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音节形容词状语后“地”字隐现的句法制约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xy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状中结构中“地”字的隐现研究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两级词汇中的192个常用形容词在充当状语时de字的隐现情况进行了细致考察。对特征标注过的250万字的本族人语料中的统计结果显示,73.9%的状中结构不带de,26.1%的带de。考察结果表明,双音节形容词充当状语时de字的隐现和句法因素存在密切联系:状中结构在句中的句法位置对de的隐现的影响;谓语中心词的构成;形容词的词频对de的影响。
  关键词:“地”字隐现 双音节形容词 状语 句法
  
  一、引言
  “地”作为现代汉语中的高频结构助词,从20世纪50年代起,其用法就引起了学者的注意。虽然涉及“地”字隐现的语法著作、论文为数不少,但大都是一般性、零散性的研究,探讨的相关问题基本上侧重于描写,而且描写得不够充分。对“地”字隐现动因的分析说明系统性也不强。双音节形容词(主要指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部分区别词以及部分形容词重叠式)是形容词的主体,习得常用双音形容词对留学生来说意义重大。然而关于双音节形容词充当状语时的“地”字隐现情况的专项研究还属于本体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地”字隐现的偏误系统研究至今仍为空白。本文所要论及的内容旨在充实本体研究,探讨制约“地”字隐现的句法因素。
  二、研究方法和材料
  本文在研究中,沿用了王利峰(2006)在研究定语后“的”的隐现时运用的“隐现强度”概念。隐现强度系数是对隐现倾向性程度的量化描写。设隐现强度系数为β,带de的例句数为Nde,不带de的例句数为N,则隐现强度系数表达式为:
  N≥Nde,β = - Nde /N
  N≤Nde,β = + N/ Nde
  其中,“+”代表“现”(带de),“-”代表“隐”(不带de)。隐现强度系数的取值范围:[-1,+1],所有的隐现类型构成一个连续统:
   强制出现 自由 强制隐含
   β+0 +0.3 +0.8 +1|-1 -0.8 -0.3 -0
  
  强倾向出现 中倾向出现 弱倾向出现|弱倾向隐含 中倾向隐含 强倾向隐含
  我们在形容词频率表中抽取192个常用高频双音节形容词(主要指双音节性质形容词,一部分区别词以及一部分形容词重叠式)作为样本词项,分别用这192个样本词项在250万字的受限本族语料中进行穷尽性检索,得到4201个有效例句。经过统计,我们得出:
  1.直接作状语(不带de)的例句有3104个,占单纯单项式总量的73.9%。
  2.不能直接作状语(带de)的例句有1097个,占单纯单项式总量的26.1%。因此,我们发现双音节形容词单独作状语时倾向于不带de。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将着重讨论制约“地”字隐现的句法因素。
  三、句法制约
  本文所讨论的是下列句子:
  (1)我高兴地接受了他的邀请。
  (2)亚当斯说,其实战争照片容易拍,因为随处可以猎取到震撼人心的镜头。
  (3)何磊长长地写了一篇文章。
  在形式上,这类句子都含有一个形容词状语,即“高兴”“容易”“长长”。状语在句法上与句中的其它成分相联系,如例(2)中的“容易→拍”和例(3)中的“长长→一篇文章”。这类句子都可以进行如下分解,以例(1)为例:
  我 高兴 地 接受了 他的邀请。
   A B C D E
  由上述分解式可以看到,在结构上,这类句子都可以划分为四个段落。其中,A段是句中主语,通常体现为指人的名词语;B段是句中状语,包含一个双音节形容词或者形容词重叠式,它的存在是该类句子的主要结构特征之一;C段为状语标记词“地”,是与B段紧密联系的结构特征;D段多为动词,后面通常带有附加成分;E段是宾语通常是一个名词。
  从成分的隐现情况来看,句中的主语可以据实省略,状语标记“地”字隐现情况复杂。其余的三个成分状语、动词以及宾语都不能省略。据此,我们用“S”表示句子,用“NP”表示A,“A”表示B,de表示C,VP表示D,O表示E,则这类句子可以表示为:
  S:(NP-) A (-de)-VP-O
  这种格局能够合理地反映出该类句子的结构特征。多数语法著作总结状语后de隐现的句法因素的时候,大多从状语自身出发,例如刘月华(1983:312)“多数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以及主谓短语、固定短语、象声词、数量短语,用不用‘地’是自由的,一般情况下不用。”然而,如果仅仅从这个方面来考虑是很不充分的。从(+de)的位置来看,要探寻“de”字隐现的句法制约,就要考察与其联系密切的A、VP的句法特征,以及状中结构在S中的特征。所以,本文试图从三个角度来入手:A(-de)-VP在S中的句法位置对de的隐现的影响;VP的构成;A的词频对de的影响。
  (一)A(-de)-VP句法位置的影响
  刘月华(1983:312)在总结形容词状语后de的使用情况时提出“如果‘形+动’作宾语,一般以不用‘地’为宜”。这可能是一种主观感受,没有加以验证,同时对于A(-de)-VP处于其它句法位置的情况未作考察。
  de的隐现与动词性短语在整个句子中的位置有关,即偏正短语的句法功能,包括充当谓语,连谓结构中的谓语、兼语句中的谓语、宾语(包括介宾短语)、定语和主语。
  1.充当谓语
  (4)他简单地讲了公司的工作安排,结尾说他确定五月来上海。
  2.宾语
  (5)他当即作了接骨手术,打上石膏,吊起夹板,只等慢慢愈合。
  (6)他为了充分地实现自我,下决心彻底抛弃自己的影子。
  3.定语
  (7)紧紧关闭着的大门在漆黑的冬夜更显得阴冷和凝重。
  4.主语
  (8)平安度余生成了他最大的心愿。
  5.连谓结构中的状中结构
  (9)他掏出笔和本子认真地记了下来。
  (10)不少读者来信热情鼓励,有的善加指点。
  6.兼语结构中的状中结构
  (11)我鼓励他努力创作。
  (12)他努力使自己适应这个梦中多次回到过的世界。
  7.“是……的”句式中的状中结构
  (13)酒到肚里不是吞下的,是慢慢沁下去的,没有声响,无声胜有声。
  状中结构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单纯单项式在不同句法位置上的分布情况
  句法功能 谓语 兼语 连谓 主语 宾语 是……的 定语
  A-VP 2290 154 148 24 235 56 194
   73.8% 5.0% 4.8% 7.7% 7.6% 1.8% 6.3%
  Ade-VP 972 42 33 3 14 3 8
   90.4% 3.9% 3.1% 0.3% 1.3% 3.0% 0.7%
  β -0.42 -0.27 -0.22 -0.12 -0.06 -0.05 -0.04
  
  首先,从数量分布上来看:谓语位置上的“A-VP”占了整个“A-VP”的73.8%;其它位置占了剩余的26.2%。如果将连谓结构和兼语结构也算在谓语里的话,整个谓语的比重达到83.6%。“Ade-VP”的情况也基本相同。
  从表中隐现强度系数可以看出,不同句法位置对单纯单项式中de字的隐现是有一定影响的。首先,作为单纯单项式最主要的句法功能,谓语位置的隐现系数是最大的(-0.42),属于“中倾向隐含”;同样是谓语,但连谓结构和兼语结构不带de的倾向性较之一般谓语明显强烈,分别为-0.22和-0.27,两者都属于强倾向隐含;定语、宾语、“是……的”结构和主语位置状中结构的de字均已经接近于强制性隐含,分别为-0.04、-0.06、-0.05和-0.12。
  (二)VP的构成
  郑贵友在探究“制作类”(1995)和“视觉感知类”(1998)句子中的形容词状语的时候,注意到句中VP的句法特征:前者VP后都可以附加“完”“好”“成”“出”等来表示制作的完成(如“高高地筑好了一道墙”);后者VP后面通常要附加表目标或结果的“到”“见”(如“他清楚地看到了几个人影”)。张国宪(2006)根据性状发生时间与动词的关系将形容词状语分为三种情况:动作前性状、动作中性状和动作后性状,提出前两者后de倾向出现,动作后性状则相对自由。张文是从语义角度讨论的,在语法形式上表现为动词后加“着”“了”“过”。
  本文在整理语料的过程中也对VP进行了标注,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词和短语词,如:说、写、邀请、欢迎、跳起来、握住等;另一类是短语,包括状中短语、连谓结构、动宾短语等,例如:在雨中行走、蹬掉鞋子换拖鞋、睡了一觉。
  (三)A的词频对de的影响
  吕叔湘(1980)指出的词频与定语标志“的”字隐现的关系对本文研究A的词频与状语标志“地”的影响有一定启发。他认为,修饰语和中心名词经常组合的,不用“的”字结构,修饰语和中心语不经常组合的,要用“的”。石毓智(2006:54)认为“的”是确立一个认知域成员的,经常组合的偏正结构所代表的成员地位已经稳固,无需或者不一定要带“的”;相对的,不经常组合的,所确立的成员具有不稳定性,所以需要外显的语法标记标识。以上结论都属于经验式观察。王利峰(2006:30~31)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统计了XH式中形容词与名词的数量配比,得出了很有说服力的结论。
  本文也试图从形容词与动词组合的数量配比角度探讨de的隐现问题。我们在带de作状语(Ade-VP)的1110个例子中,去除VP是短语的例子共得到778个例句。将177个形容词后的所有谓语中心词提取出来,去除重复的,共得到563对Ade-VP。下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某一形容词最多可以搭配的动词的数量,第二行表示的是达到该数量级别的形容词个数,第三行表示该数量级别形容词所有Ade-VP的例句数。
  表2:Ade-VP中动词和形容词数量配比
  VP 30 26 23 22 21 18 14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A 1 1 1 1 1 1 1 1 3 4 4 2 4 6 11 12 14 21 45 46
  Eg 45 53 46 41 44 23 54 40 65 82 25 25 73 42 66 74 90 53 66 0
  
  (*Eg数为该数量级别形容词在1110个例句中的例数)
  搭配动词数量最多的前5个形容词是:“轻轻”-30对;深深-26对;紧紧-23对;慢慢-22对;静静-21对。由上表可以得出以下数据:
  1.带de作状语搭配动词最多的前5个形容词所搭配而成的Ade-VP为122对/229例,占Ade-VP总对数的21.7%,总例数的22.7%。
  2.带de作状语搭配动词最多的前42个形容词(占样本总量的23.7%)所组配而成的Ade-VP共410对/724例,占Ade-VP总对数的72.8%,总例数的71.9%。
  3.在42个形容词中,性质形容词达35个,占样本总量的19.8%,组成Ade-VP共277对/477例,占Ade-VP总对数的49.2%,总例数的47.4%;形容词重叠式7个,占样本总量的3.95%,组成133对/247例Ade-VP,占Ade-VP总对数的23.6%,总例数的24.5%;前42个形容词中没有区别词。
  4.剩余的92个形容词(占样本总数的51.98%)组成的Ade-VP共计177对/283例,占Ade-VP总对数的31.4%,总例数的28.1%。
  5.在受限语料中未发现有带de搭配动词的样本形容词共32个,仅搭配有短语类VP的样本形容词有11个,两者合计占样本总数的24.3%。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就形容词个体而言,搭配动词的能力差异显著。这种差异表现在占总数4%的前7个状态形容词搭配了约1/5的动词,平均每个搭配19个动词,且搭配力最强的前5位均为形容词重叠式;1/3的性质形容词仅覆盖1/2的词对,平均每个搭配8个动词;区别词搭配动词的能力最弱。因此可以得出搭配动词的能力由强到弱为:形容词重叠式>性质形容词>区别词。同时,形容词带de作状语的能力与其搭配动词的能力存在一致性:3%的形容词重叠式覆盖1/5例句;20%的性质形容词覆盖1/2例句。由此,将隐现倾向性(P12)与动词搭配力结合:形容词重叠式-弱倾向隐含>性质形容词-中倾向性隐含>区别词-强倾向隐含。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形容词搭配动词的能力越强越倾向于带de作状语。搭配的动词数越多则单个动词复现率越低,因此形容词和动词越是不经常组合则越倾向于带de作状语。
  
  参考文献:
  [1]贺阳.性质形容词句法成分功能统计分析[A].胡明扬.词类问题
  考察[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a.
  [2]贺阳.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的考察[A].胡明扬.词类问题考察
  [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b.
  [3]李小凤,曾炜.形容词重叠式状语后面“地”字使用的制约因素
  [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3).
  [4]刘红霞.描写性状语后“地”的隐现[D].南昌:南昌大学,2005.
  [5]刘宁生.汉语偏正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在语序类型学上的意义[J].
  中国语文,1995,(4).
  [6]刘松汉.形容词作状语、补语情况再考察[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0,(1).
  [7]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007.
  [8]刘月华.状语的分类和多项状语的顺序[A].中国语文杂志社.语
  法研究和探索(一)[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9]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006.
  [10][日]青野英美.现代汉语描写性状语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中文系,2006.
  [11][日]山里留里子.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情况考察[J].世界汉语
  教学,1995,(3).
  [12]王利峰.现代汉语双音形容词定语后“的”字隐现的定量研究
  [D].南京师范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2006.
  [13]肖奚强.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2.
  [14]杨德峰.试论副词作状语带“地”的问题——兼论重叠式副词作
  状语多带“地”的动因[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2,(3).
  [15]张虹.“地”的句型及带“地”的状语与其他句子成分的关系
  [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2.
  [16]郑贵友.现代汉语状位形容词的“系”研究[M].武汉:华中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0.
  (张玉洁 江苏泰州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中文系 225300)
其他文献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可谓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如何认识并提高汉字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务之急。本文从分析汉字教学难的原因入手,结合汉字教学的
摘 要:在会话交际中,本身带有[+肯定]义素的反馈语一般实现对前一话轮内容收到、理解和赞同的功能。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当肯定性反馈语后带上后续语句时,后续句语义与前一话轮的内容可能出现相逆或转换的情况,肯定性反馈语实现的是会话的礼貌功能。  关键词:肯定 反馈语 礼貌 功能    肯定性反馈语指的是本身带有[+肯定]义素的一类言语成分,如:对、是啊、就是、也对等等。Allwood(1993)把反馈项
通过有限维逼近的方法将跳过程半群随机可比的结果推广到跳过程轨道空间上,获得了跳过程轨道分布随机可比的充分必要条件.
就危害严重的外来人侵物种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的化学成分化感作用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紫茎泽兰的综合防治及利用提供更多的途径.
摘 要:本文针对在中级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面临的诸多难点,从汉字和生词两个维度探讨了一些有效的解决策略与方法,希望能借此提高学生对汉字和生词的整体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学习汉字和生词的有效策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汉字水平和生词水平。文章认为,在中级汉语词汇教学中必须向学生灌输一种理性分析、视野全面的生词学习方法。同时,在中级词汇教学中,应适时引入词法概念,使学生的词汇学习从初级阶段囫囵吞
摘 要:当今汉语中使用的“一X通”有两种情况:词组“一X通”和三音词“一X通”。本文主要分析三音词“一X通”的构成、功能和使用情况。该类词是一个名词,句法功能主要是作主语、宾语和谓语,前面一般不用数量词修饰。该类词使用时总有一定的预设域。其出现是成系列的,已经用于信息、金融、新闻、教育、医疗、家装等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  关键词:三音词 “一X通”格式 预设域    当今汉语中的“一X通”存在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