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直肠炎与未合并直肠炎肛周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合并直肠炎与未合并直肠炎肛周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比较手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两种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肛周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肛周克罗恩病患者直肠受炎症累及设为直肠炎组,22例肛周克罗恩病患者直肠未受炎症累及设为非直肠炎组。5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联合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治疗。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性别、年龄、BMI、病变部位、疾病行为、肛周病变类型、肛周手术史、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肛周疾病活动指数(PDAI)、C反应蛋白、RBC沉降率、WBC、PLT、Alb。(2)治疗及随访结果。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肛周病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

(1)临床特征:直肠炎组肛周克罗恩病患者BMI<18.5 kg/m2和正常分别为17、13例,病变部位为回肠、结肠、回结肠分别为3、9、18例,CDAI≥150和<150分别为23、7例,C反应蛋白≥8 mg/L和<8 mg/L分别为25、5例,RBC沉降率高于正常值和正常值分别为24、6例,Alb<35 g/L和35~50 g/L分别为12、18例;与非直肠炎组肛周克罗恩病患者的6、16例,9、4、9例,8、14例,8、14例,8、14例,2、20例,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46,6.855,8.563,12.076,10.211,6.163,P<0.05)。(2)治疗及随访结果:52例肛周克罗恩病患者均接受至少3次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治疗,并在治疗开始1周内行肛周手术治疗。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8~52个月),截至随访终点,34例患者仍在接受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18例未接受维持治疗。直肠炎组和非直肠炎组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分别为22例和1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9,P>0.05)。52例患者肛周病变总愈合率为55.8%(29/52),好转率为34.6%(18/52),未愈率为9.6%(5/52)。直肠炎组肛周病变治疗后愈合、好转、复发分别为16、11、3例,非直肠炎组分别为13、7、2例,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3,P>0.05)。

结论

与未合并直肠炎的肛周克罗恩病比较,合并直肠炎的肛周克罗恩病患者肠道炎症活动性更高,整体营养状态更差;肛周病变的类型和活动度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合并直肠炎肛周克罗恩病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影响和加重早产儿贫血的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期间出现贫血的早产儿,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时基础血红蛋白(Hb)值、有无机械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狭窄型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例狭窄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取对应措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优化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后,依据自身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引起症状的克罗恩病狭窄部位施行肠切除一期吻合或造口术,轻度狭窄部位暂不予处理或施行狭窄成形术。术后定期门诊复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应用药
目的探讨回结肠型克罗恩病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2例行手术治疗的回结肠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2)手术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性别、发病年龄、术前BMI、病程、吸烟史、阑尾手术史、肛周病变、口腔溃疡、C反应蛋白、血沉、疾病行为、简化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sCDAI)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