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初中的英语也将渗透传统文化作为主要教学任务之一,保证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因此,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教学材料中的道德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不同国家文化的同时也能加深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英语教学 初中 有效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29
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在备课时深入挖掘教学材料,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促使学生使用英语介绍本国的传统文化特点。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可以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促进英语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现状
1.在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多元化的创新。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教学材料是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教材材料的编辑,更注重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和生活元素,以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学材料的更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因为语言的差异问题,现行的初中英语教学材料中很少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知识,多数都是西方的历史文化与风俗民情介绍。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逐渐对西方国家文化产生了更多了解,而对于本国的传统文化的认识却逐渐模糊,长时间处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不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教师课堂教学不重视传统文化的延伸及渗透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材料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淡化,教师在教学过程有时也对其淡化。文化的传播需要语言的支持,许多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直都在专注讲解英语知识点,反复对学生强调语法、单词各种使用方法,却没有告诉学生使用原因是什么,教师没有重视通过语言的形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都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掌握英语的相关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虽然可以熟练地解题,但是却不能将英语灵活地运用的实际生活中,这就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二、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途径
1.初中英语教师需要端正教学态度
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需要端正教学态度,深入了解以及认识到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开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端正其学习态度,保持一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只有让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才可以使其真正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英语核心素养。
2.深入挖掘教学材料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充分的了解,挖掘教学材料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德育方面的教育资源,结合现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价值,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英语课才能体现它的教学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显中国传统文化,將其与英语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注重中西文化的对比性学习,同时也要强化中西传统文化的对比教学。比如,学习西方国家节日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进行对比介绍,促使学生在了解西方国家节日的同时加深对本国传统节日的认知。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传承民族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其文化素养,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都业振《谈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年第24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英语教学 初中 有效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8.029
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在备课时深入挖掘教学材料,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促使学生使用英语介绍本国的传统文化特点。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可以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促进英语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现状
1.在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多元化的创新。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教学材料是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教材材料的编辑,更注重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和生活元素,以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学材料的更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因为语言的差异问题,现行的初中英语教学材料中很少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知识,多数都是西方的历史文化与风俗民情介绍。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逐渐对西方国家文化产生了更多了解,而对于本国的传统文化的认识却逐渐模糊,长时间处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不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教师课堂教学不重视传统文化的延伸及渗透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材料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淡化,教师在教学过程有时也对其淡化。文化的传播需要语言的支持,许多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直都在专注讲解英语知识点,反复对学生强调语法、单词各种使用方法,却没有告诉学生使用原因是什么,教师没有重视通过语言的形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都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掌握英语的相关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虽然可以熟练地解题,但是却不能将英语灵活地运用的实际生活中,这就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二、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途径
1.初中英语教师需要端正教学态度
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时,需要端正教学态度,深入了解以及认识到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开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端正其学习态度,保持一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只有让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才可以使其真正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英语核心素养。
2.深入挖掘教学材料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充分的了解,挖掘教学材料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德育方面的教育资源,结合现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价值,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英语课才能体现它的教学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显中国传统文化,將其与英语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注重中西文化的对比性学习,同时也要强化中西传统文化的对比教学。比如,学习西方国家节日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进行对比介绍,促使学生在了解西方国家节日的同时加深对本国传统节日的认知。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传承民族精神,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其文化素养,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都业振《谈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结合》,《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