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日里,桃花吐红,柳絮飘飞,和煦的阳光暖暖地照着大地,校园里一片沸腾。孩子们红扑扑的笑脸像红苹果似地挂满操场的每个角落,他们尽情地活动着,跑步,跳绳,打球;音乐室里,甜美的歌声悠扬;阅览室里,稚嫩的小脸求知若渴;实验室里,探索的眼睛熠熠生辉……
还有什么,比看到这样的校园画面,更让人的内心欢呼雀跃呢?
如今,我们学校认真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和校历安排,开足、开齐、上好美术、音乐、体育等非语数学科,每天安排一定的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时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上足上齐了,上语数学科的课时自然少了。那么,语文老师如何在每周的六节课里,按时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让学生学懂学透厚厚的语文书里所包含的知识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深入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如何深入课堂,优化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呢?这一话题老生常谈,经过一番研究实践反思,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实干加巧干,双管齐下,挑战课堂,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体会。
一、深入研究教材,掌握重点,精心备课。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平平淡淡,还是如饮醇酒,受益匪浅,关键是备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
教师在课前应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课文重点内容,认真推敲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教案。同时,课前要准备好该节课所需要的教具,如写好内容的小黑板、挂图或课件等。这样,当教师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传道、授业、解惑”时,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这节课中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六年级是一所学校的龙头,作为毕业班语文老师的我深知自己肩头所担负的重任。因此,教学每篇课文之前,我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精心备课。我先认真阅读研究课文,甚至熟读成诵,再细细研究教学用书中有关本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指导等。待心中对课文知识点有了清晰的掌握后,再参考几本从书店买回的优秀教案书,揣摩其中的教学方法。最后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设计出适合本班的教案,并形成文字。经过这一番课前精心准备,我的每一节课都饱满、丰富而精彩,力求让学生在最少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知识。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学生自然都会主动去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幻灯、投影、电脑等多媒体被相续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多感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倍增。因此,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课件资料备课,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
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借助这些直观的形象,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品味课文,领悟道理。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无需多写板书,问题无需重复,而且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迅速而方便。因此,课堂教学容量增大,平时在一般教室需花两节课的时间才能讲完的内容,在多媒体教室一节课就可完成。
三年级下册的写景抒情散文《荷花》,这是叶圣陶老先生的名篇,短短三百多字,却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满池的白荷花盛开,像一幅活的画。可是,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满眼都是钢筋森林矗立,连蛙声都已经与他们渐行渐远了。那么,又有几个城里孩子真正欣赏过满池摇曳的荷花呢?作者那种沉浸在荷花中,幻化成白荷花的陶醉,孩子又怎么能感同身受呢?在初春二月,我们的课程就已经安排到本课的学习,即使是农村或城郊的老师,又何曾有机会带孩子去田头池边看看荷花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这一难题,多媒雪中送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优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用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在屏幕上呈现千姿百态的荷花图,我还用动画的形式,让荷花荷叶在风中翩翩起舞,蜻蜓飞起来了,小鱼游过来了……在一片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中,学生已经深深陶醉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然后,我让音乐继续萦绕,让学生微闭双眼,张开想象的翅膀……从学生微红的脸颊上,从学生陶醉的表情中,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荷花池中飞翔,在荷叶上翩翩起舞,仿佛看见了一朵朵雪白的荷花在教室里欣然绽放……就这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教师的教鞭如魔杖般灵异,化单调为精彩,化遥远为亲切,化平凡为神奇。
三、抓重点,直奔主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里的重点指的是教学任务,时间要用在刀刃上,一节课就四十分钟,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四十分钟的利用率。
教师不要在上课伊始就被学生一些纪律方面的问题绊住脚,这样不但会浪费传授知识的宝贵时间,还会分散全班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班主任。遇到学生报告一些吵架或值日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教师先冷处理,压下暂时不解决,也可寥寥几句适当地提醒当事者认真听课,争取“将功赎罪”。经过一节课的冷静淡化,孩子间的小矛盾一般都会自动化解。下课后老师处理时,反而简单多了。当然,如果遇到比较严重的事件,教师就可委托本班另外一个暂时没在上课的主科老师处理。对学校临时要求班主任布置任务,也应安排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临近下课之时宣布,那时,学生大脑已经比较疲倦,听些无关学习的事,反而会精神一振。
总之,要深入课堂,优化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确实不容易,但只要教师心里时时装着学生,肯努力,肯下真工夫,实干巧干双管齐下,勇于挑战课堂,就一定会攻破难关,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创造出无限价值。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这个特殊的天地里,遨游在知识海洋里,迸射出智慧的火花。这样,学生不但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学习,而且牢固掌握了数理化知识,真正受到了素质教育。
还有什么,比看到这样的校园画面,更让人的内心欢呼雀跃呢?
如今,我们学校认真严格执行省颁课程计划和校历安排,开足、开齐、上好美术、音乐、体育等非语数学科,每天安排一定的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时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上足上齐了,上语数学科的课时自然少了。那么,语文老师如何在每周的六节课里,按时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让学生学懂学透厚厚的语文书里所包含的知识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深入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如何深入课堂,优化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呢?这一话题老生常谈,经过一番研究实践反思,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实干加巧干,双管齐下,挑战课堂,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体会。
一、深入研究教材,掌握重点,精心备课。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平平淡淡,还是如饮醇酒,受益匪浅,关键是备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
教师在课前应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课文重点内容,认真推敲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教案。同时,课前要准备好该节课所需要的教具,如写好内容的小黑板、挂图或课件等。这样,当教师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传道、授业、解惑”时,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自然而然地就掌握了这节课中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六年级是一所学校的龙头,作为毕业班语文老师的我深知自己肩头所担负的重任。因此,教学每篇课文之前,我都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精心备课。我先认真阅读研究课文,甚至熟读成诵,再细细研究教学用书中有关本篇课文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指导等。待心中对课文知识点有了清晰的掌握后,再参考几本从书店买回的优秀教案书,揣摩其中的教学方法。最后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特点,设计出适合本班的教案,并形成文字。经过这一番课前精心准备,我的每一节课都饱满、丰富而精彩,力求让学生在最少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知识。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对有兴趣的事,学生自然都会主动去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幻灯、投影、电脑等多媒体被相续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多感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倍增。因此,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中的课件资料备课,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
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或图像,借助这些直观的形象,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品味课文,领悟道理。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无需多写板书,问题无需重复,而且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迅速而方便。因此,课堂教学容量增大,平时在一般教室需花两节课的时间才能讲完的内容,在多媒体教室一节课就可完成。
三年级下册的写景抒情散文《荷花》,这是叶圣陶老先生的名篇,短短三百多字,却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满池的白荷花盛开,像一幅活的画。可是,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满眼都是钢筋森林矗立,连蛙声都已经与他们渐行渐远了。那么,又有几个城里孩子真正欣赏过满池摇曳的荷花呢?作者那种沉浸在荷花中,幻化成白荷花的陶醉,孩子又怎么能感同身受呢?在初春二月,我们的课程就已经安排到本课的学习,即使是农村或城郊的老师,又何曾有机会带孩子去田头池边看看荷花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这一难题,多媒雪中送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直观优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用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在屏幕上呈现千姿百态的荷花图,我还用动画的形式,让荷花荷叶在风中翩翩起舞,蜻蜓飞起来了,小鱼游过来了……在一片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中,学生已经深深陶醉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然后,我让音乐继续萦绕,让学生微闭双眼,张开想象的翅膀……从学生微红的脸颊上,从学生陶醉的表情中,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荷花池中飞翔,在荷叶上翩翩起舞,仿佛看见了一朵朵雪白的荷花在教室里欣然绽放……就这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教师的教鞭如魔杖般灵异,化单调为精彩,化遥远为亲切,化平凡为神奇。
三、抓重点,直奔主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里的重点指的是教学任务,时间要用在刀刃上,一节课就四十分钟,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四十分钟的利用率。
教师不要在上课伊始就被学生一些纪律方面的问题绊住脚,这样不但会浪费传授知识的宝贵时间,还会分散全班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班主任。遇到学生报告一些吵架或值日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教师先冷处理,压下暂时不解决,也可寥寥几句适当地提醒当事者认真听课,争取“将功赎罪”。经过一节课的冷静淡化,孩子间的小矛盾一般都会自动化解。下课后老师处理时,反而简单多了。当然,如果遇到比较严重的事件,教师就可委托本班另外一个暂时没在上课的主科老师处理。对学校临时要求班主任布置任务,也应安排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临近下课之时宣布,那时,学生大脑已经比较疲倦,听些无关学习的事,反而会精神一振。
总之,要深入课堂,优化教学,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确实不容易,但只要教师心里时时装着学生,肯努力,肯下真工夫,实干巧干双管齐下,勇于挑战课堂,就一定会攻破难关,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创造出无限价值。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这个特殊的天地里,遨游在知识海洋里,迸射出智慧的火花。这样,学生不但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学习,而且牢固掌握了数理化知识,真正受到了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