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十二五”规划的逐渐明晰,职工对加强和改善民生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越来越充满信心。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加,职工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表现出多元化的思想状态。
职工的思想意识表现
职工思想中的思想意识表现在:首先是,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感增强了。广大职工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同时也使多数职工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改革的成果表示满意。第二,对企业命运的关切度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他们关心企业,期盼企业加快发展,真正做大做强。能清醒认识到只有企业生产经营好了,职工收入才能逐步提高。职工对企业前途的关心能同自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应该说与前些年相比,今天的职工更加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关心市场的需求,更加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了。第三,政治参与意识加强,对国家大事更加关注。近年来,广大职工对重大的政治事件都表示出极大的关注。他们对当前国际形势十分关注,对国家对外政策以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更加关切。从职工思想的反映可以看出,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到,只有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和地位。
职工的消极思想表现
职工表现出来的一些消极倾向,主要有以下四种心态:一是充满矛盾心理。处于社会变革的复杂环境中,职工的心理活动比以往更加活跃和敏感。大量新的社会现象、新事物的涌现,对职工的心理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对待改革的态度上,产生既盼又怕的矛盾心理;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去承担风险;在劳动用工上,他们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在就业环境上,他们既满足于国有企业的稳定性和优越性,又向往股份制企业的高收入和高福利。总之,职工既有安全感和荣誉感,又有自卑感和失落感。二是失衡心理。由于新旧体制同时并存,发展极不平衡。有些改革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或者政策不延续,使职工心理“落差”较大,造成心理失衡。同时,部分职工认为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对国有企业的有关具体情况考虑得还不够,医疗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无一不在加重企业职工的负担,产业工人付出的改革成本过高,这也是造成职工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依赖心理。在国有企业,也有一部分职工存在着依赖心理。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十分严重,大一统的观念较强。思想不够解放,因循守旧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四是忧虑心理。由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部分职工对此非常忧虑,同时,社会腐败、物价飞涨、贫富分化、造假制假、诚信缺失等诸多社会问题,也令一些职工十分忧虑。
总之,职工的消极文化心态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改革中存在的某些失误,也有职工思想观念上的偏见;既有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又有职工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既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职工认识上的局限;既有政策上的问题也有现实中的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客观方面的影响。
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的办法
大量的事实表明,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但还未完全到位,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在新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职工的思想最为活跃,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态,必须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果不良心态不能得到有效干预,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会积淀成社会发展的阻力,进而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使职工排除心理障碍,化解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平衡。
首先,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努力提高其素质。通过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信仰、信念的教育,帮助职工增强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通过培训班、讲座、定向培训等方式和劳动竞赛、技术创新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大力提高职工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素质。
其次,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不断研究职工思想变化的规律,把握思想脉博,及时抑制职工的消极情绪。与此同时,注意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职工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让职工有张有弛,生活乐观开朗,保持良好的心境。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和文体活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促进企业发展。各级领导和机关部室要进一步加强和转变工作作风,多深入基层,多增加一些与职工进行沟通的渠道,与职工做好思想沟通。
第三,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优化企业环境。企业通过正确的舆论、良好的风气、规范的要求对职工进行长期的影响,使职工逐渐适应群体的要求,促进职工个体行为与群体趋向保持一致。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搭建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平台,以调动和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通过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相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要做到了解人、关心人,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在对职工因生活困难时所产生的不满情绪给予及时疏导的同时,更要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
职工的思想意识表现
职工思想中的思想意识表现在:首先是,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感增强了。广大职工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同时也使多数职工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改革的成果表示满意。第二,对企业命运的关切度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他们关心企业,期盼企业加快发展,真正做大做强。能清醒认识到只有企业生产经营好了,职工收入才能逐步提高。职工对企业前途的关心能同自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应该说与前些年相比,今天的职工更加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关心市场的需求,更加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了。第三,政治参与意识加强,对国家大事更加关注。近年来,广大职工对重大的政治事件都表示出极大的关注。他们对当前国际形势十分关注,对国家对外政策以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更加关切。从职工思想的反映可以看出,大多数职工都能认识到,只有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威望和地位。
职工的消极思想表现
职工表现出来的一些消极倾向,主要有以下四种心态:一是充满矛盾心理。处于社会变革的复杂环境中,职工的心理活动比以往更加活跃和敏感。大量新的社会现象、新事物的涌现,对职工的心理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对待改革的态度上,产生既盼又怕的矛盾心理;在利益分配上,他们既厌恶“大锅饭”,又怕打碎“大锅饭”去承担风险;在劳动用工上,他们既想参与竞争,又怕在竞争中被淘汰;在就业环境上,他们既满足于国有企业的稳定性和优越性,又向往股份制企业的高收入和高福利。总之,职工既有安全感和荣誉感,又有自卑感和失落感。二是失衡心理。由于新旧体制同时并存,发展极不平衡。有些改革的配套政策尚不完善,或者政策不延续,使职工心理“落差”较大,造成心理失衡。同时,部分职工认为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对国有企业的有关具体情况考虑得还不够,医疗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无一不在加重企业职工的负担,产业工人付出的改革成本过高,这也是造成职工心理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依赖心理。在国有企业,也有一部分职工存在着依赖心理。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十分严重,大一统的观念较强。思想不够解放,因循守旧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四是忧虑心理。由于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部分职工对此非常忧虑,同时,社会腐败、物价飞涨、贫富分化、造假制假、诚信缺失等诸多社会问题,也令一些职工十分忧虑。
总之,职工的消极文化心态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改革中存在的某些失误,也有职工思想观念上的偏见;既有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又有职工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既有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职工认识上的局限;既有政策上的问题也有现实中的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问题也有客观方面的影响。
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的办法
大量的事实表明,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但还未完全到位,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各种利益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在新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职工的思想最为活跃,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态,必须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如果不良心态不能得到有效干预,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会积淀成社会发展的阻力,进而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使职工排除心理障碍,化解心理矛盾,保持心理平衡。
首先,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努力提高其素质。通过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信仰、信念的教育,帮助职工增强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通过培训班、讲座、定向培训等方式和劳动竞赛、技术创新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大力提高职工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素质。
其次,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不断研究职工思想变化的规律,把握思想脉博,及时抑制职工的消极情绪。与此同时,注意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职工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让职工有张有弛,生活乐观开朗,保持良好的心境。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和文体活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促进企业发展。各级领导和机关部室要进一步加强和转变工作作风,多深入基层,多增加一些与职工进行沟通的渠道,与职工做好思想沟通。
第三,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优化企业环境。企业通过正确的舆论、良好的风气、规范的要求对职工进行长期的影响,使职工逐渐适应群体的要求,促进职工个体行为与群体趋向保持一致。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搭建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平台,以调动和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通过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与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相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要做到了解人、关心人,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在对职工因生活困难时所产生的不满情绪给予及时疏导的同时,更要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