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创设问题情景时应注意要以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否则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景
一、课程引入情境的创设
创设引人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初中生具有好奇、好胜、好表现等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是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学中的情境引人十分重要。引人情境的创设原则是简明、新颖、贴切,最好能体现“惊、险、奇、趣”,可依据教学内容与学情,灵活设计出直觉式、问题式、猜想式、悬念式、趣味故事、演示(操作)实验、器械模型等形式多样的引人情境,把学生的“心”吸引到课堂上来。例如:《大气压》教学的演示实验引人:将一根粗试管口向上注人水,再将一根未盛水的细试管口向上插人粗试管,细试管浮在粗试管内。向学生提问:现在将粗试管连同细试管口向下倒过来,细试管会从粗试管里落下吗?学生纷纷猜测,这时老师再把试管倒过来后,水开始往下滴落,而细试管并未落下来,反而慢慢上升至粗试管底部。老师提示学生:再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细试管还是会落下来的。怎样解释这些物理现象?学生们都产生了深人探究的迫切欲望。又如,讲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单摆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学生都在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准备。再如猴子捞月一场空—引人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死海囚犯不死的故事—引人浮力;演示刀背砍手指,敢用刀口砍吗?—引人压强;飞鸟能撞得下飞机吗?—引人动能;火箭升空的瞬间,地面为什么会有庞大的白色气团?—引人汽化。
二、探讨、辩论、演讲情境的创设
创设探讨、辩论、演讲情境,可激励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初中物理教材图文并茂、贴近生活,许多内容适宜学生阅读自学或探究性学习。要使自学与探究富有生机和成效,设计自学提纲和探究性问题,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讨、辩论、演讲是十分必要的手段。教师要在引导和创设情境上多下工夫,乐于做一个“导游者”,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激励学生去探索、体会、表现,让学生在自我参与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实现认知的升华,培养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例如,《光的反射》,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探讨情境:古时候,有个人在一条大河边发现水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宝珠,忙下水打捞,但很久都未捞到,只好沮丧地回家。其父知情后,告诉他:“你只须如此这般,便能找到宝珠。”同学们知道宝珠是在哪里找到的吗?学生七嘴八舌纷纷发言。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学生对光的反射与光的反射定律会有形象而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三、通过"表演"来实现创设情景
教师们之间经常这样戏谈: "戏演完了(下课了)。同年级,同科教师之间会说: "今天唱哪台戏"(今天上哪节内容)。可见教师的表情、态势、语言等都可以配合实验或问题创设情景。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教授关于上课的艺术也说过: "上课像演戏一样,要进入角色"。可见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表演"来实现。例如: "当同学回答正确时,送上一很赞美的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的微笑和"请坐下,下次努力"会帮助同学消除紧张,鼓励他积极思考。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述和恰当的手势及其身体语言,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 "讲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时,就用手在讲台上推粉笔盒前进,用手托着粉笔左右水平移动;教师从讲台上下来又上去,等等边做动作,边配合手势和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在评价与应用过程中创设情景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新教材竭力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物理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物理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物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 用物理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物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传统的评价过于呆板机械,只有让学生评价过程中,体会到物理的生活性,才能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笔者在上“光的反射”这一节内容后,为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创设下面的情境:一个初春的月晚,一阵大雨过后,月光明媚,小东和小明(上课时也可本班学生的真实姓名,这样可适当地提高学生兴趣)两人迎着月光相约来到村外散步,边走边谈,回家时两人的裤子都被路上的积水弄湿弄脏。请问,如果你是小东或小明,你如何判断路上哪里有积水,使自己不至于踩到呢?接着学生就议论纷纷,有的说凭着对路较熟;有的说出去时迎着月光,路面上较亮的地方有积水,回来时却是较暗的地方有积水……。于是我们就可借助学生的回答,稍作提示:积水的地方可看作镜面,并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刚才学到的知识,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情景教学可以应用在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因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情景教学有其更广阔的天地创设成功的情景可以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良辉.初中物理情景教学的对策[J].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9,(06) . [2]边良.物理课应重视物理情景教学[J].中国民族教育, 2007,(01) . [3]邱侃基.物理情景教学“五法”[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 2009,(04) . [4]马春.浅谈物理情景教学方法[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3,(02) .
[5]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景
一、课程引入情境的创设
创设引人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初中生具有好奇、好胜、好表现等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是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学中的情境引人十分重要。引人情境的创设原则是简明、新颖、贴切,最好能体现“惊、险、奇、趣”,可依据教学内容与学情,灵活设计出直觉式、问题式、猜想式、悬念式、趣味故事、演示(操作)实验、器械模型等形式多样的引人情境,把学生的“心”吸引到课堂上来。例如:《大气压》教学的演示实验引人:将一根粗试管口向上注人水,再将一根未盛水的细试管口向上插人粗试管,细试管浮在粗试管内。向学生提问:现在将粗试管连同细试管口向下倒过来,细试管会从粗试管里落下吗?学生纷纷猜测,这时老师再把试管倒过来后,水开始往下滴落,而细试管并未落下来,反而慢慢上升至粗试管底部。老师提示学生:再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细试管还是会落下来的。怎样解释这些物理现象?学生们都产生了深人探究的迫切欲望。又如,讲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单摆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学生都在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准备。再如猴子捞月一场空—引人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死海囚犯不死的故事—引人浮力;演示刀背砍手指,敢用刀口砍吗?—引人压强;飞鸟能撞得下飞机吗?—引人动能;火箭升空的瞬间,地面为什么会有庞大的白色气团?—引人汽化。
二、探讨、辩论、演讲情境的创设
创设探讨、辩论、演讲情境,可激励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初中物理教材图文并茂、贴近生活,许多内容适宜学生阅读自学或探究性学习。要使自学与探究富有生机和成效,设计自学提纲和探究性问题,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讨、辩论、演讲是十分必要的手段。教师要在引导和创设情境上多下工夫,乐于做一个“导游者”,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激励学生去探索、体会、表现,让学生在自我参与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实现认知的升华,培养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例如,《光的反射》,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探讨情境:古时候,有个人在一条大河边发现水中有一个闪闪发光的宝珠,忙下水打捞,但很久都未捞到,只好沮丧地回家。其父知情后,告诉他:“你只须如此这般,便能找到宝珠。”同学们知道宝珠是在哪里找到的吗?学生七嘴八舌纷纷发言。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学生对光的反射与光的反射定律会有形象而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三、通过"表演"来实现创设情景
教师们之间经常这样戏谈: "戏演完了(下课了)。同年级,同科教师之间会说: "今天唱哪台戏"(今天上哪节内容)。可见教师的表情、态势、语言等都可以配合实验或问题创设情景。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教授关于上课的艺术也说过: "上课像演戏一样,要进入角色"。可见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表演"来实现。例如: "当同学回答正确时,送上一很赞美的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的微笑和"请坐下,下次努力"会帮助同学消除紧张,鼓励他积极思考。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述和恰当的手势及其身体语言,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 "讲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时,就用手在讲台上推粉笔盒前进,用手托着粉笔左右水平移动;教师从讲台上下来又上去,等等边做动作,边配合手势和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在评价与应用过程中创设情景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新教材竭力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物理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物理问题提炼出来,再将物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物理, 用物理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物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传统的评价过于呆板机械,只有让学生评价过程中,体会到物理的生活性,才能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笔者在上“光的反射”这一节内容后,为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创设下面的情境:一个初春的月晚,一阵大雨过后,月光明媚,小东和小明(上课时也可本班学生的真实姓名,这样可适当地提高学生兴趣)两人迎着月光相约来到村外散步,边走边谈,回家时两人的裤子都被路上的积水弄湿弄脏。请问,如果你是小东或小明,你如何判断路上哪里有积水,使自己不至于踩到呢?接着学生就议论纷纷,有的说凭着对路较熟;有的说出去时迎着月光,路面上较亮的地方有积水,回来时却是较暗的地方有积水……。于是我们就可借助学生的回答,稍作提示:积水的地方可看作镜面,并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刚才学到的知识,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情景教学可以应用在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精神;通过创设成功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为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创造条件。因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情景教学有其更广阔的天地创设成功的情景可以使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和谐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李良辉.初中物理情景教学的对策[J].广东教育(教研版), 2009,(06) . [2]边良.物理课应重视物理情景教学[J].中国民族教育, 2007,(01) . [3]邱侃基.物理情景教学“五法”[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 2009,(04) . [4]马春.浅谈物理情景教学方法[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3,(02) .
[5]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