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扬弃

来源 :运输经理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feiyu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实施的《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指出,“鼓励道路客运经营者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禁止挂靠经营”;之后交通部又在《关于加快道路运输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强调,今后禁止各种形式的以包代管、只包不管的经营方式,并在“十一五”规划中对挂靠经营的清理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挂靠禁令出台后,大部分省市向挂靠经营亮起了红灯,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限制并清理整顿挂靠经营。有的省市是政府直接出面,组织交通、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联合清理整顿,如江西省政府2005年成立专门机构清理整顿客运车辆挂靠经营,交通运管部门多次督查清理情况;重庆市制订《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要求所有公路运输企业不得把客运线路经营权以任何方式交与其他单位或个人经营,也不得接纳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客货运输车辆挂靠经营。有的省市则是以交通管理部门出面进行清理,如江苏、山西、湖北、贵州、四川、广东等省的运管部门对清理挂靠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些省市虽然没有成立专门机构清理挂靠,但是基本上采取了相关措施,如安徽省运管部门采取服务质量招投标和质量信誉考核等机制,限制客运班线挂靠经营,对挂靠车辆实行逐步清理。
  问题在于对挂靠经营是“清理”还是“治理”。业内目前对挂靠经营意见不一,关键即在于此。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运输经营模式,挂靠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运输市场初步放开、谋求更大发展的阶段,曾为运输企业做大作强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既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我们得承认挂靠经营有其历史的起因,现阶段还有其存在的环境和条件。确实,过去粗放式的挂靠经营存在的问题很多,但如果管理得当、善于经营,它也是一种生产力。管得好的,问题就少,反之,问题就多,这两方面都有许多典型的案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进一步规范,运输业一定会逐步走向集约化经营。但集约化经营并不是对挂靠经营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扬弃,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我们已看到有的地方在集约化经营框架下治理挂靠已取得许多成功经验,如将承包经营业户变成股东,成立线路公司;以产权为纽带,建立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生产者和经营者分离的新模式;再如对挂靠管理较好的企业站在赎买的政策基点上与业户平等谈判,在核算股份、评估车辆残值和稳定就业方面都充分考虑业主的利益,否则业主会认为集约化经营是对其利益的新一轮剥夺,从而产生新的矛盾,而这正是管理者需要认真加以关注的。
其他文献
“十一”国庆大阅兵的群众游行队伍当中的华人华侨彩车“我的中国心”使我联想到了在韩华侨。笔者在韩近十年的留学生涯中,曾接触过从事不同职业的华侨,想必,他们此时的心情也一定是激动万分。  提到华人,人数众多也许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可能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能很容易找到华人。尤其是在韩国这样较小的国家里,自一九九二年中韩建交,在近些年来交往频繁的情况下,华人更是比比皆是。笔者留学的时候,一位韩国朋友曾直言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