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艺术的语文课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dia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常陶醉于这样的情景:课堂上音乐悠扬动听,教师的朗读抑扬顿挫,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这就是音乐与文学的完美和声。自古以来,中国的文字就与音乐息息相关,水乳交融,从《诗经》到唐诗、元曲,无不可吟可唱。有人说,音乐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它是人类感情的凝聚。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能巧用音乐,往往对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训练学生理性思维、感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增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等能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一、创设情境,走进文本
  人的情感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儿童更是如此。而这种情境的创设,有多种方式,个人认为音乐的渲染是比较直接、效果显著的方法之一。学生在那或喜悦,或哀伤,或激烈,或悠扬的旋律中,情不能自已,自然而然地就走进了文本所要营造的艺术氛围中,与作者,与人物产生共鸣。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给我们教师极大的激情,也能让学生觉得非常轻松。在这样一种情境中,师生都投入到一种忘我的状态中,对于教学来说可谓是未成曲调先有情。直接、生动、丰富的情感体验,能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一个良好的情感基础。
  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执教《大禹治水》,为了表现大禹舍小家为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一位扮演孩子的学生在一曲动人幽怨的乐曲中问母亲(教师):“妈妈,爸爸不要我们了吗?这么多年了,爸爸都在干什么呀?为什么不来看我?为什么别的孩子有爸爸,而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爸爸呢……”孩子那一连串的诘问在哀婉音乐的衬托下,句句都像锥子敲打在每个听课人的心中,与文本中的人物形成强烈的共鸣,一下子就让学生们走进了文本,走近了人物。在这样的情境中,大禹的伟大人格和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的伟大精神就自然被孩子们所认同、接受。
  又如,在上《但愿人长久》时配以二胡曲《良宵》,那二胡独有的凄凉、悲缓的调子将苏轼“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落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二、放飞想象,训练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想象能力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定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放飞自己的想象,经历一番独特的心灵之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的核心价值是至关重要的。而据专家研究表明,音乐是训练学生想象力的一条绝佳途径。学生在各种高低曲折的调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文字的天空,在交流中丰富、充实文本的内容,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天安门广场》这课的教学中,当学生学到“清晨,庄严的升旗仪式就在这时开始了,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时,雄壮而激昂的国歌声应时响起,学生在他们熟悉的国歌中浮想联翩,畅所欲言:有的说他仿佛看到了五星红旗在红日的映照下如一团火焰,徐徐上升;有的说仿佛看到了国旗班的战士们在天安门广场上升旗时的一幕幕;有的说仿佛看到许多群众整装肃立,朝着国旗行注目礼的画面……回答精彩纷呈,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连我自己也没想到他们“看”到了这么多……
  在上《黄河的主人》时,我播放了钢琴曲《黄河》,学生在气势磅礴的音乐中仿佛看到了黄河浊浪排空,奔腾不羁的磅礴场面,让学生们恍如身临其境,久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三、音乐激情,以情促读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要想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首先要加强读的训练。”有人说得好: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立起来。学生通过声情并茂、循环往复地情境朗读,往往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真挚情愫……
  可是,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呢?我想首先还是要从情入手,不妨看看下面的例子。在《特殊的葬礼》一文的教学时,我将一首悲惨哀伤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配乐范读,霎时间,课堂一片沉静,从他们专注的神情和感叹声中我知道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试想,如果没有音乐,只有单一地诵读,相比之下就会感到单调、苍白。在这里,音乐的出现丰富了人的诵读,为人的诵读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和形象空间,烘染出一种氛围和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在古诗词的朗读中,音乐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视,反映田园生活的可以配上《渔舟唱晚》、《平湖秋月》等古筝曲;而表现沙场征战,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的则可以配上《将军令》、《秦王破阵曲》等气势宏伟的鼓乐。这时候,我们的配乐朗读一定能激发孩子们朗读的热情与激情,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朗读水平一定会得以提高。
  四、增强理解,升华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发乎于情。” 在富有感染力的音乐的渲染下,谁的心灵之弦不会被拨动呢?记得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在接近尾声的时候,我让满文军《懂你》的歌声在课堂里轻轻响起,顿时整个课堂都浸润在优美的乐声中:“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的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直到音乐声戛然而止,学生和老师们仍陶醉其中。看着他们的神情,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母爱的旋律必将久久地回旋在师生们的耳边,回响在孩子们的心田。
  音乐使我们的语文课堂锦上添花,流淌出汩汩的真情;被音乐浸润的语文不再是一篇篇枯燥的文字,而像一条清浅、鲜洁的小河,在这条小河中没有需要学生不断跨越的田埂,而是随着音乐顺流而下,轻松随意地就能走进语文,感受并欣赏其中的无限风光。
其他文献
周迅喜欢按照自己的速度前进。忙碌的时候,她曾经一年接拍五部作品,去年她没有参演的影视作品上映,却完成了第一部自己监制的电影《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其实更像是一次实习,去尝试—下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  上一次她在银幕上暂时“消失”大概是两年前。之前她总有一些遗憾,自己的人生轨迹似乎和别人背道而驰:许多人尝试过这样那样的道路,才最终选定了认定的方向,而在舞蹈学校毕业后的二十年里,她始终在拍戏,只
从模特转行成为化妆师,到今年,已经过去二十年了。  我从不厌倦拍片,也不厌倦化妆本身。但近些年,我经常怀念刚入行时的状态。  那时做模特,女孩子们站一排,二十个人,二十个样子,穿衣打扮都不同。当时的艺人也都是各型各色的,很棒。  现在,我怎么觉得女孩子们都长得差不多。  时装和化妆本就该从内而外,依照个性和态度,大家的打扮就该不同。审美的单一,“网红”妆的流行,在我看来是一种倒退。说得复杂点,大家
当你走进帝家丽(DEGOURNAY)手绘定制壁纸品牌公司创始人CLAUDCECILGURNEY之女HANNAHCFCILGURNEY位于伦敦西区的底层公寓时,你可以想象LFWISCARROLL笔下的爱丽丝掉进兔子洞时是怎样一种感觉,这里像是个多彩、奇妙的魔幻世界。  这间公寓是Hannah Cecil Gurnev和姐姐Rachel Cecil Gurney于三年前购置的,如今她与老公Eddie
2017年曾在巴黎举办的大型回顾展“CHRISTIAN DlOR: DESIGNER OF DREAMS”近期将在伦敦的V
在日本京都举办的名为“MASTERY OF ART至臻之艺:VAN CLEEF
新的十年开始了,在这一季的T台我们看到了和上世纪20年代一样的反叛精神。同样的情绪也传递到后台,化妆师们表示今年的美妆流行趋势更趋向于大胆表达生机与力量。在对亮片闪粉的运用上,今年的主流趋势不再追求温柔内敛的表达,而是更具冒险精神,更璀璨夺目。辉煌腐朽的镀金时代、巴洛克后期、咆哮的20年代等闪亮的装饰风格被后来的人们记住,每当我们想要一些珍贵、豪华、昂贵、优雅的东西,就会回想起那些年代。而它们的共
一堂数学课如何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使学生张扬个性、发挥潜能、成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不断研究的命题。“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小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获得技巧呢?这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巧妙
如果5月24日那天你正好在巴黎四区的Turenne大街上闲逛,那肯定不会错过这样一个场面:在一排奥斯曼风格的临街建筑里,一间被刷成了亮蓝色的店面前排起了拥挤的长龙。对墙面印着的五个硕大的白色字母,不陌生的话,你应该能猜到,这是Rihanna与LVMH集团合作创立的时装品牌Fenty的首个系列发布活动。  这个万众期待的系列以精良的剪裁和街头运动风间的平衡,与Rihanna平日的着装风格一脉相承。而
2017年,在Daily Front Row举办的年度时尚大奖上,重量级奖项“Fashion Icon of the Decode”花落Kendall Jenner。消息一出争议四起,且不论“Fashion Icon”这一称呼的分量,光是将时间的跨度界定为“Decade”就足够令人困惑:尽管确实从小就在火爆全球的真人秀里累积存在感,但年仅21岁的Kendall,是否真的足以代表以十年为一代的时尚风
距离德国柏林两个小时车程的Wolfen,坐落着一座看似不起眼的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使得许多工人都戴着耳机,空气中漂浮的细密尘埃令口罩也成了必备单品。她们日复一日重复着这样一项工作:从成堆的衣服中随意拾起一件,迅速瞥一眼再将其扔到对应的筐内。这里看似与世界上任何一座工厂无异,但如果你曾在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