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分配功能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6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通货膨胀,在我的个人体验中有两个印象深刻的细节。
  一是在1990年代中期,如果沒记错的话,是我上高二的那年,当时住校,在食堂吃饭。起初,一碗米饭5毛钱,忽然间涨到了8毛,没多久又涨到了1块。五毛的差价看似不大,但涨幅是100%。
  二是2008年我出国读书一年,回来后发现一块豆腐卖一块钱了,而就在一年前,价钱还是5毛。涨幅也是100%。
  通货膨胀,老百姓的话叫“钱毛了”,“钱不值钱了”。通胀的原因是货币发行得太多,货币的购买力取决于货币总量和财富总量的对应关系,钱印得多了,单位财富对应的货币量自然增大,物价就上涨了。对普通人来说,收入增长通常跟不上物价上涨的脚步,所以通货膨胀意味着财富蒸发,意味着过去的劳动价值积累贬值。
  但是,多发货币与财富蒸发之间的关联并非必然的。假设国家以强力规定,在货币单位上加一个零或者划掉一个零,物价上也做同样处理,那么这可以视为货币发行量忽然间增加10倍或者减少到原有量的1/10,但既没有通胀发生也没有通缩发生。
  再比如,我在食品上的开支增加了100%,如果我的收入中用于食品的部分同时增长了100%,那么食品涨价就仅是名义上的,而非实质上的,通胀也没有实际发生。
  当然这只是假设的理想状况,真实情况是,物价涨了,老百姓的收入却没有涨,或没有物价涨得快。
  可见,货币发行量的增加不是通胀的充分条件,要理解通胀,还要考虑到新增货币在社会上的流动方式。
  新增发的货币不是均匀地直接分给每个人,而是经由一定的机制(如银行贷款)先被一部分人拿到,然后再通过经济活动逐步扩散。假设既有的货币总量为x,新增数量同样为x的货币,不考虑乘数效应,在社会总财富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有产品的价格最终都将上涨一倍,即1块钱只能相当于原来的5毛钱用。但这只是最终结果,是最后一批受到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的人要面对的,第一批得到新增货币的人没有这个烦恼,他们的每一块钱贷款,在购买力上都是顶一块钱用的。直白点说,富人的钱比穷人的钱更值钱。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通胀使穷人受损、富人受益,意味着财富的逆向再分配。
  法国经济学家约尔格·许尔斯曼的话可以作为佐证:“新的货币生产,总是使最初的货币使用者受益,而使最后的使用者受损。事实上,在西方最初的货币使用者是金融市场,即银行,还有大型投资企业,而最终的受害者总是僻居乡下远离金融市场的普通民众。这是极不公平的现象。”这个道理其实是普适的,不仅适用于西方,在中国同样如此。
  根据2015全国“两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继续施行松紧适度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M2)增长的目标定在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必要时可以“略高些”。另外,在会后举行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提到他春节前刚刚在西部探访了一些贫困家庭。
  政策的张力在这里便显现出来了。为什么要增加货币供应量?为了保增长。为什么要保增长?为了把蛋糕做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财富,让更多的人生活变好。总之,政府多印钱的目的包括帮助贫困者,道理简单明了。但我们的分析也表明,货币政策有社会再分配的功能,多印钱必然使贫困者进一步遭受通胀的打击,陷入更深的相对贫困。政策应该考虑到这一点,给底层民众更多的保障。
  我们的经济工作者注意到这一矛盾了吗?是否应该认真分析这双重作用的关系?很可惜,少有人谈论这个问题。
其他文献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差不多在每一场政治斗争中都属于失败的一方。他既不像一般失败者那样大做煽情的辩护,又无意效仿胜利者、宣称已经掌握了社会进步的永恒法则。他只是基于智识上的敏感,认定“一个全新的社会要有一门新的政治科学”,随后从自己所处时代的“新”、“旧”两个方面作出观察、评判和总结。《民主在美国》:  平等、民主制及其隐忧  所谓“新”,自然是《民主在美国》(旧译《论美国的民
台海两岸是什么关系?如何维持两岸关系现状?这两个问题分别从定位和路径的维度透视了“台湾问题”在当前中美战略互疑和台湾政治激荡背景下的新形态。5月底6月初,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访美十余天,不仅参访美国智库、企业和台侨社团,而且获邀进入美国国会山庄、国务院和白宫国安会办公室与美方政界高层见面,创下了美台断交以后台湾政治人物赴美拜会的新纪录。  不过,不管蔡英文走到哪里,这两个问题可谓如影随形,不仅众多媒体
近日,围绕《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和个税起征点的争议已经说明,税收成了今日中国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无论处庙堂之上还是江湖之远,税收相关的话题总能激起最热烈的争论。争论吵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角度,也初步彰显了民意的威力。这几年,无论是增值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等,都在舆论的吵吵嚷嚷中让政府的举措带上了一丝谨慎。  但是,在征税权上,目前民意在制度层面上尚未形成刚性约束。  通过“减税”等举措藏富于民,
中产阶层追求的不仅只是一种物质地位和文化身份的象征,而且开始积极追求社会认可度。图 / 钟智  中产阶层一直都是一个含混的概念,但我们已经知道大致是哪些人了。  欧美的中产阶层,曾一度是中国中产阶层的梦想样本,但后者的孕育和成长,从骨骼到肉体,从物质到精神,其实都是根植在有鲜明的国情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土壤之中。  因此,在今天,当政治格局发生改变,经济形势出现变化,“新常态”形成并定格后,中产阶层在
3月16日,值全国“两会”进入尾声,新一届国务院领导班子及各部“掌门人”名单在万众瞩目下出炉,舆论对于下一步改革和发展的讨论进入更细致的层次。一方面,近年民众极为关注的经济增长、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腐败等问题亟需解决,改革呼声高涨却前路崎岖,任务之艰巨直接挑战新一届政府的能力与魄力。而随着大部制改革及部门职能转变的方案尘埃落定,可以确定的是,未来5年乃至10年,中央政府都必须要以一种全新的改革思维
中国希望美国尽早取消对古巴的制裁。  第七届美洲国家峰会于4月10~11日在巴拿马举行。这是2013年11月美国国务卿克里宣示“门罗主义时代已结束”之后首次美洲峰会,也是21年来古巴领导人首次出席的美洲峰会。尽管美古重开大使馆的日期未谈成,奥巴马也未当场拍板将古巴从“支恐”名单中剔除,但他与劳尔·卡斯特罗在巴拿马城的握手和闭门会晤,还是象征着美国以让步换来了“美洲的合家欢”。  不同于1823年门
据2010年官方发布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的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14亿人。这个数字,比德国、法国、英国这些科技大国中任何一国的总人口还要多。而今年2月科技部公布的数据则显示,在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51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  但量多不等于质高,庞大不等于强大。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的中国,远非人才强国。今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的“十二五”规划纲要
2013年1月19日下午3时,河南省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因强烈反对河南平坟出名、未能连任政协常委的赵克羅出现在列席名单中,再次引起媒体关注。实际上,让未连任省政协常委列席会议是按规定的“公事公办”,赵克罗告诉《南风窗》记者自己并没有去,因为“列席人员不是政协委员,且没有提案权,仅听会而已 ”。  近年来微博兴盛于中国网络,因微博“丢官”的人也越来越多,河南的赵克罗大概是最新的一位,但
7月底在夏威夷落幕的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部长级会议谈判无果而终,也未能确定下一次部长级会议时间,多少有点令人诧异。前不久奥巴马总统历经艰难取得国会赋予的“快车道权限”,使得美国政府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贸易谈判,无须担心国会以后对协定内容进行任何修改。有了这项授权,美国谈判人员曾表示 TPP 谈判可望在数周内结束,似乎对美国来说,TPP 路上最难的障碍只是国内的分权制衡体制。但最近一轮的谈判表明
图/ 阎芳  见到雪珥,我说他长得像古龙,他嘿嘿一笑说,“我比古龙要帅。”  这倒是事实。古龙有强烈的小说代入感,主要代入的是小说中的“酒鬼”,相由心生么,于是一脸的酒精味,无力、沧桑和邋遢。  雪珥在作品中也有强烈的历史人物代入感,但他力求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择机平衡,酒不及乱。要照相了,还要摸出一把梳子,理一理本来就挺整齐的头发。  非理性,无以观史,非感性,无以活史。他关于晚清的历史著作中,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