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改作文让作文课堂活起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w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改的优先权就属于作文的本人。”“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根据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作文的批改方式应该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作文互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对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师手中一支笔,圈圈点点,通篇殷红。教师兢兢业业地工作着,付出了艰苦的劳动,然而,学生并不领情,往往是作文发下去,学生看看分数,瞟一眼评语,就结束了。甚至有的学生抱怨:评语千篇一律;评语不合理,太主观;写作次数太少,指导不到位等等。在抱怨声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下降了,有的还出现写作能力倒退的现象,教师对此叫苦不迭。那么如何燃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如何使作文教学走出困境,让作文教学活起来呢?这就是实践学生作文互評互改的必要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在互评互改作文时,有的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有的知识面窄,评改得朦朦胧胧,评不到“点子”上,有的评改角度不佳,评改作文的结论,似是而非,无办法定论。这时,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互评互改作文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有计划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的有效性。
  第一步:使学生明确自己批改作文的意义和目的,认识到互相批改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从心理上重视它,主动评改、乐于评改,抱着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评改。因此在学生互评互改作文之前,我还强调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自己作文的缺陷,以避免下次作文再犯同样的错误;要找到与别人作文的差距,产生清醒的认识,以便迎头赶上;要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会思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目的。这样进行互评互改作文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自己作文水平的过程,学生就能主动参与写作,主动参与评改,成为作文的主人。
  第二步:进行学生作文互评互改前的指导。学生互改前,教师要简明扼要地进行评改指导。(1)拟定评改标准。包括制定常规标准,即从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修辞手法、错别字、标点符号、卷面等常规方面制定出详细的评改标准,这一标准,开学初即印发给学生,供其长期使用。(2)制定特定标准,即根据写前指导提出的本次作文的具体写作要求,从文章的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制定出本文的特定标准。这一标准,可以在回顾本次作文要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制定,由老师书写在黑板上供学生使用。(3)教师向学生传授评改的具体方法。如先通读全文,标出错别字、病句及标点运用不当之处。再读全文两遍,按照标准评改文章内容,找出主要优缺点。再依据标准,逐项打分,给出评改总分。最后写出总的评语,标明批改者姓名,以确保评改的有效性。(4)指导写评语。每次我都挑选几篇修改得比较好的作文,给学生作为范例。要求学生评语要客观公正、切中要害,用语要准确严密、中肯具体,不能笼统、模棱两可,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尽可能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第三步:教师对学生互评互改的作文进行略改。每次作文学生互改后,由科代表收齐送到办公室,教师负责浏览每一篇作文,检查具体情况,做好教师评改记录,如总体写得较好的、话题作文命题较好的、写跑题的,等等,为讲评作文积累材料,并写上等次,如A、B、C等。
  第四步:教师对作文进行讲评。讲评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每次作文,我都精心设计讲评课,坚持师生共评,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自己评出优劣,自己看出得失,自己推敲出结果来,提高学生互评互改的能力。教师在讲评时,还要给学生恰当的肯定、鼓励,表扬写得好的,剖析存在的问题,巧妙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成功和进步,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作文水平真正得到提高 。
  实践告诉我们,放手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培养学生互评互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改革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让我们播撒灵动的思想,放飞创新的羽翼,那么,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就能活起来,我们的收获将是一方神奇。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农村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充分重视“农村”的地域特征,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1. 学校的物质文化要彰显学校的文化内涵。  从我们的工作实践来反思,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先于精神文化建设而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环境建设往往缺乏核心理念和文化系统,只是进行景观的堆砌,无法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核。有些学校只注重建草坪、绿道,造假山、雕塑,精心布置陈列展览,到处悬挂名人警句,却没有核心、丢了灵魂。其实,学校物质文
现在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要学生在教师的辅助引导下,有自身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且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必须以情感架设桥梁,抓好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一环节,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通过巧设情感体验这一环节来激活政治课的魅力呢?  一、在激趣引题中巧设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体验中获得认知  教师的课堂导入和目标提出要引人
数学规律的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其抽象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数学规律具有抽象、严密和高度概括的特点,它的教与学往往会成为课程实施的难点之一。那么该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提高规律教学的有效度呢?笔者认为,要以学生的“学”为基点,从规律产生的背景、规律本身的内涵和规律隐藏的思想、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教学思考与设计,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研究个案,探索规律变化的内涵,便于发现规
一、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实训课教学的现状  (一)硬件设施不足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和人们对教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初、高中毕业生报读中职学校。面对逐年增长的招生人数和计算机科技的日新月异,有些学校的实习条件与办学规模不相适应,如计算机室设备陈旧,机位数量少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实训教学。  (二)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现在报读中职学校的学生良莠不齐,大多数学生的基础较差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这个点在阅读教学中就是进行文本细读的切入点、深入文本的发力点,是学生体味全文产生情感、思维的兴奋点,同时也是连结文本和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纽带。笔者在小学语文高效细读的研究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文眼、背景、主题、感悟四个方面着手,以细读文本的“点”到文本折射出语文素养的“面”为核心,展开了对文本细微之声的倾听。  〓〓一、“扣”文
〓〓思想品德(政治)小课题研究的范围是以教师熟悉的思想品德(政治)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科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直接服务于思想品德(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应用性课题研究,属于思想品德(政治)校本教研范畴,主要是指中小学教师在短期内以解决自身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采用适宜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品德(政治)实践改进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近来年,我们积极利用学科教研机构进行小课题引领,充分发挥
《秋天的怀念》是我国著名作家史铁生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以叙事的形式,写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为了让双腿瘫痪的儿子能坚强地生活下去,隐瞒了自己到了肝癌晚期的病情,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子直到猝然离世。赞扬了伟大的母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文章感人肺腑,字里行间无处不散发着浓浓的母爱,是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关心他人的情感的一篇优秀范文。  那么如何让这优秀的课文在教学时焕发出人文色彩呢?下面具体谈谈我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编演“课本剧”活动广受学生欢迎。那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既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又不影响课标的达成呢?  一、抓住人物“对话”点,先读后演  小学语文课文中,许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现的。教学时,找准人物对话的“点”让同桌之间借助拼音互评互读,然后,老师指导学生想象对话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用笔简要写在对话旁边。最后进行小组表演或班级表演展示。  例如,在《要下
为促进智障儿童生存能力发展,奠定其学习基础及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开发具有本土特色、建立在本校生源结构特点的语文校本教材,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下面以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分享我校语文校本教材的编写策略。  一、开展有效评估,为教材编写奠定基础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要评估,明确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限度的目标及拓展目标,以此确定课程目标。我们着重针对简单应答、语言模仿、语言理解、图物配
文言文俗称“古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言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爱读“古文”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智力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教师,要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做到激“情”激“趣”,在“巧”字上下功夫,把立足点从讲翻译、讲文言知识转移到指导学生多诵读上来,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合作探究,深化理解,熟读成诵,从许多优秀古诗文学习中获得思想的启迪。  一、以“读”导“学”,引导学生爱背“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