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过敏风险评估及早期喂养干预的调查

来源 :中国妇幼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ddv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婴幼儿过敏风险评估情况及早期喂养干预的预防效果。方法依据自愿原则,采用随机数字法将300例婴幼儿分为观察组(早期喂养干预)和对照组(正常喂养),每组均行婴幼儿过敏风险评估表调查,据此又分为高风险、中低风险两组,干预4个月,比较各组过敏性症状发生率及生长发育指标,同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婴幼儿过敏性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婴幼儿过敏风险评估表显示高风险147例,中低风险153例,其中发生过敏性症状139例(46.33%),皮肤症状居首位(92例);观察1组婴幼儿6个月龄过敏性症状总发生率高于观察2组(P<0.05),低于对照1组(P<0.05),且观察2组过敏性症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四组6个月龄身长、体质量、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过敏史、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接触宠物为婴幼儿过敏性症状发生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过敏风险评估及早期喂养干预对降低婴幼儿过敏性症状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需加强婴幼儿家长健康教育,提高其预防意识。
其他文献
康复治疗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近年来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传统理论均要求绝对卧床休息。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治疗逐渐应用于AMI患者;提
血气分析是危重病人的重要监测手段,而脑脊液(CSF)气体分析国内外报道不多[1~3],且存在着例数不多,观察指标少,无正常值对照,缺少疾病之间的比较,及CSF与血同步观察不足等,也缺乏病例数
作者用产时胎儿监护仪预测胎儿脐带绕颈预后并和分娩结果对比,以分析其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思想政治课在职业学校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我们的职业教育既要教会学生一技之长,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种种道理。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已有一整套规范的方法,其中抗酸染色就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涂片和染色过程中不按程序规范操作,其结果差异很大.为证实不规范抗酸染色对检查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