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和谐文化的普及理解起到了宣传作用,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的直接措施。这也是对于解决多元文化與一元指导文化的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公共图书馆的保障机制和优化馆藏问题,以及如何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问题。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和谐文化
1.完善保障机制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有效进行
公共图书馆的法律保障机制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图书馆事业健全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针对图书馆在信息共享中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是图书馆能无偿的为公民提供最好的服务,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无障碍阅读。尽管出现了《知识产权法》等与信息有关的法律,但是对于图书馆涉及到的问题还是无法及时到位的进行解决。所以,急需专门的部门对图书馆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最有效的保护。
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在社会运行中,影响图书馆发展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作用的原理及运行方式,是一套激励相关人员进行活动的基本准则和相应制度,即图书馆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内外在条件。首先就是资金的保障。建立公共图书馆的资金保障就是为解决图书馆的资金问题而设立的专门部门,主要以如何得到政府更多的资金支持,如何使其他部门深刻了解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并给出最大的资金支持为主要任务。
公共图书馆管理机制,涉及到政治管理、图书馆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对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的确定,优化图书馆服务等使图书馆内部满足其内部发展的各种需要。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的陈旧直接导致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的弱化,使得公共图书馆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改变公共图书馆的这种地位,就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这将成为公共图书馆管理机制的首要问题。
2.优化馆藏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资源基础
2.1加强馆藏建设丰富和谐文化建设的资源内容
公共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信息知识的收集、整理、传播、存储和开发利用的专门信息机构,是全体公民进行终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文化普及的关键场所。公共图书馆中保存着丰富的文明成果,是人类自有文字记录起不断创造积累下来的。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价值,而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与力量,必须要有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才能极大实现多种文化的融合。公共图书馆作为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具有传播知识、开发传递信息、进行社会教育、参与科学技术研究和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图书馆收藏的各种信息资源,能满足各种令业、各种职业、各种学历、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的需要,为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又可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公众提供精神食粮,从而为构建和谐文化提供资源支持。
图书馆集中了各家的言论、思想和观点,并通过公共图书馆馆员的整理与加工成为新的信息,在提供给用户。人类的精神在这里得到继承和再造。这里聚集了多种文化资源,对于和谐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强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不仅可以合理配置馆藏资源,而且可以极大丰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而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本就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公共图书馆的丰富的资源就是和谐文化建设的资源基础。由此可见,加强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就是为和谐文化建设丰富文化资源内容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持。
2.2优化馆藏结构缩小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差距
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重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馆藏评估是系统的、有序的全面的对图书馆的资源及其效用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相关度、规模、质量及分配的判断。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迅猛增长,极大地丰富了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因此,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协调好网络信息资源与纸本资源的关系,如何分配馆藏,成为优化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关键问题。因此建立一个科学而实用的馆藏评估体系迫在眉睫。只有对馆藏资源进行质量评估,才能保障公共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是否合理,才能保证馆藏质量的好坏。只有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方面的资源合理配置,才能缩小二者之间的距离。同时,在大众文化这方面的资源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摒弃那些低俗而又误导人们思想的劣质文献资源,使得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质量在较高的层次,一定意义上提升了大众文化的品味,从而也缩小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距离。因此,优化馆藏结构成为缩小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距离的有效措施。
3.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和谐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将成为各个社会和谐文化普及与文明传承的重要基础。随着图书馆服务意识的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成为焦点。只有充分认识到服务理念对于公共图书馆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深入分析并找到符合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服务理念,才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就是馆员在对读者进行服务时,要充分的尊重人的价值、适应和满足人性的需要,注重人的差异性的影响,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为读者进行服务,力求通过图书馆的服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开发人的潜力,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引导人们向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靠拢。美国著名科学家杜拉克说过:管理者是任何企业的最基本、最宝贵的财产。公共图书馆就是这样的一个管理者,图书馆的服务即使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是公民树立正确思想的指明灯。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就是一读者的信息需求为中心,积极主动的向读者提供服务。馆员在高度理解用户不同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予以极力和引导,让读者在新人、宽松、自由、舒适的环境中极大的汲取营养,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力。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本着主动服务、主动引导的为主,这就为和谐文化建设中解决多元文化与指导思想的矛盾,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用户只要在图书馆置身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都会从思想上、心理上和行动上潜移默化的受到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公共图书馆首先要让图书馆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为引导用户。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不同,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素质层次接近且较高的读者群,而公共图书馆面对的则是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服务对象。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与文化建设的互动,带来了人的价值观的巨大变革。原有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现实社会生活也孕育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价值观念。许多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群在这个各种文化碰撞激荡中,迷失了自我,导致了极端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即不和谐因素。甚至一些高素质人才因为树立了错误的思想观念而走向犯罪。公共图书馆根据不同的读者的具体问题进行引导,并通过举办一些有特定意义的培训与讲座,对和谐文化的思想进行宣传和传播,使得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和谐文化是什么,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进行和谐文化,多种文化碰撞,孰对孰错。
【参考文献】
[1]崔国芳.公共图书馆参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11).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和谐文化
1.完善保障机制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有效进行
公共图书馆的法律保障机制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图书馆事业健全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针对图书馆在信息共享中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是图书馆能无偿的为公民提供最好的服务,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无障碍阅读。尽管出现了《知识产权法》等与信息有关的法律,但是对于图书馆涉及到的问题还是无法及时到位的进行解决。所以,急需专门的部门对图书馆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最有效的保护。
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在社会运行中,影响图书馆发展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作用的原理及运行方式,是一套激励相关人员进行活动的基本准则和相应制度,即图书馆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内外在条件。首先就是资金的保障。建立公共图书馆的资金保障就是为解决图书馆的资金问题而设立的专门部门,主要以如何得到政府更多的资金支持,如何使其他部门深刻了解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并给出最大的资金支持为主要任务。
公共图书馆管理机制,涉及到政治管理、图书馆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对图书馆的管理模式的确定,优化图书馆服务等使图书馆内部满足其内部发展的各种需要。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的陈旧直接导致公共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的弱化,使得公共图书馆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改变公共图书馆的这种地位,就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这将成为公共图书馆管理机制的首要问题。
2.优化馆藏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资源基础
2.1加强馆藏建设丰富和谐文化建设的资源内容
公共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是信息知识的收集、整理、传播、存储和开发利用的专门信息机构,是全体公民进行终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文化普及的关键场所。公共图书馆中保存着丰富的文明成果,是人类自有文字记录起不断创造积累下来的。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价值,而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与力量,必须要有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才能极大实现多种文化的融合。公共图书馆作为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具有传播知识、开发传递信息、进行社会教育、参与科学技术研究和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图书馆收藏的各种信息资源,能满足各种令业、各种职业、各种学历、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的需要,为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服务,又可以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公众提供精神食粮,从而为构建和谐文化提供资源支持。
图书馆集中了各家的言论、思想和观点,并通过公共图书馆馆员的整理与加工成为新的信息,在提供给用户。人类的精神在这里得到继承和再造。这里聚集了多种文化资源,对于和谐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强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不仅可以合理配置馆藏资源,而且可以极大丰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而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本就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公共图书馆的丰富的资源就是和谐文化建设的资源基础。由此可见,加强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就是为和谐文化建设丰富文化资源内容的基础上,为其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持。
2.2优化馆藏结构缩小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差距
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重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馆藏评估是系统的、有序的全面的对图书馆的资源及其效用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相关度、规模、质量及分配的判断。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的迅猛增长,极大地丰富了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因此,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如何协调好网络信息资源与纸本资源的关系,如何分配馆藏,成为优化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关键问题。因此建立一个科学而实用的馆藏评估体系迫在眉睫。只有对馆藏资源进行质量评估,才能保障公共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是否合理,才能保证馆藏质量的好坏。只有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方面的资源合理配置,才能缩小二者之间的距离。同时,在大众文化这方面的资源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摒弃那些低俗而又误导人们思想的劣质文献资源,使得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质量在较高的层次,一定意义上提升了大众文化的品味,从而也缩小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距离。因此,优化馆藏结构成为缩小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距离的有效措施。
3.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和谐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也将成为各个社会和谐文化普及与文明传承的重要基础。随着图书馆服务意识的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成为焦点。只有充分认识到服务理念对于公共图书馆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深入分析并找到符合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服务理念,才能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就是馆员在对读者进行服务时,要充分的尊重人的价值、适应和满足人性的需要,注重人的差异性的影响,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为读者进行服务,力求通过图书馆的服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开发人的潜力,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引导人们向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靠拢。美国著名科学家杜拉克说过:管理者是任何企业的最基本、最宝贵的财产。公共图书馆就是这样的一个管理者,图书馆的服务即使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是公民树立正确思想的指明灯。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就是一读者的信息需求为中心,积极主动的向读者提供服务。馆员在高度理解用户不同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予以极力和引导,让读者在新人、宽松、自由、舒适的环境中极大的汲取营养,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力。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本着主动服务、主动引导的为主,这就为和谐文化建设中解决多元文化与指导思想的矛盾,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用户只要在图书馆置身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都会从思想上、心理上和行动上潜移默化的受到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服务的影响。公共图书馆首先要让图书馆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为引导用户。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不同,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素质层次接近且较高的读者群,而公共图书馆面对的则是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服务对象。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与文化建设的互动,带来了人的价值观的巨大变革。原有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现实社会生活也孕育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价值观念。许多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群在这个各种文化碰撞激荡中,迷失了自我,导致了极端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即不和谐因素。甚至一些高素质人才因为树立了错误的思想观念而走向犯罪。公共图书馆根据不同的读者的具体问题进行引导,并通过举办一些有特定意义的培训与讲座,对和谐文化的思想进行宣传和传播,使得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和谐文化是什么,和谐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进行和谐文化,多种文化碰撞,孰对孰错。
【参考文献】
[1]崔国芳.公共图书馆参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