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电影透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n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电影与美国西部片在文化内涵、矛盾冲突及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电影是不分国界的藝术,但中西文化的不同在电影中的差异对理解电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中西文化在电影中表达的差异,对认识中西文化很有帮助。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电影的比较分析,从宗教影响、价值观、人权等方面阐释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文化;中西电影;差异
  【Abstract】The strong sense of history,culture and profound philosophy of life in Chinese Western film result from the profound implications of images in the films. Movie is art, regardless of national boundaries,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movies and Western ones cause the movie difficult to follow or understand. Study of culyure between Chinese movies and Western ones, very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This paper purposed on explain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movies by analyzing from traditional religious influences, values and human rights.
  【Key words】the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China and the western movies; difference
  【作者简介】夏亚娟(1979-),女,汉族,湖北咸宁人,湖北理工学院国际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史。
  文化是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载体的综合体现。中西文化不论是从饮食、社交、宗教信仰还是个人价值都有着极大的不同。随着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电影如今已经成为了可以与电视、广播相匹敌的一种艺术媒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在电影荧屏上。而对不同国家之间的电影进行分析则成为了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最好途径。本文将从宗教方面对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分析与解读,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对于我们吸收国际上的新的理念有着极大的意义。
  一、中西电影中的宗教差异
  宗教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由于原始人科学文化发展落后,对自然中很多的现象不能科学的解释,产生心理上的神秘感,产生了原始宗教。宗教对社会的艺术、政治、文化和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经各自深深的渗透在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对人类生活,特别是电影艺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基督教是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神论宗教,基督教信仰上帝,耶稣是上帝的化身,奉行“耶稣是唯一救世主”的理念,是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19世纪以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全球化进程的相继到来,基督教及其文化渗透了整个西方世界。佛教产生于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由此传播的进程加快。到了唐朝的时候,佛教与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佛教在中国的兴盛,对人类思想、文化、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在我国电影视野中有着充分的展现。
  二、基督教对西方电影的影响
  基督教信仰“三位一体”的上帝,认为上帝究其本质而言只有一个,“原罪”、“救主”、“救赎”是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所谓原罪,是指人的罪过是生而有之的,其“罪”归根结底来自于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亚当和夏娃不听上帝的指示,偷吃了分辨善恶的果子,犯下了罪。此罪遗留后世子孙万代,此为“原罪”。因此,出生即带“罪”的人,只有通过诚心的忏悔、信仰上帝才可以得到“救赎”,死后升入天堂。那些不信仰上帝的人只有在地狱中通过炼狱式的赎罪,才可以获得升入天堂的机会。救赎是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无疑也反映在西方的电影中,如《最后的诱惑》、《马太福音》等,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肖申克的救赎》。故事中的银行家安迪因为误判入狱,他通过三次的“救赎”行动,不仅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狱友们。安迪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狱友明白,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他对狱友的拯救,不仅仅表现在物质上,更多的表现在精神上。
  第一次的“救赎”是他帮助狱警Hadley逃税,为每个狱友赢得三瓶啤酒的奖励。习惯在狱警的棍棒下生活的狱友们,从不敢向狱警提任何哪怕是合理的要求,安迪的三瓶啤酒给他们带来的是一种胜利,更是一种尊严。安迪此时的形象如同为人类赎罪,受苦受难的耶稣一般。第二次的“救赎”是安迪私自在狱警办公室播放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安迪通过音乐给予狱友以自由的感受,狱友们的需求从最初的物质-三瓶啤酒,上升到了精神的层面。追求自由,是安迪带领狱友的第二次“救赎”。第三次的“救赎”在影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为了给狱友建立一个监狱中的图书馆,安迪连续六年每周给州议员写信,在获得第一次赠书之后,州议员明确告知,此次来信之后,既然已经获得赠书,就不要再写信了。可是,安迪并没有就此打住,他增加到每周写两封信,最终,图书馆得以建成。这次的胜利,是安迪对抗现有制度的胜利,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胜利。安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狱友们,只要坚持努力。胜利最终一定会来到。安迪的三次“救赎”行动贯穿了整个影片的中心。安迪式的英雄行为恰是基督教中耶稣的形象,安迪通过这种耶稣式的牺牲行为在带领大家完成自我的救赎的同时让大家明白希望与自由的可贵,体现了基督教义中“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的精神。   三、佛教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三世因果经》主要讲:一是人的命是造成的;二是如何给自己造一个好命;三是做善事或做恶事会有因果循环报应。佛教提供了“因果报应”的叙事模式。在《聊斋志异》改编成的电影中,就有很多电影体现了这一思想。例如:电影《霍生》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霍生有一次和严生开玩笑,故意在严生将要来时,与其他同学小声的谈论严生的妻子。霍生声称自己与严生妻子有私情,证据是严生的妻子私处长了两个肉瘤。而这是霍生偶然从帮严生妻子接生婆那里得知的。严生听到之后回来拷问妻子,妻子不堪受辱自杀,后化为鬼日日哭泣欲报血仇。最后霍生的妻子也因病而亡,霍生也染了一身的疾病。这是一个恶有恶报的故事。霍生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影片中显现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这一思想。佛教理论因果报应在电影中的渗入,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人们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也使得电影的创作没有流于类型化的境地。
  四、小结
  总而言之,中西方文化都各有独特之处,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是不同文化的浓缩与结晶,起着不同文化传播的桥梁作用。通过对中西电影中的不同的宗教、价值观、英雄塑造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中西方电影中存在的明显文化差异,试图激发人们在欣赏电影时的文化敏感度,增进人们对异文化的理解与包容,加快民族文化的融合,互相取长补短。这是两种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电影事业重获新生与活力的唯一出路。
  参考文献:
  [1]朱鸥.中西方神话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2]李雪芳.从关联理论看《英雄》的字暮翻译[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3]Liangguang Huang,Runjiang Xu.A Study of Culture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J].
  [4]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J].Vol,20111,6:681-687.
  [5]刘园园.中美两国电影产业的相关比较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 2012.
  [6]陳国战.新世纪以来中国大众文化中的民族主义[M].文化研究(第1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7]宋法刚.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中的佛教元素与价值表达[J].现代传播,2013(05).
  [8]邹夏清.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路径研究 [D].重庆工商大学,2014.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Oxford语言学习量表对大学新生学习英语策略使用状况分析,发现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便已经掌握了不同的学习策略,使用策略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着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语言学习;Oxford语言学习量表;学习动机  前言  由于大学新生刚从高中阶段迈入大学学习,他们其实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思考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实行更有效
【摘要】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习语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环境和社会文化,体现了不同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民族信仰,体现了一个民族长期的劳动成果。因此,翻译习语就相当于翻译一个民族的文化,为了能够把习语翻译的尽善尽美,需要充分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以及民风民俗,只有这样才能把习语翻译的更具有民族气息。在翻译的过程中,也要善于运用一些翻译技巧,才能更好的帮助翻译者进行翻译。  【关键词】习
【摘要】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得到教育的主要渠道。随着我国大力推广素质教育,优化与发展了传统的教学体系,推动了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学开始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会引入德育教育,其中,高中英语教师也是如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我国隐性德育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强调了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隐性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意义,希望能够给高中英语教师和其他教师
【摘要】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初中英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其有效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现代教育背景下,虽然英语教学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是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降低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门沟通心灵的艺术,而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的交流而实现的。“感人先者,莫先乎情。”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真挚的感情,并将其渗透和体现于历史教学的内容中,把学习历史的真正内涵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感染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以下是笔者在历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希望以此切磋:    一、以良好的开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面对层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事业的不断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已经采取了新的方式。为了应对最新的教学要求,老师们在创建教学方法的时候提出了思维导图的应用,从整体的教学现状来看,我国的教学目标已经从理论教学过渡到现在的实际运用教学,笔者今天就根据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来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思维导图;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钱佳,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云亭实验小学。
【摘要】传统的高中英语语法复习课往往都是采取再讲解、再练习、再强化的模式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本文提出了利用思维导图的语法复习方式,让英语语法复习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更加自主高效,从而让学生更系统、全面的贯通掌握语法知识。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语法复习  传统的高中英语语法复习课通常都会让学生觉得很枯燥,教师通常都是跟教授新课一样,把语法知识点一个一个的再讲解、再练习、再
【摘要】写作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点的教学内容,同样也是检验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以及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方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写作的教学。高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开展英语写作教学,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夯实学生的语法基础,从而丰富学生的英语素养。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在充分了解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基础上探索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
【摘要】新课改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到实际的教学中,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的被新型的教学模式多取代。“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进行自主的思考、分析、学习和探究,发现知识的本质规律,深入的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初中英语“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自主探究式;教学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在发展经济的基础卜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这一决断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我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进全民福祉,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科学发展观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那么,作为政治教师在经济学课堂中要结合课堂教学贯彻落实这一政策,让学生真正全而深刻地理解党的这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