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引领下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yanji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阅读活动的要求表述较为简单、笼统,但随着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深入学习,我们发现《指南》中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阅读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指导建议,这为教师开展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下面将结合课例《啊哈,好大的胡萝卜》,阐述《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 目标的制定——阅读活动核心价值的把握
  以往在制定阅读活动教学目标时,教师常常会感到困惑,一本优秀的图画书究竟能使幼儿获得哪些能力的提高?阅读教学与故事教学、看图讲述教学在目标的制定上应有哪些区别呢?阅读活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在《指南》“阅读和书写准备”中,明确了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指南》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更为具体的阅读活动年龄段发展目标。
  在学习、理解年龄段发展目标后,教师在认真阅读《啊哈,好大的胡萝卜》图画书后,结合班级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知识能力、学习策略、社会情感方面制定了阅读教学活动的三维目标:1.阅读电子书尝试用丰富的词汇描述小兔种大胡萝卜的过程;2.能根据画面的线索,通过排序、猜测,结合生活经验积极表达对图书的理解;3.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人们的关爱,愿意和植物做朋友。
  二、呈现的形式——阅读活动组织方式的新探索
  图画书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底还是环衬都是图画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指导幼儿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幼儿忽视的小细节,也只有读懂了这些细节,幼儿才会对文本有进一步的深入理解。
  (一)完整呈现的阅读——借助“小书”自由阅读和借助“大书”集体阅读
  1.借助“小书”自由阅读。采用人手一本的“小书”这种呈现方式,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幼儿独立捕捉信息的能力。教师一般在幼儿看完后,会用“你在书上看到了什么”“你喜欢看哪一页”等问题引导幼儿反馈捕捉到的信息,之后教师据此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阅读。
  2.借助“大书”与教师同步阅读。采用这种呈现方式的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对阅读材料获得初步的、整体的印象。教师通过在集体阅读中的适宜提问,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二)部分呈现的阅读——借助电子书有重点地阅读
  一般来说,中长篇绘本作品的故事事情节往往有鲜明的矛盾冲突,且前半部分内容常常是后半部分内容发展的重要线索。对于这样的作品,幼儿完整阅读时往往难以在头脑中留下完整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电子书,采用部分呈现的方式帮助幼儿有重点的阅读。
  以阅读活动《啊哈,好大的胡萝卜》为例,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目标,将30页的图画书中的核心图画整理成如下10页的电子书,并将故事分成3个部分与幼儿共同阅读,使故事线索更加清晰,帮助幼儿在首次阅读中能大致理解故事的内容,为后面的自主阅读奠定基础。
  第一部分:通过图片排序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小兔种植胡萝卜的过程。
  第二部分:让幼儿大胆猜测胡萝卜的生长情况及故事发展。
  第三部分:让幼儿继续阅读电子书,感受并理解小兔对胡萝卜的关爱。
  三、学习的策略——实现阅读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幼儿阅读图画书的活动,实际上是幼儿作为阅读的主体以稚嫩但丰富多彩的心灵与神奇奥妙的图画书进行互动或碰撞的复杂过程。幼儿在阅读图画书时,不仅要“看”(观察)、要“想”(想象)、要“琢磨”(探究)、要弄个“水落石出”(理解),而且表现出了十分复杂多变的情绪情感。他们或高兴或悲伤,或喜悦或忧愁,一会儿情不自禁地比比划划,手舞足蹈,喜笑颜开;一会儿又唉声叹气,愁眉不展,甚至掉下伤心的眼泪……
  虽然幼儿是阅读的主体,但仍然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选用适宜的学习策略,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图画书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徜徉着、遨游着、观察着、思考着、探索着、猜测着、成长着、发展着……
  (一)经验迁移策略——联想生活经验理解图画内容
  《指南》中强调阅读活动要“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图画书的阅读过程既是幼儿与图画书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也是幼儿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图画故事,并从中获取信息丰富自己体验的过程。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帮助幼儿阅读的支架,为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启发幼儿运用已经获得的经验背景、情感态度等理解图画书。
  活动环节(一):通过图片排序的方法,理解小兔种植胡萝卜的过程。
  教师:今天小兔想请大家帮忙种萝卜,你愿意吗?幼儿纷纷举手表示愿意。
  教师:你在幼儿园的自然角种过什么植物,是怎么种的?幼儿1:我种过大蒜,要给它浇水、晒太阳。幼儿2:我种过土豆,要把土豆埋在土里,要浇水。幼儿纷纷表达自己的种植经验。
  教师:老师准备了一些图片,请你按照种植的步骤排一排、说一说小兔种萝卜这件事。
  幼儿分成4个小组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排图讲述。
  教师: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幼儿分组在集体面前表达观点。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想的和小兔做的一样吗?师幼集体按序阅读并讲述图画内容,幼儿发现自己的想法与图画书完全吻合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感。
  (二)预期猜想策略——根据故事线索大胆想象故事发展
  《指南》中强调“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
  图画书作为文学和视觉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展现的艺术和智慧能极大地激发幼儿想象的火花,其独特的叙述方式既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美丽的平台,又对幼儿的想象提出了挑战。幼儿的阅读过程应该是一个循着文本和图画所提供的信息,不断提高有意想象,大胆构建故事的过程。   当然,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差异,想象是一个逐渐丰富完整的过程。例如对于小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只能就画面上的内容展开想象,一般停留在“画面上有什么人、物、他们在做什么”这些非常直观的内容;到了大班,幼儿则能想到画面不能表现的内容,开始想象画面内容之间的关系、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
  活动环节(二):幼儿大胆猜测胡萝卜的生长情况及故事的发展。
  当幼儿理解了小兔种植萝卜的过程后,教师鼓励幼儿运用语言、肢体动作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教师:你觉得小兔的胡萝卜会长多大?幼儿争先恐后地说:“会长好大”“像西瓜那么大”“会和小兔一样大”……
  教师:小兔会怎样做才能种出好大的胡萝卜呢?幼儿1:天天浇水。幼儿2:要施肥、给萝卜晒太阳。
  此时教师对于幼儿的大胆想象要给予适宜的引导,帮助幼儿学习合理预期故事发展,提高幼儿有意想象的能力。
  教师:你们说的都是要给植物足够的营养,可是营养越多越好吗?如果你是小兔你会怎样照顾自己的萝卜呢?幼儿1:土快干了才要浇水。幼儿2:小兔子每天都会去看胡萝卜。幼儿3:小兔子很喜欢的胡萝卜不让别人弄坏了。
  (三) 精细加工策略——观察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指南》中对于大班幼儿的阅读目标是“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图画书中很多有创意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妙不可言的,幼儿一拿到图画书之后,首先抓住他们眼球的是美妙的图画、色调、形象。为此,教师应抓住幼儿对图画的关注,引导幼儿从画面和细节入手,观察角色表情、画面色彩及背景等多种线索,建立细节之间的联系,从中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情感。
  1.观察是幼儿阅读的支架——善于发现细节
  一本图画书就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如何进入这个世界的大门,要靠幼儿的眼睛、要靠幼儿的耳朵、要靠幼儿的观察,帮助幼儿学习观察的方法,就是给予幼儿进入阅读世界大门的钥匙。
  教师:这幅图你看懂了吗?幼儿:看懂了,小兔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萝卜长得好大!
  教师:你是怎么看出来这是梦的?幼儿:有一个云朵在小兔子的脑袋边上,这是在做梦。
  教师:你看到了表示“做梦”的符号,还有哪里能表现小兔在做梦呢?(教师指图中小兔的眼睛)幼儿:小兔子睡在床上,眼睛闭起来在睡觉。
  教师:你为什么说小兔梦见自己的萝卜长得好大呢?幼儿:因为萝卜比小兔大好多好多。
  教师:(指云朵中的小兔)是的,你们比较了萝卜和小兔的大小,发现萝卜比小兔大好多。
  图画书中的文字或是简单质朴,或是童真稚拙,或是跳跃动感,或是诙谐荒诞,因此,在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幼儿关注美文中的诗化语言的细节,让幼儿配上这些优美的的语言文字来讲述画面,以实现《指南》中强调的“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的目标。
  2.理解是幼儿阅读的目标——多种形式表现
  理解是思维的过程,幼儿对于图画书的理解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指南》中强调“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即是通过多元的形式给予幼儿表达自我理解的机会。
  一是动作表演——理解抽象词汇。
  教师:这幅图上,小兔在干吗?幼儿:在跳舞。
  教师:这是一段什么样的舞蹈呢?幼儿:好看的舞蹈。(显然幼儿还不能运用丰富的形容词表达“这是欢快的舞蹈”。)
  教师:你能学学小兔跳舞的样子吗?(幼儿积极表演,情绪愉悦。)
  教师:你在跳舞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幼儿1:很快、很高兴。幼儿2:优美的舞蹈。幼儿3:欢快的舞蹈。(幼儿开始尝试运用形容词表达,由于认知水平有限,使得不能果断判断)
  教师:我们一起来跳舞,(教师带领幼儿做手腕花动作)再学学小兔跳舞的样子,哪段舞蹈优美、那段舞蹈欢快呢?幼儿:小兔跳的舞蹈欢快。
  二是绘画交流——表达情感体验。
  图画书中往往都会蕴含一个道理或者一个美好的情感等待幼儿去发现和体会,对于幼儿来说可以运用他们擅长的表达方式,即写画的方法表达情感体验,这也符合《指南》中提出的“鼓励幼儿以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体会写写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要求。
  活动环节(四):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人们的关爱愿意和植物做朋友。
  教师:小兔把胡萝卜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关心他、照顾他,你有自己的植物朋友吗?你会怎样关心自己的植物朋友呢?你可以在区角活动时画一画和朋友说一说。
  教师将集体教学活动巧妙地延伸到区域活动中,给幼儿更多的表现与表达的机会。
  幼儿1:我每天去看它和它说悄悄话。
  幼儿2:我每天把它的样子都画下来。
  幼儿3:我每天和植物一起晒太阳。
  “阅读是生活、阅读是游戏、阅读是学习”,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教师要善于研究幼儿、研究图书、研究方法,和幼儿共同构建学习的支架,让阅读成为促进幼儿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提升的有效学习方式,感受阅读带给他们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EB/OL].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248/list.html.
  2. 林剑萍.幼儿早期阅读研究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周兢.早期儿童阅读发展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2021年中考作文备考金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  2003年的一天上午,一位母亲找到万佐成的油条摊,想借炉灶做顿饭,她十几岁身患骨癌的孩子想吃妈妈做的菜。万佐成听了好心酸,没有迟疑就答应了,还告诉这位母亲以后可以天天来炒菜,并以“是多余的火”而拒绝收钱。没过多久,小巷里这炉“多余的火”就在肿瘤医院的病人家属间传
我园实施的综合教育课程(园本课程),是以主题的形式组织教育内容,课程理念之一是“环境是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创设能体现主题活动目标和内容的环境是我园教研活动的重要议题和内容。现以大班主题活动“中国娃”的环境创设为例,说明我们的做法和思考。  一、依据主题目标制定环境创设方案  依照惯例,在主题活动“中国娃”开始之前,大班年级组要制定该主题环境创设的方案,这项工作由年级组长负责组织。首先,年级组长
一、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简介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Asian Civilisations Mu? seum,ACM)致力于亚洲国家文化和文明研究,是新加坡最杰出的博物馆之一,集中收藏亚洲文化遗产。博物馆文物展示丰富多样,囊括了亚洲各地区的文化,并配合多种精彩的活动规划,加深访客对亚洲文明的认知。  二、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的儿童教育措施  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依照参观者教育程度的不同,分成学龄
绘本是学前阶段幼儿接触最多的儿童读物之一,对幼儿的情感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融人绘本元素的幼儿情感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我们幼儿园教研组针对如何合理运用绘本,充分挖掘绘本中的情感教育元素,探索适合幼儿情感教育的策略,开展了教学微研究。现以中班绘本活动“亲爱的小鱼”教研为例:  一、教研过程  (一)第一研  1.案例活动  活动目标:  (1)阅读画面细节,大胆想象、猜测,初步理解小猫与小鱼
互通式户外自主游戏(以下简称互通式游戏)是我园特有的游戏组织形式,具体是指在户外游戏中,开放所有的器材与场地,不设班级活动界限,幼儿可自由选择活动地点、游戏材料、游戏形式、游戏玩伴,自主地开展游戏。互通式游戏的最大特点是确保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我们对互通式游戏的研究,是追随幼儿对自主游戏的需求而起并深入,直至获得良好的成效。  一、教研的缘起:游荡的“小野鸭”  游戏实录:晨间活动时间,小一班
【模拟金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十四岁,我们迈开了青春的第一步。青春路上,欢欣忧愁皆成长。青春,是一场痛并快乐着的旅行。  请以“青春,痛并快乐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思路导引】  1.审清题意,精选素材。“青春”限制了时间,确定了选材的范围。“痛”是青春成长中遇到困难、挫折、努力、奋斗、坚持过程中的一种“辛苦”“辛酸”“煎熬”的正常感受,而“快乐”是与“痛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感受了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关于“时间的味道”和“五味的调和”。古代的先民们为了更好地保存食材,减少时间对食物的破坏,运用腌腊、风干、糟醉和烟熏等等方法,创造出了许多与鲜食截然不同却更加醇厚鲜美的绝佳美食。  这对我们教师不无启示:教育就要学习烹饪大师的“绝招”,学会抓住每个孩子的特质,学会通过有效活动的组织。最终让“每一个”在“五味调和”中经历
基本资料:  占地面积:14980m2  绿化面积:4390m2  建筑面积:8720m2  户外活动场地:7410m2  塑胶场地面积:2512m2  规模:有21个配套的活动室  落成时间:2010年11月  我园“以幼儿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为办园理念,在环境中努力体现“尚自然、爱科学、养人格”的特色办园思路,培植“尚真、向善、求美”的园所文化精神,从幼儿的发展出发,从
事件回放:  星期一行政值班时,一位中班孩子的奶奶领着一个小女孩向我哭诉:她的孙女在上周四因为活动时讲话被老师打了,老师可能随手一挥,正好打在鼻子上,因此鼻子出血了。傍晚接孩子时该家长已和这位老师交涉了,但老师的解释是孩子自己抠鼻子抠出来的血,家长投诉的同时又要求我不要处罚老师,否则会对她的孩子不利。  我一听,心口马上吊到嗓子处,难道又出现体罚现象了。体罚是三令五申严禁的,园部不管大会小会都要求
一个人,生命的成长不仅有形式上的成长,更有丰富的内容:有自身成长一方面,也有学习成长一方面。不论是自身成长还是学习成长,都会受到生物节律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相辅相成。3~6岁儿童生命成长的特殊性,与成人相比,极大地表现在他们自身成长的力量远远大于外界促进的力量,学习成长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自身成长的基础上。幼儿无力自己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社会因素,这决定了3-6岁儿童教育问题既有认识幼儿的问题,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