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民间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jieke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嵯峨浩写过一本书叫《食在宫廷》,该书记录了清朝时的宫中食谱,听起来十分奢华。细读之下,我却在书中发现了白菜煮猪肉这类家常菜。想不到宫廷菜肴比我想象的更富乡土气息,这种“食在宫廷”在我看来还是比不上“食在民间”。
  我坚信,“不食人间烟火”是非常痛苦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泱泱大中华广阔无垠的疆域孕育了五十六个民族,从漠北到海南,从天山到乌苏里江,不同民族、风情、习俗,碰撞并交融出种类繁多的食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乐趣。
  我家的饭菜以清淡为主。一尾小鲫鱼,几根香葱,数粒蒜米,在锅中熬出乳白色的汤能让我兴奋好半天。哪怕只有一碟翠绿的青菜,我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如果赶上蒸鱼或蒸海鲜,哪怕不加任何调料,我也能大快朵颐。
  老家后山上的野草莓每年五月都会结出艳红水灵的小果子。果子口感细腻,轻轻含一颗在嘴里,那股独特的酸甜和藤蔓深处的气息便在唇齿间漾开。食物总是原汁原味的好吃,添加过多的作料会让食物失去纯正的原味,就像太多的裝饰会让生活失去原有的美好。
  游学时我也尝过国外的美食。一次在日本吃寿司和刺身鱼片,面前的木质小盏中盛着一块绿色块状物,边上点缀着薄荷叶。我以为是我很喜欢的抹茶蛋糕,直接塞进嘴里——然而,那是芥末!一股刺鼻的辛辣味瞬间让我鼻涕眼泪直流,将芥末当场吐了出来,还抄起身边的水杯疯狂灌水。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后来见到绿色的块状食物我总会小心翼翼,努力搞清它究竟为何方“神圣”再往嘴里搁。

  第二次是在意大利。我在海边的小店中发现了一种绿色冰激凌。抹茶冰激凌吗?我对抹茶的爱瞬间升腾起来,迫不及待地接过冰激凌。谁知道,那是开心果味的冰激凌。据说它是意大利的特色甜品,但我并不喜欢这种口味,因为它吃起来口味很奇怪。联想到在日本的“芥末事件”,我心情复杂地捧着那杯开心果冰激凌在明媚的阳光下纠结着。从那以后,我更加理解了“你认为的不一定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
  曾在多本杂志上看到过“天妇罗之神”早乙女哲哉的故事。他对毛手毛脚炸天妇罗的年轻姑娘大发雷霆:“你知道一条鳟鱼长这么大要多久吗?你知道为了让它保持新鲜,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努力吗?”他的质问直白又犀利,却收获了很多赞扬。他提醒人们,即使像炸天妇罗这样的小事,也要认真对待,更不用说那些大事了。
  食在民间。民间丰富多彩的食物背后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而故事的背后藏着人间百味。不要过分粉饰生活,过犹不及会让人遗忘生活的本真;也不要将生活想象得太简单,“想当然”会让人失去表象背后的真实;不要将生活过得太潦草,早乙女哲哉的质问应该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我在生活中成长,它通过五彩缤纷的美食让我品尝到了人间百味。
  教师点评
  从家常的清淡小菜到充满异国风味的芥末、开心果冰激凌。食物承载着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伴随着时光,混合着我们独一无二的经历镌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种是滋味,哪一种是生活。
  (安澜)
其他文献
我从未来过这样大的草原,这里没有游乐设施、没有炊烟袅袅,只有按捺不住的、喷薄而出的生命力。一个个苍翠的山包流水一般漫到地平线尽头,像胸襟宽广的母亲,温柔地容纳了天地万物。厚重而平淡的气息在我身畔静静淌过,我心雀跃,没来由地热爱这样的草原。  从车上下来,草原,是从静谧和微风开始的。没有汽车轰鸣、没有鸟儿喧闹,只听见风轻轻抚过,掀起一道道碧绿的涟漪。小草好像轻叹了一口气,互相依偎抚慰发出沙沙的细微之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源自对生活的观察提炼。以人物描写来说,写作时应“紧贴人物”,撷取与人物身份、个性相一致的细节,就能够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原是凤姐和鸳鸯都要听刘姥姥的笑话,故意都令说错。至王夫人,鸳鸯代说了个,下便该刘姥姥。  刘姥姥道:“我们庄家人闲了,也常会几个人弄这个儿,但不如说的这么好听。少不得我也试一试。”众人都笑道:“容易说的。你只管说
简洁明了是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的作文越简单越好。该记叙的故事一定要记叙,该描写的人物一定要描写,该抒发的情感一定要抒发,总之一句话,一定要让文章的内容充实起来,让读者感觉越读越有味。否则,只是干巴巴把主要意思表达出来,那作文就会显得很单薄,就会无“血”无“肉”,让读者味同嚼蜡。  题目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当属自己的父母了。他们用全部精力和爱心,呵护着我们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中国古典诗文最讲究意境,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一般由情景关系构成:情与景浑然天成,则意境生成;情与景格格不入,则毫无意境。  这里的景是指客观存在的环境、自然风光等。情是指由景生发的思想情绪、志向追求等。离开了审美客体(景),情就无从抒发,不能激起审美主体的思想感情;没
那一年我在南方  想念着北方纷飞的雪  我偷走  所有在春夜绽放的海棠花  无声无息  却给光阴留下了刻骨的花纹  我假借光  假借路面平铺的花瓣  把它们当成那层温和的霜雪  为了这一时刻  我已等了太久太久  我忘记了如何写诗  忘记了幼年随意脱口吟咏的童谣  忘记了李白的窗前投射的月光  忘记了那年故乡清晨露水的味道  我读艾略特幻灭的荒原  读庞德和威廉斯模仿的意向  读西方被钢筋水泥掩埋
春风里已有了夏天的味道,街边的、墙里的、园中的杨、柳、槐和不知名的树早已郁郁葱葱。这些树木让我们即使身处拥挤的城市,生活也充满乡野山川的诗情画意。  小学课本里有这样一句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穿行在街巷中,我常常会想起它。早晨站在路口等红灯,阳光穿过大树浓密的枝叶,投下几道淡淡的绿影,在脚下参差斑驳,我整个人仿佛也生出了柔和的光泽。  在课堂上,窗帘拉开时,偶尔凝望窗外,可以看到银杏
“青春是一场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青春的美在于它的短暂和生机勃勃,但愿年少的梦想,我们都還紧紧把握。  面对飞逝的青春,有的人发出无奈的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有的人唱出了“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激昂诗篇。青春就是这样潇洒与蓬勃!我们应该为之挥洒汗水,努力拼搏。  或许,我们还应该像张海迪一样,“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
不少同学写记叙文时,往往只会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这样虽然文章条理清楚,但也容易出现平铺直叙的毛病。其实,在写作中,为了表达需要,很多文章会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另一段看似与主要内容无关的“闲笔”。这些添丝补锦的文字能让文章摇曳生姿,神采飞扬。  插叙,可以丰富故事情节。“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跌宕的叙述能让情节具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让人读来爱不释手。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一文开门见山,“
角落里有棵树。  枝干不粗不细,线条生硬,密密地交错。树枝上不均匀地分布着长短不一的黑刺,像在剑拔弩张地自卫,咄咄逼人。  它无花,无果,叶子也没什么特点,长得也并不讨喜。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树,也懒得追究,很少注意它。  有一次,我从它身旁经过,偶然瞥见枝杈中有一抹红。本以为是风吹上去的红色塑料袋,仔细一看大为惊讶——那黑不溜秋的树枝上轻微地摇晃着的,竟是一颗圆润饱满的石榴。现在可是冬天呀!  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