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50岁及以上女性肥胖类型与骨密度关系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ba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银川市50岁及以上女性进行肥胖分析,探讨不同肥胖类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收集379例银川市某三甲医院50岁及以上的正常女性体检者,采用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受试者进行肥胖分析,MEDIX90 X线双能骨密度仪对其进行骨密度测定,将体脂肪、体脂百分比(fat%)、肥胖程度、腹部肥胖程度、骨密度(BMD)通过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脂肪、肥胖程度出现缓慢降低趋势,fat%缓慢升高,唯腹部肥胖程度出现直线增长趋势,BMD在50~60岁下降明显,60岁以后丢失较为缓慢;偏态相关显示,体脂肪、肥胖程度与BMD不受年龄的影响均呈正相关(P<005),而腹部肥胖程度与BMD呈负相关(P<005),控制年龄的影响后腹部肥胖程度与BMD无相关性(P>005)。结论:50岁及以上的女性体脂肪及肥胖程度并无明显增长,肥胖类型以腹型肥胖为主;BMD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丢失,就该人群而言,以50~60岁下降最为显著;老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肥胖类型出现改变,除了体脂肪、肥胖程度,腹部肥胖程度与骨密度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银川市;女性肥胖;腹部肥胖程度;BMD;天癸竭
  【中图分类号】R7231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7-0095-0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Bone Mass)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伴有骨脆性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全身骨骼代谢性疾病,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主要分为Ⅰ型原发性OP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和II型原發性OP即老年性OP[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运动、劳作结构的改变,肥胖已经成为困扰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2]。肥胖与骨质疏松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在女性绝经后随着雌激素下降,机体代谢紊乱的情况下,两者相互影响[3]。骨质疏松症归属于中医“骨痿”“骨痹”等范畴,《内经》认为:肾藏精而主骨,女子七七而天癸竭,肾气衰,即从女子50岁出现脏腑机体功能衰退的情况,此病主要为脏器衰败所致。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银川市某三甲医院50岁及以上的女性体检者,其中排除脊柱手术、脊柱严重退变增生、脊柱外伤性压缩骨折的人群;排除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的人群;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及代谢性疾病的人群,共379人,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5905±717)岁。
  12数据采集肥胖分析利用生物电阻抗测试法(BIA法)(采用韩国INBODY-7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受试者人体成分进行分析:由专业人员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身高、体重,嘱受试者裸足站立于检测台上,双脚与电极触点紧密接触,全身放松,双手自然下垂,轻握电极手柄,待受试者就绪后运行程序,进行分析后直接得出数据,“肥胖分析”项目指标有:肥胖程度即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fat%)、腹部肥胖程度即腰臀脂肪比(WHR),其中,女性WHR>085可判断为腹型肥胖,fat%是身体脂肪量和体重之比,即体脂百分比=体脂肪(kg)/体重(kg)×100。
  骨密度测定采用MEDIX90 X线双能骨密度仪(法国MEDILINK公司)对受试者腰椎(L1-4)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测定。由医务人员将患者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嘱受试者取下腰部所携带的金属物、电子产品等,平卧于检测床,抬高下肢,待受试者准备就绪后启动检测仪,系统根据BMD进行自动T值评分后进行诊断。诊断说明:骨质正常:T>-10;低骨量:-10≤T<-25;骨质疏松症:T≥-25。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偏态相关进行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肥胖分析及BMD随年龄的变化趋势79例受试者中,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1741%(66例),腹部肥胖程度最小值为087,即WHR>085,故腹型肥胖患病率100%。将50岁及以上女性按年龄段进行分组:50~55岁、56~60岁、61~65岁、66~70岁、71~75岁、76~82岁,将体脂肪、fat%、肥胖程度、腹部肥胖程度及BMD根据年龄分组进行数据统计(见表1)并作图,50岁及以上年龄的女性体脂肪并无明显增加,反而66~岁后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脂肪略有下降,见图1;图2中fat%随着年龄的增长亦有轻度增长,体脂肪与肥胖程度的变化趋势相近,见图3;腹部肥胖程度随着年龄增长变化最为明显,呈直线上升,见图4;BMD在50~60岁下降明显,60岁以后丢失较为缓慢。
  3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50岁及以上的女性体脂肪及肥胖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并无明显增长,且65岁以后出现下降。有研究显示[4],全身脂肪量可因增龄而出现下降的趋势;反而腹部肥胖程度随之出现直线上升。由此可见,老年女性的肥胖形式以腹型肥胖为主,相关研究指出[5-7],我国腹型肥胖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明显升高。再者,fat%是体脂肪和体重之比,体脂肪在轻度降低的情况下fat%反而出现增势,说明体重下降较体脂肪下降趋势更快,可见体内其他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失明显。
  原发性OP是一种因年龄而引起的退行性改变,本研究显示,女性在50~60岁时骨密度下降最为显著,但是60岁以后出现缓慢下降,此结果与王振鹏等[8]研究结果相同,主要考虑与女性绝经引起雌激素下降,而导致机体内分泌紊乱,全身代谢出现应激性改变所致,60岁以后体内环境适应代谢过程,激素水平趋于稳定,故而骨密度流失缓慢。   肥胖程度与骨密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甚至表示肥胖是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老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体脂肪、肥胖程度与BMD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腹部肥胖程度也因年龄的影响与骨密度呈负相关,控制年龄的影响后,发现其相关性消失,由此看来,年龄是成为其相关性成立的主要影响因素[9-10]。但是,腹型肥胖对骨质疏松影响目前并无统一研究结果,有研究显示[11]腰围是BMD的保护因素,亦有研究显示两者并无相关性[12]。
  骨质疏松症归属于中医“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病因主要由脾肾亏虚所致[13]。肾藏精而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脾作为后天之本,《灵枢·决气》有言:“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女性50岁左右,出现月经枯竭,《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肾气不足,脏腑亏虚,人体机能处于衰退时期,可导致“骨痿”高发,肥胖是体内脂肪过多,目前有医家根据腹型肥胖的临床表现将其归于中医学“脾瘅” 范畴[10],均认为脾气不足,运化水谷精微不利,使得“中腹满”。由此可见,因肾之先天亏耗,骨髓失充,且无力助脾化精,“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肥甘厚腻作为病邪阻碍气机,进一步防止精微精华濡养骨窍,加之脏腑功能衰败,祛邪之力减弱,导致“骨痿”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智海,刘忠厚,李娜,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9):6-9.
  [2]武阳丰,马冠生,胡永华,等.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16-320.
  [3]魏雅楠,苗懿德.肥胖与骨质疏松[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7,13(11) :814-817.
  [4]Lim S, Joung H, Shin CS, et al. Body comPosition changes with age have gender-sPecificimPacts on bone mineral density[J]. Bone,2004,35(3):792-798.
  [5]刘嫚,席波,王奇娟,等.1993~2009年7~18岁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率变化趋势[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20):117-120.
  [6]吴凯,陈晓平,龚玲,等.成都地区中老年居民肥胖及腹型肥胖患病率15年变化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1,42(3):401-404.
  [7]王媛,李永乐,王建华,等.天津市社区成年人超重及肥胖现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 2010, 10(26) :1306-1307.
  [8]王振鹏,杨茂伟,杨阳.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3,19 (10):1026-1030.
  [9]樊继波,覃勇,李莎,等.體重指数与女性骨质疏松症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1,17(8): 683-686.
  [10]杜兴旭,催冉,曹艳华,等.体脂分布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0):2446-2449.
  [11]蒋晓燕,陈艳,许俐,等.腹部肥胖同骨密度、骨矿含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9):849-850.
  [12]沈芸,马蕾,毕鸿雁,等.体重、体质指数、腰围和腰臀比对正常成人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9): 621-623.
  [13]金明柱,郑洪新.骨痿与骨质疏松症[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286-287.
  [14]梁翠梅,胡慧,李媛媛.带脉论治代谢综合征腹型肥胖思路分析[J].中医药学报,2013,41(2):3-5.
  (收稿日期:2017-03-14编辑:梁志庆)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电艾导入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电艾导入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有效的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并进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疗效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
【摘要】目的:观察痔科洗剂在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9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坐浴,治疗组术后给予痔科洗剂坐浴。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科洗剂在术后肛门疼痛、渗液及创面愈合时间上优于高锰酸钾坐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泡足对正常高值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药物干预组和非药物干预组,每组5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按常规方式改善生活(包括戒烟、减轻体重等),药物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泡足,疗程4周。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水平,症状改善情况,并随访2年。结果:药物干预组控制血压水平明显优于非药物干预组(P70%;有效:30%≤N<70%;无效:N<30%。总有效率=(
【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劳力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劳力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龙汤两组疗程3周,治疗后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5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其中在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变化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50%或有平坦变为直立;无效:静息心电图未达到“有效”标准[3]
【摘要】目的:观察自拟坐浴方用于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1∶2000聚维酮碘溶液坐浴治疗,观察组采用自拟坐浴方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术后疼痛评分、肛周水肿评分、住院时间。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疼痛评分、肛周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d疼痛评分、肛周水肿评分与术后1d比
目的:观察复方鹿仙草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给予连续服用复方鹿仙草颗粒9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食欲、体重、肿瘤大小变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外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术后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9例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金匮肾气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SIA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ASIA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摘 要】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超激光、超短波治疗慢性腰腿痛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腰腿痛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超激光、超短波治疗)和观察组(100例,针灸结合超激光、超短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0%高于对照组的8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
"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和较高境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现代治未病理念在"大健康"理念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整理治未病中关于"未病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