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国际原油价格连续攀升,国内成品油价格也进行了调整。油价越来越高,购买小排量汽车仿佛已经成了购买家庭用车的最佳选择。不过记者发现就在今年国内汽车销售如火如荼的时候,小排量汽车却遇到了尴尬。
一、小型车的窘境
对许多打算购买汽车的北京市民来说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选择了。上万平方米的交易场馆里各种品牌各种车型的汽车给消费者提供了充分比较和选择的机会,许多汽车业内人士把这里的销售情况看作京城车市的风向标。
根据亚市的统计,今年1至10月北京亚运村车市共销售汽车53000多辆预计今年全年将比去年多销售2万辆。然而,面对这么火热的市场行情,有的汽车经销商却打起了退堂鼓。
最早进入亚运村车市的汽车经销商王海波,他所在的公司12年来,一直以经销一汽夏利等小排量汽车为主。往年,每天的成交量大概维持在一百多台,最差的时候一天也要卖出去二三十台车。
今年不知为什么,消费者对汽车排量的喜好发生了些许改变。王海波说:“我们卖小排量汽车很费劲,而且根本没有利润可做。而大排量轿车很好卖,人们都很认可。”
据北京亚运村车市总经理苏晖提供的数据,今年以来,小排量车仅有一个品牌进入亚市的销售排行榜,其他九个品牌全部是中高档车。
市场的风向也传递到了上游的汽车生产企业。以生产小型车为主的一汽夏利公布公告:预计公司2007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较2006年同期下降50%到10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轿车同比增长25.92%,而在轿车的主要品种中,1.3升以下车型却在下滑尤其是排量在1.0升以下的微型轿车,同比下降近三成,仅占市场份额的5.8%。
眼见市场上小排量汽车销售冷淡,有人甚至预言,2010年小排量汽车将会退出中国市场。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就是在这个时候,国内一家汽车企业却投入20亿元的巨资生产新型小型车发动机。
二、20亿元的选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柳州拖拉机厂曾经是中国八大拖拉机生产厂。如今,在这个老工业企业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上汽通用五菱,还能找到不少过去的影子。一进厂区大门迎面就是1958年建厂时修建的第一幢办公楼。至今,上汽通用五菱的管理层仍在这栋老楼里办公,这在一向财大气粗的国内汽车业来说,实在难以想象。
据上汽通用五菱的总经理沈阳介绍,董事会2006年曾批准用1600万元装修这个办公楼,但他们认为,大楼可以继续用,节省了这笔投资。
就是连办公楼装修费都斤斤计较的上汽通用五菱,在前途未卜的小排量汽车发动机项目上,却舍得一下子投入20亿元,将依靠通用汽车的国际先进技术生产小排量汽车发动机,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后将达到年产35万台的生产能力。
近几年,国内汽车市场上十万元左右的中档轿车销售火爆,不少汽车企业都加大了相关项目的投入,然而上汽通用五菱却在市场份额逐年萎缩的小排量汽车项目上投入巨资 必然引来一些业内人士对这一举动的疑问。
面对疑问,沈阳毫不回避企业所面对的风险:“决策的正确与否,还没经过市场的考验。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我们的股东方做出这种战略决定,是对于我们的一种期望值。”
沈阳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的看法。眼下虽然总体暂时出现了下滑,但小排量汽车市场的一个主要细分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这个细分市场就是排量在1.0以下的微型商用车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微面”。
安邦高级分析师贺军,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汽车的消费趋势,他告诉记者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史上,微面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既可以拉人也可以载货,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从近几年的统计数字看,微型商用车的细分市场每年差不多都在以12%的速度增长。
2006年上汽通用五菱的微型商用车销售了42万辆占据了国内微车市场37.3%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微车行业的排头兵。虽然2007年里,国内汽车市场小排量汽车的份额出现了暂时的下滑,但对于“微面”,沈阳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广大农村地区还有大量高能耗低效率的运输机械在使用。我们能不能做出替代产品把市场挖掘出来?市场需求大了就有了规模,我们靠规模来解决成本问题。”
微型面包车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这并不能改变小排量汽车整体销售不旺的局面。为什么在很多地区不再受上路限制的小型车,在2007年出现下滑的情形呢?消费者真的对小排量车不感兴趣吗?
三、众口说小车
多年销售小排量汽车的王海波评价说前些年有些国产小排量汽车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不是空调不行了,就是音响不行了。厂家发来车,我们查车的时候,甚至会发现安全带的卡扣没有装,露一个大螺丝。”
近几年,国产小排量车的质量有很大提高,不少小型车厂家也把在高端市场积累的新技术,新车型逐一推入到市场,但许多消费者对小型车总体的印象还没有一下子转过来。他们认为“一是太小,二是质量让人不太相信。”
在每年的车展上,各家汽车厂商都会推出多款靓丽时尚的中高档轿车,相比之下,国产小排量汽车的新车明显少,这也让许多消费者暂时放弃了买小车的打算。
而消费者不选择小排量汽车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型车虽然节能环保,但是没有使用的优惠政策、养路费、车船税、停车费没一个比大车便宜。
小排量汽车要重新赢得市场,需要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 需要厂家不断推陈出新,也需要政府给予小型车更多的优惠政策。
四、“限小”之路
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出《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并对汽车消费税做出了调整。北京等一些地区也纷纷放开了对小排量车的上路限制。不平等待遇解除之后,不少业内专家预测,2006至2010年国内低端微车市场每年将有15%至18%的增幅,预计到2010年,全国销量将超过150万辆。然而,就在2007年7月,上海将要再次对小排量汽车进行限制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市场。
根据上海质监局公布的《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技术条件》小排量汽车的最高设计车速,升功率,排放等8项指标都有了新的标准。有市场分析机构预测,认为目前市场上将会有六成车型不符合标准,从而退出上海市场。然而考虑到目前国产小排量汽车的具体情况,不少业内人士也对正在酝酿当中的技术标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北京安邦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贺军坦言:“整体来讲,这些指标是比较严厉。但是如果过于严厉,使得将近一 半或者是60%的微型车都被排斥在市场之外,这个政策是值得商榷的。”“它的主要问题,就是提出了很高的标准,但是没有鼓励政策。比如说在什么方面进行鼓励,是免税、是减税,或者在某些方面给予便利?现在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现在需要这方面的政策。在全国各地都没有相关的规定。”
就在几天前,上海市有关部门公开表示,这次出台的相关标准,仅是作为推荐型标准,并不会强制实施,对不符合“条件”的车型也不会有大的影响。不过,换个角度来看,上海的“二次限小”也在鼓励生产厂家,要想让小排量汽车真正成为中国家庭的国情车,就要顺应不断提高的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自身品质。在这次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小排量汽车的品质比拼已经悄然拉开了大幕。
五、小车的明天
在长安汽车的研究部门,记者看到代表长安汽车未来发展理念的一款小排量概念车。负责研发项目的詹樟松告诉记者 明年将有新的小排量车型推向市场。
上汽通用五菱刚刚下线不久的代表国际先进技术的新款发动机,也将是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法宝。
小排量汽车激烈竞争的动力 不仅来自上述两家微车生产商,今年11月,国内排名第一的越野车生产企业——长城汽车也宣布杀入小排量汽车市场。刚刚拿到轿车“准生证”的长城汽车,早在2006年就已经推出了4款小排量样车,准备在国内小排量汽车市场分得一块蛋糕。
“我们现在也是在追求小排量、高性能、高安全性、高舒适性,实质上就好像我们的很多产品一样,虽然它体积小但是它的技术含量反而要高。”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毫不掩饰,进入轿车领域的目标就是小排量汽车。
记者了解到,2008年国内汽车市场上,长安,上汽通用五菱,长城,东风、吉利等企业都将针对不同特征的消费者推出各自的小排量汽车,争取在细分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比方说我们展出了一款叫迷你SUV1.3升的排量还有一些小排量的跑车。凡是大车有的功能我们的小车都要有,让大家少花钱,满足更多的享受,满足更多的功能需求。”魏建军这样向记者描绘着他眼中的小排量车的发展方向。
安全,节能、舒适,采访中不管是汽车厂商还是想要购车的消费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这三个词。自然,这也将是国产小排量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眼下,政府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因此,小排量汽车也必将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一、小型车的窘境
对许多打算购买汽车的北京市民来说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选择了。上万平方米的交易场馆里各种品牌各种车型的汽车给消费者提供了充分比较和选择的机会,许多汽车业内人士把这里的销售情况看作京城车市的风向标。
根据亚市的统计,今年1至10月北京亚运村车市共销售汽车53000多辆预计今年全年将比去年多销售2万辆。然而,面对这么火热的市场行情,有的汽车经销商却打起了退堂鼓。
最早进入亚运村车市的汽车经销商王海波,他所在的公司12年来,一直以经销一汽夏利等小排量汽车为主。往年,每天的成交量大概维持在一百多台,最差的时候一天也要卖出去二三十台车。
今年不知为什么,消费者对汽车排量的喜好发生了些许改变。王海波说:“我们卖小排量汽车很费劲,而且根本没有利润可做。而大排量轿车很好卖,人们都很认可。”
据北京亚运村车市总经理苏晖提供的数据,今年以来,小排量车仅有一个品牌进入亚市的销售排行榜,其他九个品牌全部是中高档车。
市场的风向也传递到了上游的汽车生产企业。以生产小型车为主的一汽夏利公布公告:预计公司2007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较2006年同期下降50%到10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轿车同比增长25.92%,而在轿车的主要品种中,1.3升以下车型却在下滑尤其是排量在1.0升以下的微型轿车,同比下降近三成,仅占市场份额的5.8%。
眼见市场上小排量汽车销售冷淡,有人甚至预言,2010年小排量汽车将会退出中国市场。不过,令人不解的是就是在这个时候,国内一家汽车企业却投入20亿元的巨资生产新型小型车发动机。
二、20亿元的选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柳州拖拉机厂曾经是中国八大拖拉机生产厂。如今,在这个老工业企业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上汽通用五菱,还能找到不少过去的影子。一进厂区大门迎面就是1958年建厂时修建的第一幢办公楼。至今,上汽通用五菱的管理层仍在这栋老楼里办公,这在一向财大气粗的国内汽车业来说,实在难以想象。
据上汽通用五菱的总经理沈阳介绍,董事会2006年曾批准用1600万元装修这个办公楼,但他们认为,大楼可以继续用,节省了这笔投资。
就是连办公楼装修费都斤斤计较的上汽通用五菱,在前途未卜的小排量汽车发动机项目上,却舍得一下子投入20亿元,将依靠通用汽车的国际先进技术生产小排量汽车发动机,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后将达到年产35万台的生产能力。
近几年,国内汽车市场上十万元左右的中档轿车销售火爆,不少汽车企业都加大了相关项目的投入,然而上汽通用五菱却在市场份额逐年萎缩的小排量汽车项目上投入巨资 必然引来一些业内人士对这一举动的疑问。
面对疑问,沈阳毫不回避企业所面对的风险:“决策的正确与否,还没经过市场的考验。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我们的股东方做出这种战略决定,是对于我们的一种期望值。”
沈阳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的看法。眼下虽然总体暂时出现了下滑,但小排量汽车市场的一个主要细分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这个细分市场就是排量在1.0以下的微型商用车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微面”。
安邦高级分析师贺军,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汽车的消费趋势,他告诉记者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史上,微面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市场地位,既可以拉人也可以载货,非常适合中国的国情。从近几年的统计数字看,微型商用车的细分市场每年差不多都在以12%的速度增长。
2006年上汽通用五菱的微型商用车销售了42万辆占据了国内微车市场37.3%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微车行业的排头兵。虽然2007年里,国内汽车市场小排量汽车的份额出现了暂时的下滑,但对于“微面”,沈阳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广大农村地区还有大量高能耗低效率的运输机械在使用。我们能不能做出替代产品把市场挖掘出来?市场需求大了就有了规模,我们靠规模来解决成本问题。”
微型面包车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这并不能改变小排量汽车整体销售不旺的局面。为什么在很多地区不再受上路限制的小型车,在2007年出现下滑的情形呢?消费者真的对小排量车不感兴趣吗?
三、众口说小车
多年销售小排量汽车的王海波评价说前些年有些国产小排量汽车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不是空调不行了,就是音响不行了。厂家发来车,我们查车的时候,甚至会发现安全带的卡扣没有装,露一个大螺丝。”
近几年,国产小排量车的质量有很大提高,不少小型车厂家也把在高端市场积累的新技术,新车型逐一推入到市场,但许多消费者对小型车总体的印象还没有一下子转过来。他们认为“一是太小,二是质量让人不太相信。”
在每年的车展上,各家汽车厂商都会推出多款靓丽时尚的中高档轿车,相比之下,国产小排量汽车的新车明显少,这也让许多消费者暂时放弃了买小车的打算。
而消费者不选择小排量汽车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型车虽然节能环保,但是没有使用的优惠政策、养路费、车船税、停车费没一个比大车便宜。
小排量汽车要重新赢得市场,需要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 需要厂家不断推陈出新,也需要政府给予小型车更多的优惠政策。
四、“限小”之路
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出《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并对汽车消费税做出了调整。北京等一些地区也纷纷放开了对小排量车的上路限制。不平等待遇解除之后,不少业内专家预测,2006至2010年国内低端微车市场每年将有15%至18%的增幅,预计到2010年,全国销量将超过150万辆。然而,就在2007年7月,上海将要再次对小排量汽车进行限制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市场。
根据上海质监局公布的《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技术条件》小排量汽车的最高设计车速,升功率,排放等8项指标都有了新的标准。有市场分析机构预测,认为目前市场上将会有六成车型不符合标准,从而退出上海市场。然而考虑到目前国产小排量汽车的具体情况,不少业内人士也对正在酝酿当中的技术标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北京安邦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贺军坦言:“整体来讲,这些指标是比较严厉。但是如果过于严厉,使得将近一 半或者是60%的微型车都被排斥在市场之外,这个政策是值得商榷的。”“它的主要问题,就是提出了很高的标准,但是没有鼓励政策。比如说在什么方面进行鼓励,是免税、是减税,或者在某些方面给予便利?现在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现在需要这方面的政策。在全国各地都没有相关的规定。”
就在几天前,上海市有关部门公开表示,这次出台的相关标准,仅是作为推荐型标准,并不会强制实施,对不符合“条件”的车型也不会有大的影响。不过,换个角度来看,上海的“二次限小”也在鼓励生产厂家,要想让小排量汽车真正成为中国家庭的国情车,就要顺应不断提高的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自身品质。在这次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小排量汽车的品质比拼已经悄然拉开了大幕。
五、小车的明天
在长安汽车的研究部门,记者看到代表长安汽车未来发展理念的一款小排量概念车。负责研发项目的詹樟松告诉记者 明年将有新的小排量车型推向市场。
上汽通用五菱刚刚下线不久的代表国际先进技术的新款发动机,也将是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法宝。
小排量汽车激烈竞争的动力 不仅来自上述两家微车生产商,今年11月,国内排名第一的越野车生产企业——长城汽车也宣布杀入小排量汽车市场。刚刚拿到轿车“准生证”的长城汽车,早在2006年就已经推出了4款小排量样车,准备在国内小排量汽车市场分得一块蛋糕。
“我们现在也是在追求小排量、高性能、高安全性、高舒适性,实质上就好像我们的很多产品一样,虽然它体积小但是它的技术含量反而要高。”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毫不掩饰,进入轿车领域的目标就是小排量汽车。
记者了解到,2008年国内汽车市场上,长安,上汽通用五菱,长城,东风、吉利等企业都将针对不同特征的消费者推出各自的小排量汽车,争取在细分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比方说我们展出了一款叫迷你SUV1.3升的排量还有一些小排量的跑车。凡是大车有的功能我们的小车都要有,让大家少花钱,满足更多的享受,满足更多的功能需求。”魏建军这样向记者描绘着他眼中的小排量车的发展方向。
安全,节能、舒适,采访中不管是汽车厂商还是想要购车的消费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这三个词。自然,这也将是国产小排量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眼下,政府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因此,小排量汽车也必将驶上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