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与尿酸水平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研究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y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发病与尿酸水平的相关性及性别差异。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山西地区体检中心体检者68 0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3 203例,女性34 853例。记录体检者一般情况及各项指标,所有体检者均由专人行甲状腺彩超检测。

结果

(1)甲状腺结节总患病率为35.5%。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0.7%,女性患病率为40.0%;单发结节患病率为50.1%,多发结节患病率为49.9%。(2)有结节组与无结节组相比较,有结节组年龄、体重指数、血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无结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有结节组尿酸水平低于无结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人群有结节组尿酸水平低于无结节组[(352.37±78.14对357.70±77.51) μmol/L, P<0.01],而女性人群有结节组尿酸水平高于无结节组[(260.22±61.91对253.91±59.18) μmol/L,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甲状腺结节发病可能与代谢和炎症相关。尿酸水平在不同性别对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具有不同的影响,在男性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低;而在女性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的新生儿泪囊炎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眼科门诊治疗的1 012例(1 172只眼)新生儿泪囊炎患者,按年龄分为<2个月、3~6个月、7~12个月和13~28个月共四个组,根据患儿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月龄<2个月患儿予泪道按摩或联合泪道冲洗,3个月以上患儿冲洗泪道不通后行泪道探通术。随访1~12个月。结果月
目的评价不剥除后弹力膜的内皮移植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7例(7只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施行不剥除后弹力膜的内皮移植术,随访6~12个月,平均8.1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变化、内皮密度数及植片与植床愈合情况。结果术后眼红痛、异物感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范围0.05-0
目的观察改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0例(60只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50例,60只眼),随访时间6个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眼压控制情况,手术前后用药情况,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和前
目的探讨人源性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MSCs)能否用于体外扩增角膜缘干细胞(LSCs)并维持其干细胞特性。方法实验研究。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新疆眼科大学临床学院行体外分离培养HPMSCs并行成脂、成骨和细胞表面标志鉴定;兔LSCs与HPMSCs、NIH-3T3共培养并计算比较各组克隆形成率(CFE);免疫荧光检测两组LSCs克隆团干细胞特性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培养HPMSCs具有成脂
目的评价共同性水平斜视人群的眼表健康状况,并探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征集共同性水平斜视患者,采用新一代的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患者双眼首次非侵入式测量泪膜破裂时间(NI-TBUT-f)、平均非侵入式测量泪膜破裂时间(NI-TBUT-ave)及泪河高度(TMH),采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斜视类型、眼别、性别对检测指标的影响,及各测指标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研究征集了年龄在8
后发障是现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最简单及普及的治疗方法是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虽然操作简便,视力恢复快,但有时会有并发症发生。文中旨在总结分析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的并发症。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检测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后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玻璃体液中VEGF及骨连蛋白(ON)的含量,明确玻璃体液中VEGF及ON含量的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估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风险和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临床诊断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患者15例,作为实验组,采集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