程
期刊
【摘要】艾草在医学上具有驱寒祛湿、镇静安神以及温经止血等多种功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人们对自己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关注。康复手段对人身体状况恢复以及保持有极大的作用,而艾草的多种功能也更适和用来辅佐老年人和病人进行康复。就上而言,本文将从艾草的作用、艾草在各大方面的应用以及艾草在康复上的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艾草;康复;作用;身体状况;老龄人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一步的加重,人们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中药炮制方法对含苷类药物疗效的影响和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定点医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进行中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利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服用未经中药炮制处理的含苷类药物,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服用经过中药炮制的含苷类药物。对两组患者毒副反应状况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分别应用所取得的具体医治效果。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节选了,从2020年1月到10月期间到我院诊断病接受治疗的患有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共计7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分为普通小组和比对小组,分别针对两者患实施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的药物治疗方案。结果 使用阿奇霉素药物治疗的比对小组在有效率、恢复时长等方面均要显著好于
期刊
【摘要】目的:将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在中风偏瘫患者治疗工作中,对患者身体各项评分和BI评分的影响作为探究方向,分析改善措施。方法:为得到有效结果,本次截选收治的100名中风偏瘫患者,所选中风偏瘫患者检查时间在2018-4月~2020-6月中,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区分方式为应用于治疗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以中医针灸治疗作为干预方式,观察组患者选择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为确定治疗效果差异,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探讨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与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以肺癌化疗患者64例为对象,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睡眠质量进行评估,0-10分表示睡眠质量良好,为研究组(32例),11-25分表示睡眠质量差,为参照组(32例),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评分。结果 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应对方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受
期刊
【摘要】在我国中医药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中,在中医临床上应用中药饮片的范围逐渐更加广泛,而中药炮制技术作为重要的传统特色技术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而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一项重点工作。本文针对文化自信视野下中药炮制技术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性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文化自信视野下;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发展  在我国传统医学临床上,中医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在临床应用的過程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人工泪液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干眼症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滴用人工泪液每日4~6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比较临床疗效和病情改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病情改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FL为(5.61±0.53)分,Slt为(3.78±0.57)mm。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FL为(2.18±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