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ke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信息化能否深入发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我国大部分小学在农村,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状态展开调查与研究显得非常必要。文章以浙中金华地区为例,从教育信息化认同与培训、工具软件与应用、资源共享与共建、教学与技术融合四个方面展开调查分析,根据结果提出对策:各方参与,激发教师内动力;顶层设计,工具软件简单化;以人为本,资源建设个性化;协同发展,教学与技术融合。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6-0063-05
  2012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它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正从“初步应用阶段”向“融合创新阶段”推进[1]。教育信息化其成效或最终目标体现于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以促进教育教学效果与效率最大化。所以,教育信息化能否深入发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直接的参与者与组织实施者,还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最终目标的实现者。
  数学是抽象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把图形、声音和文字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脑、耳、眼等多种感官进行刺激,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如何把数学教育和信息技术全面深度融合是数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问题。
  我国大部分小学在农村,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对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起到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所以,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展开调查研究显得非常必要。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金华地区处于浙江省中西部较发达地区,根据金华市教育局2013-2014学年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显示,金华地区68.9%是农村小学,共293所,其中镇区127所,乡村166所;农村小学数学专任教师占其小学数学专任教师的60.6%,共3229人,其中镇区2041人,乡村1188人。金华地区在2011年前已经实现了“百校上网工程”、“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书香校园工程”和“金华市教育信息化123工程”等。目前,金华已经建成金华市教育计算机网、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实现省、市、县、校四级网络高速互联互通,所有农村小学实现网络主干宽带达到1G,学校100M接入该网,做到校校通宽带,人人可接入,农村小学班级多媒体普及率达100%,小学中生机比达到5∶1,师机比达到1∶1。金华市农村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达到要求并逐步完善,数字教育教学资源不断丰富。[2]
  面对教育信息化装备的不断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进程如何?本文通过深入金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听课、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与资料检索等,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现状展开调查,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化的完美融合探索对策。
  二、问卷设计与样本情况
  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基本信息,包括所在小学地理位置、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计算机等指标,第二部分是在前期对大量文献检索研究前提下,依据《规划》与《纲要》,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得出现阶段衡量小学数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情况的主要指标:教育信息化认同与培训、工具软件与应用、资源共享与共建、教学与技术融合4个一级指标和相应的20个二级指标。初始问卷完成后,选取金华地区10个县市镇区小学、乡村小学数学教师共40名进行预试、问卷认知访谈,根据访谈反馈情况对具体题项的表述进行修改,确保教师对问卷题项的理解不会出现认知偏差。
  本次调查根据金华农村镇区小学与乡村小学数量比,随机选取样本,共发放问卷600份,实际回收570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565份,有效率为99%,其中镇区小学390份,乡村小学175份。同时,我们采用访谈法、文献研究法、深入课堂听课等多种方法收集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调查能够反映金华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育信息化认同与培训
  (1)教育信息化的认同
  教师基本认同教育信息化与自己的数学教学关系紧密,能关注教育信息化的进展。从表1看,无论是镇区小学还是乡村小学的数学教师,都认为教育信息化与数学教学有关系,认为关系紧密以上的达82%,乡村小学与镇区小学没有显著差异,在深入乡村小学与镇区小学听课与访谈时发现,乡村小学虽然教师与学生数较少,但教育信息化装备与镇区小学没有显著差异,有的乡村小学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小学生数逐渐减少,教育信息化装备比例反而高于镇区小学。
  (2)教育信息技术培训
  信息技术培训多,但针对数学教学工具软件应用与数字资源应用与建设培训偏少。41.5%的教师认为培训与学科教学针对性不强,调查显示,100%的教师都参加过信息技术培训,但针对数学教学的工具软件应用与数字资源应用与建设培训很少。访谈中还发现,像电子白板使用培训是由电子白板供应商承担,但不同的电子白板厂家设计的工具软件不同,教师使用时要进行不同的培训,造成使用技术上的障碍,不仅增加教师负担,更对提高应用水平产生不利影响。目前教师在对培训内容的期望上,77.4%要求学习电子白板使用,52.3%要求学习超级画板,51.6%要求学习几何画板,50.3%要求学习Flash。
  2.工具软件与应用
  (1)工具软件的使用
  数学教师对常用教学工具软件Word与PPT熟练,但对教学中特别是“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需使用的工具软件——几何画板和超级画板却不怎么使用或不用。   分析表2发现,教师常用且比较熟练的教学工具软件有Word与PPT,访谈后得知教师均参加过Word、PPT与Excel使用的学习与培训。而生活中使用QQ与微信进行沟通最普遍,且使用QQ与微信的能力都是通过实践摸索产生的,因为这两项工具软件简单、易学、使用方便。而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是“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需使用的工具软件——几何画板和超级画板,有53.8%和56.8%的教师没有使用过,调查显示没有进行培训、学习是导致该结果的最大因素,其次是培训过但由于应用偏难才会不怎么使用甚至从来不用。
  (2)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教师普遍能使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媒体,但经常出现媒体使用不当的现象。当前,小学数学一、二年级每周5个学时,三、四、五、六年级每周4个学时,部分小学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1学时。根据表3数据,结合深入课堂听课,我们可看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普遍使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媒体,在课堂上使用最多的是PPT,有的教师可以说达到滥用的程度,如在教学列竖式计算184÷46时,部分教师把演算过程也用PPT播放,影响小学生理解算理与掌握计算方法,这些教师似乎离开PPT就不会讲课了。
  (3)多媒体课件资源的利用
  教师能共享多媒体课件资源,但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独立制作课件的能力薄弱。32.9%的教师是现成课件直接运用,49.6%的教师是在别人的基础上修改,只有17.4%的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独立制作课件,其主要原因是许多工具软件不会用,做不出自己设想的效果,其次是自己制作课件素材少。
  3. 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共建
  (1)网络与教学资源网站
  办公室网络流畅,但是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站及平台不熟悉。调查显示,88%的教师所在办公室网络通畅,所有教师办公室都通网络。教师对教育教学资源丰富的网站不熟悉,情况是:48.2%的教师对“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 不熟悉,49.7%的教师对“浙江基础教育资源网”不熟悉,52.6%的教师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不熟悉,浏览最多的是自己学校网站、金华教育网站,其次是“新世纪小学数学网”。访谈中得知,金华地区农村小学数学教材基本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参与开展的数学教研活动时,会引导教师上该网站浏览课程资源。
  (2)数学教学数字资源
  学校网站教学资源匮乏、更新慢,适用数学教学的数字资源较难找到。
  调查显示,51.5%的教师认为自己学校网站内容匮乏,学校网站几乎都无法上万方期刊这类教育数据资源库查找并下载教学中所需资源,34.1%的教师认为学校网站资源更新慢。
  (3)数字化资源下载
  数字化资源应用不理想。调查显示,影响教师下载数字化教学资源用于教学的主要因素是网上资源与本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不符,其次是网上资源更新慢,再者是下载要收费。
  (4)教学资源上传共享
  很少教师愿意将自己设计的教学资源上传网站共享。调查显示,影响教师将自己设计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站与大家共享的因素有:72.9%的教师认为自己设计的教学资源没有多少创新,37.4%的教师是找不到适合发布的网站平台与不知上传方法,11.6%的教师认为自己设计的教学资源自己拥有知识产权。
  4.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指导
  教师有积极探索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识,但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指导与编制数学教学软件和使用资源库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影响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把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成效。
  在深入课堂听课后发现,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都在不同程度的探索如何使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但是进程非常缓慢。调查显示,影响应用教育信息化进行教学的因素包括:①缺乏编制数学教学软件和使用资源库的知识和经验,②缺乏能制作出与本人的教学设计一致的软件,③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指导,④课前备课量增大,⑤使用效果不尽人意。
  (2)数学教师本身的素养
  数学教师本身的素养影响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调查显示,职称在小学高级及以上的教师对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怎样融合且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与新入职的教师有显著差异。当在上课时课件预设与学生想法不一致时,只有2%的教师能及时调整课件,48.5%的教师偶尔能调整课件,还有30.9%的教师是无法调整课件。
  深入课堂听课发现,部分新入职教师在教学中设想一条线、小学生学习认知一条线,信息媒体又一条线,这3条线处于分离状态。部分直接用光盘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师生双方互动“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时,由于光盘固定的流程,教师无法调整预案,只能按照光盘的流程继续进行。
  (3)数学教学优质资源利用效果
  教育信息化提升了教师教学的多种能力,但将数学教学优质资源应用于自己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调查显示,只有19.3%的教师对将数学教学优质资源用于自己教学的效果感到满意。不满意的原因有以下几项:68.3%认为学生情况不同,出现“水土不服”;41.9%认为自己钻研不够,没有用好用活优质资源;38.7%认为教师个体素质不同,出现“东施效颦”。
  四、思考与对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现代化的过程”[3]。由上调查分析可知,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一些可喜的进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对以上调查结果与分析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以下对策。
  1.各方参与,激发教师内动力
  (1)政府牵头,组织各种教育信息化推广活动
  各级教育领导部门牵头,深入农村,组织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宣传推广会,典型引路、示范引领,如微课、电子书包、翻转课堂、Web2.0、混合学习、移动阅读等的展示[4],让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看到教育信息化下教师的工作量没有增加,在某种意义上反而得到减轻,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高,这必能激发教师投入到探索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的热情。   (2)有的放矢,开展各级各类的教育信息化培训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提升,需要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培训的支撑。国培、省培、区培各级各类培训组织者要深入农村,充分了解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实际需求,对培训专家提出有针对性的内容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每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如: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中,要求每位教师5年内完成360学时的培训,我们还可建议360学时中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培训不能少于90学时。在培训内容上要注重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如开设“超级画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内容的培训。
  2.顶层设计,工具软件简单化
  (1)工具软件简单化,利于一线教师普及应用
  工具软件开发应遵从简化原则,从全面需求出发,保持整体构成精简合理,使之功能效率最高。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有当技术趋于简单化时,技术才能得以广泛应用。如:白板开发商的应用软件要标准化,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研发机构要针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开发功能全面的学科教学平台。有了好的学科教学平台,师生易学易用,使一线教师能像使用传统教学工具一样,操作方便,这样既减轻教师负担,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出教育信息化的实际效果。
  (2)课件微型化,便于一线教师因材施教
  数学教学的实践和研究都表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探索建构的课堂,需要教师的随机应变,临场发挥,任何提前设计好的“教案”、“课件”都无法原原本本地搬到课堂上。因此,课件开发研究机构需要把数学知识分解成像“原子”一样的“知识原子”,对每个“知识原子”开发出微课件、微素材,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微课件、微素材,根据农村小学生学习“生成”情况,运用工具软件进行组合,使学生动态的建构“知识分子”,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3.以人为本,资源建设个性化
  数字资源的建设要关注学生、教师、学校的需求,关注人的个性发展。[5]
  (1)公建众享资源开放化
  公建众享,国家出资、名家建设、一流水准,像“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等,农村小学数学教研组应引导教师用好这些资源。同时,区域教育领导部门应以区域为单位购买一些大型的商业期刊数据库,如中国知网、维普网等都有大量的农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资源,且数据库资源更新快,检索方便,区域内开放这些数据库资源,真正实现公建众享,有助于打破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匮乏的局面。
  (2)共建共享资源特色化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共建具有农村小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并能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特色资源库,特色资源库的建设应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牵头, 教研、科研、信息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参与。数字资源的建设要着眼于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资源的积累可以通过各种比赛、奖励等措施,鼓励教师积极把自己创造的教育教学资源上传,建设符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需求的本土化数字资源库,达到资源有效利用,实现经验、智慧共享的目的。
  4.协同发展,教学与技术融合
  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把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才能实现1 1>2。
  (1)构建高校与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研究共同体
  高校专家对教育新理论、数学学科知识的本质、信息技术把握深刻,而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对农村小学生学习特点了解透彻,高校专家团队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构架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研究共同体,恰好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建构新的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理论,提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道路。同时师范院校开设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课程,为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培养人才。
  (2)构建区域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共同体
  在城乡学校之间,由于师资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教育教学质量存在差别。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水平,使教学与技术融合,需构架城乡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共同体,由数学教研员、信息技术教研员引领,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核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模式、方法等的探索[6]。在共同体中要努力建设好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验区和示范课堂,通过实验区和示范课堂在数学教育信息化上积极探索,出经验,见实效,用成功的典型和经验带动共同体中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3)构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共同体
  探索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双向融合,还需构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等多学科联合共同体,开展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校本培训,建立学校微信论坛,借助微信论坛交互性强,便于交流,可随时解决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中的问题。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各方形成合力,特别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由内而发的投入到探究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中来,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目标,进而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2]蔡洪祥,卢晓华.加快金华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浙江教育技术,2011(3):50-54.
  [3]托宾·哈特(著),彭正梅(译).从信息到转化:为了意识进展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2.
  [4]胡铁生,黄明燕.融合与创新: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核心使命——基于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分析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4(4):21-30.
  [5]陈琳.2013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透视[J].教育研究,2014(6):136-141.
  [6]钱丽华.农村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策略探究[J].东方教育,2015(6):111.
  (编辑:鲁利瑞)
其他文献
摘要: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家庭和幼儿园的协同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而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共育在继承传统家园共同育人本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交互信息、共享资源等特性,在交流时间、合作渠道、沟通内容、共育效果等方面体现出了突出的优势作用。  关键词:家园共育;信息技术;效果;交流时间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4-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倡科学探究学习,探究模拟型课件可以为科学探究创设良好的环境,有效地引导探究活动。文章以小学科学探究模拟型课件《血液循环》的设计为例,分别从模拟的真实度和课件的结构这两个角度出发,阐述了课件设计过程中关键的设计因素。  关键词:科学探究学习;模拟型课件;设计因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8-0065-03  一、引言  《
摘 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系统工程。文章首先介绍了深圳市南山区教育信息化取得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进行分析,探索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效益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18-0040-03    本文从过
摘要:由于远程教学系统中传统教学策略的局限性,导致教学过程僵化、个性化教学不足等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动态调整的适应性教学策略,详细阐述了课程内容相关知识单元的选取和排序算法。在已经实施的远程培训系统中检验,适应性教学策略能有效地提高远程教学系统的智能性和个性化教学需求。  关键词:智能性;远程教学系统;适应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
一、为什么要用魔灯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课程学习应该超越课堂和教科书的限制,让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真正主体,学生应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扩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丰富自己生活的世界。魔灯技术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校本课程,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  魔灯(Moodle)的主要功能大致分为网站管理功能、学习管理功能、课程管理三大部分,其中课程管理中有论坛、测
2013年10月28日,“2013惠普商务IT新型态之商务笔记本秋季新品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上推出了具备人性化现代设计、企业级安全性能、商务移动互联特性的全新一代EliteBook及ProBook系列商务笔记本,全面满足互联时代的终端商用用户和IT管理者的双重需求。  惠普全球副总裁,中国惠普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PPS)中国区个人信息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王刚在会上表示:“今天的企业员工不仅追求工
摘 要:教育与游戏的融合是教育游戏取得成功的关键,已有的研究侧重于从教学机制方面研究两者的融合,关于教育与游戏的内在、具体的融合方式的研究较为缺乏。作者试图从教学内容和游戏任务系统的内在结构探求教育与游戏的融合方式,认为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的任务系统是实现二者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并结合案例阐述了任务驱动式教育游戏设计的基本思想、结构及过程。  关键词:教育游戏;任务融合;任务驱动式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探究基于网络和课堂的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当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因此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索了新信息技术条件下,应用在线互动教材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要素和方法,并通过个案研究和准实验研究对该教学模式在学校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以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能够将模式推广到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  关键
摘 要:随着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逐步推进,军队对教育云服务的期望和需求也与日俱增。将云技术的硬件虚拟化、软件模块化和数据网络化等特性应用于士官职业教育,可以大大改善目前存在的管理体制、教育体系、培训手段等方面的不足,并能有效推进我军士官职业教育的科学、持续和创新发展。文章对云技术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士官学员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望能为士官职业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云技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随着“三通两平台”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微软这家拥有世界先进技术,有着40年历史的跨国企业也在中国教育领域默默耕耘着。先进的教育信息化理念和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使微软的产品成为国际许多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的首选工具。  在全球范围内,微软同教育工作者团结协作,以科技为支撑重新定义了新的学习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就是为教师和学生打造沉浸式(I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