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无恙,你且通行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nd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S是一名高一学生,具有典型的人际交往障碍特征,辅导者通过无条件积极关注,支持了解S的内心世界,通过沙盘、团体工作坊等形式,咨询者引导S走出人际障碍的阴影,慢慢融入了新的班级。
  〔关键词〕人际交往障碍;高中生;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9-0052-04
  “喂,你的东西给我吃点。”自修课上,S忽然伸出手,向正在做作业的同桌要薯片。同桌被吓了一跳,S浑厚的男低音把前排的两个同学吸引过来,他们看看S,扭头议论了起来。同桌显然是被吓到了,还没掏出薯片,就被S抢了过去。“太莫名奇妙了。”同桌下课后又去找班主任要求换位置,这样的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公认“好脾气”的同桌,显然已经对S的“交际方式”忍无可忍了。
  一、背景资料
  当S的妈妈和班主任找到我时,请求我和S结对时,是在S的高一第二学期。
  S成长于单亲家庭,由妈妈抚养长大。进高中前成绩较好,但是从小一直没有朋友。妈妈的关注重点在孩子的学习上,成绩的优秀掩盖了S人际交往的问题。到了高中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S出现入学不适应、学习表现不佳等各种情况。学习退步和回家彻夜玩游戲,让妈妈在和班主任沟通中发现“孩子在班级里没有朋友”。原来,孩子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人,而且现在“同学都不想和他走近”。妈妈告诉我,孩子在家里基本和亲戚朋友不来往,和妈妈说话不超过三句,态度凶狠。当妈妈责怪他说话没礼貌时,S回应“那还不是和你学的吗?”妈妈和孩子基本无法沟通。
  S的班主任告诉我,班主任问他问题时,基本就是他先沉思半晌,然后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实在想不出来”“可能他们是这样想的吧……我不知道”;和S交流,感觉他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对同学之间的交往、感受他人的情感情绪,是非常缺乏的;在班级里通常默不作声,一有事情就大呼小叫,让同学们非常讨厌;和别人打招呼,会重重地拍打别人的肩膀。
  二、个案评估与分析
  从家长和老师反映的情况看,S是典型的人际交往障碍学生:(1)人际交往技能发展迟滞,不知道如何和他人交往。和同龄人比较,S的交往技能处于小学高段到初中的水平。S在交往中采用呼叫、抢夺的形式,幼稚无礼,容易招人反感;(2)对人际关系不敏感,人际交往体验差。我们可以推测S在成长过程中,不会察言观色,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交往方式,在同伴中自然不受欢迎,时常遭冷落、排挤,却不自知,同学们自然离他远远的;(3)批判和说教型的母子沟通成为主要交往形式。作为单亲母亲,妈妈以各种艰难困苦或以爱为名义的期望要求裹挟着S。S从小学习的是妈妈批判型的表达方式,从青春期开始母子冲突一直不断,到了高中“心理断乳期”,S选择了“话不过三句”,拒绝与妈妈交流。
  三、辅导目标的确定
  对于S,我在和他交流时并没有把“培养主动交往的技能”作为辅导目标,而是先去平衡他的社会支持系统。据心理学研究,一个人能否从重创中恢复,40%取决于他是否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个完整的高中生校园支持系统主要由亲人、同学、老师组成社会支持“铁三角”构成。在铁三角中,亲人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同学提供情感支持和学业帮助,老师提供情感支持和学业指导。人的精力有限,对于社会支持系统的主观幸福感体验,是动态平衡的。某方面的幸福感体验削弱,势必要求从其他方面增强。如果孩子从三个部分都不能感受到支持,就很有可能发生极端事件。
  所以孩子如果在同学交往方面体验到孤单,就需要从家庭和老师处增加社会支持感。相对而言,人际交往障碍的孩子不会主动和老师交往,所以这时候家长一定要给予支持。并且,家庭支持是应该充满鼓励的、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批判性的。
  对于孩子的母亲来说,我要求她配合做好:(1)丰富母子沟通内容,不总是以学习为谈话中心。(2)在人际认知上,将孩子作为一个初中生,教育孩子学会“文明、尊重、适度”的基本交往技能。(3)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做好各种不良行为发生的准备,先让自己“柔软”下来。
  对于班主任,我们商定继续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并且鼓励班级热心同学包容、支持S。
  在做好S的社会支持系统平衡后,我开始着手接近、了解S的内心世界,希望在他成长的道路中能帮到他。
  四、初次见面:给你一个安全的沙世界
  我邀请S来到我的办公室,面对沉默的他,我们的第一次谈话在沙盘室里进行。
  “这是一个你心中的世界,沙子为陆地,蓝色为海洋,你可以用沙具拼出你的世界。”我简单地和他说明了操作方法。他略显尴尬,迟疑地看着我,我告诉他,这里足够安全,没有人会打扰他创造他的世界。我和他说,这些沙子来自舟山的各个沙滩,有朱家尖的、桃花岛的、六横的、花鸟岛的、高亭的……都是我们的同学从家乡的海滩里收集起来的,这里也有来自他出生地的沙子。在他手触碰到柔软的沙子的一瞬间,我能感觉到他和家乡的那片土地的联结。而这个联结,能够让我更了解他。
  树木、蜘蛛、蜥蜴、青蛙、蛇、船……造型、增加、修改、移位……二十多分钟过去了,他的世界完成了。
  这是一个大海中的小岛,岛上树木林立,蛇虫遍地,有一个半掩的人,努力伸手向前,呼喊求救。他的周围是虎视眈眈的两栖动物。很远处,在大海里,有船经过。不知道船里的人能否听到他的求救,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可以离开这个岛。
  我让S给这个场景起个题目,他说:“囚。”
  “岛上这个人是谁?”
  “可能是我,也可能只是一个陌生人。不知道!”他的大嗓门吓了我一跳。
  “这个人现在的感受怎样?”我平复了下自己的情绪。
  “我感觉不出来。可能是有点害怕。”
  我和他对他的作品进行了长谈。   “你心中最好的岛是怎样的?”
  “T岛,我老家。”
  “为什么?”
  “有一个好朋友。可是现在他去别的学校了,他家也搬走了。”
  我慢慢去了解S。建立信任,是我们认识的第一步。
  在这次交流中,我也感受到了S对于同伴关系的强烈愿望。只是他的友谊观还停留在以前,甚至小学——放学周末一起玩,玩乐不分彼此,你的就是我的;去结交成绩比自己差的同学,这样没有压力;对于朋友的人品有很高的要求,道德标兵是最好的。这样的友谊观来自他好友的特质,但是到高中后,好朋友和他分开了,而他还是按照这样的要求寻找新朋友。他发现进入高中,好多同学成绩都比自己好,玩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游戏。S的朋友观,在高中没有办法帮他找到适合他的朋友。他的价值观就像没有发育的果实,不适应高中这片土壤。
  五、成长助力:给你稳定的社会支持
  S愿意定期来接受咨询,我也成为他社会支持中的一部分。同伴关系尚未改善、家庭关系还在重新构建中,作为他的成长导师,我理当加强我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我让他参加了关于人际交往的学生团体小工作坊,和对成长有困惑的其他学生在一起,让他听听别人的內心世界,看到生命的精彩与矛盾,也让他尝试表达自己,虽然很多时候他还是词不达意,大大的嗓门也不时吓到其他同学,让某些同学感到厌恶。作为团体的引领者,我引导孩子们去关注自己对他的接纳和排斥的心理来源,我也提供“如何好好说话”的范本给S。第三次团体辅导时,大家已经对他“蹩脚”的交流方式习惯了,都会礼貌性地指出,或者示范给他。
  我让妈妈和S一起进行了家庭治疗。在心理咨询室里,我用萨提亚的沟通姿势理论帮助妈妈和S认清了自己的沟通模式。当S用手指对着妈妈的脑门时,妈妈的眼泪忽然就下来了,而S告诉我他指向妈妈脑门的一瞬间,心里五味杂陈:自己是一个爱指责的人,在和妈妈争吵时,老是埋怨妈妈只教会了他指责别人。两个爱指责的人,在同一个屋檐下,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而中间没有可以诉说的其他人。家庭结构的缺失,没有让母子紧紧团结在一起,反而恶化了他们的关系。这是一条需要彼此共同努力和不求回报的漫漫长路。
  我也了解到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帮助S:安抚了S同桌的情绪;让班级心理委员记录S的行为表现,并及时与他沟通;邀请S做班级跑操领队,因为他嗓门大;让S协助卫生委员做好值日任务的分配和实施,等等。
  我相信任何一个孩子都有起步前行的动力,只要我们愿意在他身后推着他前进,只要我们不放弃,他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接纳自己,融入社会。
  六、成长契机:问题指向更大的改变
  一天临近放学,S匆匆地来找我,进办公室的那一瞬间,他脸上抑制不住的悲伤把我吓了一跳。
  “老师,您有时间吗?我感觉好难过。”
  我安顿他坐下。
  “我同桌这几天都不怎么搭理我。”他啜泣了。原来同桌和其他人去参加篮球赛,因为忙于训练,没太多时间和他在一起。我有点暗喜,S已经有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了,而且他对这段关系很看重。
  “我刚才做作业,越想越觉得委屈,就跑出来,跑到你这边来了。”S有点不好意思。我想像着一个男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从班级里跑出来,一边跑一边流泪的样子。
  “你一定很委屈。”我安慰他。
  “老师我该怎么回去啊?我回不去。我觉得自己有点丢脸。”
  “你觉得自己丢脸?”
  “嗯,同学们会对我有想法,觉得我‘作’,觉得我脾气差,觉得我不好相处。”
  我本想安慰他几句,但看看他丧气的样子,就说:“晚自修去上的吧?”“当然了。”“那试试看,现在不做什么,等下吃了饭就这样回去了再看其他同学的反应?”“这也行?”“当然。”
  我打消了他在我这里寻求庇护的念头,决定“赶”着他走。我也知道他的心情一定是七上八下的。
  过了几天,他参加小团体工作坊时讲了这件事。他告诉我们,那天晚上,同学们该干吗干吗,同桌还是继续拿他的习题抄笔记,还给他带了一瓶可乐。“大家可能对我见怪不怪了吧,嘿嘿。”他有点尴尬地笑着。工作坊里有一个孩子说:“我们都太忙,忙得忘记其他人在做什么,但是情绪的记忆却一直在。所以和我们在一起时,就多留下点快乐的情绪吧。”那一刻,S似乎能感受到别人,能同步伙伴们的心情了。他点了点头。
  S在交往中特别重视自己的感受,分不清自己的需要和别人的需要,敏感、自责。比如,我在别人心目中是怎样的?别人喜不喜欢我?他为什么没有像我一样,这么看重我?大量的负面自我评价、偏激的观念,甚至讨好别人的思维,形成一个怪圈。对于S出现的新问题,我把接下来的辅导目标锁定在降低他的人际交往焦虑、提高交往自信上。具体来说,在以下两方面帮助他形成正确的认知:(1)与别人相处时,相信自己是被他人喜欢的;(2)自己单独一个人时,相信自己仍然被他人喜欢着。这将是我接下去要帮助他调整的方向。
  七、结 语
  对S人际关系的成长辅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看到他在慢慢融入班级,但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他像极了一个迷路的小孩,在大龄孩子的世界中彷徨迷茫。我只能扶着他?过人生的河流,让他小心试探脚底的石头是不是够坚实,是不是会硌脚。假使他不慎摔跤,我都会伸出手,笑着对他说:“来,别着急,我一直都在你身边。前方无恙,你且通行。”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中学,舟山,3161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其他文献
笔者近期做了题为“目前生猪市场行情较好,为何不养猪”的采访,受访者涵盖养殖企业、生猪养殖合作社、养殖户等。受采访的养殖企业高管认为,首先面猪瘟及其影响尚未消失;其次猪场选址要在偏远的农村,现在耕地、生态政策严格,场地难找,建场投入也很大;再次,如果收购农户散养猪,数量、质量难达到要求。而且养殖农民很难打交道,年初就生猪收购达成一致,年尾就不一定了。受采访的合作社社长认为,在本地大家商议建个小养殖场
〔关键词〕心理辅导课;适应性;体验性;中学  根据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中对心理课的定义和总目标进行描述,心理课的课程安排和评价标准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不作为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程,心理课应以活动体验为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再从切身的体验中领悟,并练习在某些特殊情景下的反应范式,以作为实际生活中类似情景的参照,并迁移到不同的生活情景中。以往研究表明体验性学习对教学有至关重要的
199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成立了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更好发挥委员们的作用,明确职责,在委员会换届之际,咨询委员会更名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  我受新老委员会的委托,向这次大会汇报如下几个问题: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十年工作回顾    在教育部领导的关怀与领导下,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直接关心与指导下,委员会先后在北京、上海
〔摘要〕高三学生小淇存在着很多心灵的噪音,比如“我一定要考上好大学”的認知融合,“我高三考试越来越差,我害怕考不上好大学,我害怕补习没有效果”等概念化的过去与恐惧化的将来等,导致她无法专注于学习,持续焦虑。通过ACT的正念与接纳的过程、承诺与行为改变的过程,让小淇具备充分有效的接触当下的能力,学会关注当下、觉察身心,并与焦虑情绪共处,进而为实现明确的目标和价值在行为上做出改变或持续不断的努力,即提
〔关键词〕情绪管理;班主任;界限;愤怒  “今天我找XX谈话后,他从后门进教室,把门嘭地一关,气死我了,我立马让他重新把门关一下,第二次他没敢关重。”同事一回到办公室就说。  同事的话让我不由地想起了几天前,我找我们班YY同学谈话的事情,起因是YY晚自习时爱讲话。YY是我班团支书,以前因为讲话问题找他谈过一次,因此这次找他谈,我明确地表达了我的意思:一是因为他是班委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二是因为就讲话
一九四八年生于中国上海的裴宜理,是二○○七年六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一八四五——一九四五年)》(以下简称《华北》)一书的作者。作为少有的女性学者,她以崭新的研究视角、新颖的概念建构和恰当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的一个关键区域为什么经常发生农民叛乱这个问题,给予了清新、严密、合理的解释。  《华北》以发生在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中期淮北地区的农民反抗运动——捻军、红枪会和共产主义革命—
〔关键词〕“逆行者”;抗疫;心理班会;初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8-0017-03  【活动理念】  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中学阶段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实现自我同一性,处理好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在特殊疫情环境下,懵懂的青少年对疫情认知不到位,在增加防范意识的同时,极易产生过度焦虑等负面情绪,难以处理对内、
编者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自2000年9月创办以来,截止2009年6月,发表文章2838篇,出版131期。本刊刊登文章全国各地区统计见P46表1。  1.关于十年总计篇数。从表1最右侧“十年总计篇数”看,江苏、北京、浙江、广东、山东分别排在前5位,篇数合计1495篇,占全国各地区发表文章总计篇数(2838篇)的53.33%。  2.关于排序在前三位的地区。江苏省是唯一连续十年保持排序在前3位的
〔摘要〕学生小浩(化名)已经上六年级,但仍然像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一样,整天都在想自己的妈妈。每天要打好几个电话给他的妈妈,如果妈妈不接他的电话,他就会疯狂地一直按号码。平时上课或者考试因为想妈妈而经常分心,每次考完试剩下的时间他就在草稿纸上写满了想念妈妈的字句。由于过分想念妈妈,导致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滑坡。平时的他总是郁郁寡欢,脸上很少有笑容,不跟其他同学交往,经常独来独往。心理教师运用空椅子技术
〔摘要〕学生在学习以及生活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家庭原因造成的。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越来越焦虑,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与过于关注学习的母亲很容易产生冲突。尝试召开每周一次的家庭民主会议,在会议上家庭成员可以相互帮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平时不能随意批评指责人。这种做法能够有效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关键词〕家庭教育;民主生活会;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