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正确历史观培育研究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基本都是被电子产品充斥着,学生们普遍呈现出学习能力下降,效率降低,接受新鲜事物的兴趣度减少的现象。针对这样的现状,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就是学生们正确历史观的培育。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历史观的重要性,更不说什么运用的能力了。
  关键词:大学生;正确;历史观;培育;策略
  引言:
  在高校历史课堂的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大学生们正确历史观的培养。因为这不仅对于大学生个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是关乎着党和国家的长久发展。本文就是基于这样出发点,重点讲述了培养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相关策略。
  一、目前高校中大学生历史观培育的现状
  (一)学校领导和学生们的重视程度不够。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中心一直放在经济建设上面,所以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是关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在这样社会大方向的指引下,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重点一直是放在实用性的技能的提升,也就是在专业上下足了功夫,但是对于学生们的历史价值观的培育基本上都是忽略的。虽然说,每个高校的历史课程都是作为必修课在学习的,但是由于学校和学生都没有引起重视,所以真正起到了什么作用,也不得而知。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得非常快,所以经常看到有些视频中调侃历史现象的,这也给培育学生们正确的历史观带来了困难[1]。
  (二)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在教育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很多的课程都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或者说有些课程会根据学生们的意愿,针对性的做出改变。但是在历史课堂上,很多的老师就算是运用了多媒体的手段,也顶多是把课本上的文字搬到了PPT上面。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在历史课本中,对于历史观教育的知识点非常多,如果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依然是这样的传统、刻板,不做出改变,那么对于学生们来说,也很难起到培养正确历史观的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正确历史观培育的重要性
  (一)帮助大学生们能透过历史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深刻的研究历史,能看到其中对于世界社会历史形成的总结和观点,所以不一样的历史观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在目前来说还会影响到对于美丑善恶的看法,自然对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有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一次历史课堂上,展开了对于藏族历史中为什么有大量神话故事的参与这一话题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藏族神话都是以人们美好的幻想为基础,反映了他们对于通过劳动改变环境的赞美,是劳动人们价值的体现,也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但是有的学生却说,这是违背了人类的客观世界,是不可取的。虽然不能说一定是谁对谁错,但是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要接受正确积极的历史观,成为改变我们思想的选择。只有接受了正确的历史观,才能激发起对于学习的热情,对于近代历史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对祖国未来的发展有更客观的认识,而不是一味的批判历史[2]。
  (二)帮助大学生们坚定不移的走历史选择的道路。在学生们的教育中,一直在强调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近几年,我们发现社会上经常出现“反思历史”的风潮,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学生都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破害,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对于大学生们来说,首先不会质疑历史做出的选择,而是相信历史给时代的推动作用。
  (三)帮助大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和修养。影响大学生们个人品格和修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历史观,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待社会群众态度上面,了解唯心史观的学生们都知道,它强调的是历史都是由某些特定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对于辛勤的劳动人们的价值一概不顾,在这样的历史观的影响下,必然会造成漠视劳动人民的付出,甚是是轻视劳动这样的态度。而唯物史观则不一样,它强调了劳动人民在历史的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拥有这样历史观的学生必定会尊重生活中的劳动者。另一个是对待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唯心史观一直是否认历史的客观性,它认为历史发展到现在是由于某些特定的因素造成的,不是必然的。这样的观点带到生活中,就会觉得工作和学习中终有偶然的机遇出现,长此以往的话,不免会形成投机取巧的工作态度;但是唯物史观就承认每件事物发展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所有的质变都是由量变转化而来的。那么反应在工作和学习上,他们往往也非常重视基础的积累,脚踏实地,稳扎稳打[3]。所以,培养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个人修养。
  三、当代大学生正确历史观培育的策略研究
  (一)高校的领导和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大学生们形成正确历史观的重要性。老师对于学生们的引领作用是非常大的,老师们一直强调的基本上学生们也会格外的重视。所以在学生们正确的历史观的培养上,老师们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虽然很多高校也重视历史课程,但是在历史观的培养上,老师们一直没有引起重视。这也是影响学生们对于历史问题一直存在着盲区或者是出现是非不分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像到现在很多的学生在意识中,都觉得藏族的历史是从吐鲁番开始的,但其实吐鲁番只是藏族在东方的印象中特别出名的一个朝代而且,就像我们汉族历史中的唐朝,它虽然是发展的鼎盛时期,但是并不代表汉族是从唐朝开始的。所以老师们要充分了解学生们在历史观中的盲区和误区,引起足够的重视,然后针对性的和学生们一起学习和探讨。把学生们历史观的培养当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来完成[4]。
  (二)在培育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时候,要从真实的历史事件出发。一方面,老师在讲解正确历史观的时候,要联系历史上的真实事件,针对性的做出讲解。当然也要从学生们的对于歷史的理解角度出发,针对历史上一些有批判性的事件或者是人物,有理有据的给出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们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进程,让学生们坚信不论历史多么曲折和变迁,社会都是一直在不断的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老师们也要用唯物史观对于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分析,因为这段历史对于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影响是最大的。让学生们形成这样的观念,就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或者说是整个世界的发展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而不是因为某种特定的因素影响的结果。这样一来,大学生们能更加坚信历史推动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必然越走越好。   (三)始终把唯物历史观作为课程的中心思想来指导。老师们要想帮助学生们不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就要在涉及到历史问题的时候,始终把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思想来解释。让学生们在看待历史问题、历史事件的时候,都能把它们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去看待,而不是单一、片面的只看到其中的一部分。就像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根据西藏地区特殊的情况,针对性的采取了“和平解放”的方针,这样的方针一直到现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无论是老师的传授还是学生们的学习,都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看待历史问题。帮助学生们在学习和看待是的时候,自然而然的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分析问题,避免出现不正确的观点。
  (四)结合学生的需求,创新教学的方式。素质教育推崇到现在,一直在强调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就比如说,在讲解某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请学生们扮演某一个角色,根据记载的此人的特点或者是习惯来说出相应的话语,即让学生们切实的体会到什么是结论才能接受结论的来源。另外的,要充分发挥先进的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作用,现在的课堂中基本都是多媒体教学,但是多媒体教学要跟根据实际情况,PPT上不能只展示课本上的文字,比如说通过视频切入教学内容,或者音频等等,这样学生们上课的兴趣度一下子就被提起了。也可以引导学生们使用学校的公共资源,图书馆、互联网等,对于历史的盲区可以针对性的搜索寻找答案,不断的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结语
  我们知道历史课程学习的重点就是在培养大学生们正确历史观的,它对于大学生们正确的三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长期、复杂且繁琐的工作,我们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去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海涛,张永霞.自媒体时代理工科大学生科学历史观培育路径研究——基于国内某工科院校的调查和访谈[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17(11):13-19.
  [2]桂署钦,杨彦春.高校“中國近现代史纲要”课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探讨[J].高教论坛,2019(5):43-46.
  [3]陈垒垒.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应对策略[J].学理论,2019(3):161-162.
  [4]曲洪波,王一迪.微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对意识形态的影响探索——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视角[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17(1):1-4.
其他文献
摘 要: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地方人口结构性变化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空巢老人”一度成为社会性热点话题,农村养老也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探討农村地区参与式养老社区的整体规划,本文结合农村实际,对当前农村地区养老现状进行分析,进而从空间布局、服务体系、环境与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居家养老;社区规划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阶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其在今后的就业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就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难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就对当下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提出
期刊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应用逐渐普及。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促进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的有效吸收,进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关键词:文化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开展过程中,高校应以文化传承的角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科技进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科技进步的成果, 越来越多的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打破传统讲授模式,实现立体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多方面感知教学内容。实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眼睛,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巴,解放时间,解放空间”。不单单是坐着听,还要互动起来。  关键词:美术教学; 多媒体;美术教学方法创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实力的支撑下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训练学生的学科思维,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学科价值观,为后续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做好思想的指引与准备。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讲,学科素养的培养与雕琢因人而异,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与独特性,让学生能够以更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开展学科学习。我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为例,浅谈教师如何开展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期刊
摘 要 :古筝演奏中气韵的协调,是展现古筝艺术美的关键。所谓气指的是音乐的内在美,而韵则是其外在美的表现,气韵的结合不仅要实现内外的统一,还要达到因气而活、因韵而美的效果。古筝艺术演奏中,不仅要展现出气与韵的各自特征,还要实现两者合二为一,使得观众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及鉴赏古筝演奏表演。本文旨在明确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韵,并从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分析气与韵的展现。  关键词:古筝艺术;气韵;审美意识  
期刊
摘 要:雕塑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还肩负着某种特定情感的表达,它通过三维立体的感受,给人们的心理带来直接影响,因此现代雕塑设计应该注入情感元素,才能赋予雕塑新的实现情感的表达,引起欣赏者心灵的共鸣。  关键词:雕塑;艺术形式;情感表达;传达  雕塑来源已久,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雕塑雏形。当时原始人为了自己的部落创造出区别于其他部落的图腾,以表达一种精神归属,方便
期刊
摘 要:在现代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影视动画角色创作技巧也层出不穷。为了增强影视动画角色创作效果,设计者应该注重对我国影视动画市场的分析,同时对时代元素和传统艺术的灵活应用,借助不同的创作技巧,塑造出典型的影视动画角色。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基于影视动画角色创作现状,分析了中国传统艺术在影视动画角色创作中的应用价值和具体的应用技巧。  关键词:影视动画;角色创作;传统艺术;应用技巧  在影视动画
期刊
摘 要: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保障。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保障课程、教师水平和教育以及文化氛围方面面临挑战。根据大学生在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更新。促进课程教学、教师培训、教育水平提高和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融合。本文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期刊
摘 要:在“中国智造2025”战略的倡导下,企业用人要求发生了从“量”到“质”的变化。高校为深化教育改革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我国自2002年,北京大学等9所高校开始尝试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人才方法以来,高校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事业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创业”阶段,在实施方法与模式构建方面还存在大幅度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