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小学创造性开展劳动教育的启示

来源 :集美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艰苦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提升当地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并为革命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创造性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当时的劳动教育让中小学增添了很大的吸引力和认同感.从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多样化的劳动教育形式、“无中生有”的劳动教育资源观和突出的劳动教育成效4个方面深入挖掘延安时期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经验,不仅有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而且可以启迪中小学在新时代创造性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路,尤其应该在社会及学校视域下拓展劳动教育资源,在生活即教育视域下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在创新实践中落实劳动教育价值,从而真正营造出人人爱劳动、人人擅长劳动的社会新风尚.
其他文献
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及文本分析法对福建省公办幼儿园989名幼儿教师游戏观察与支持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能够认识到游戏观察的重要性,但落实观察的行动力薄弱;多采用叙述法进行观察记录,观察方法与技术较为单一;对游戏分析与解读围绕游戏行为表象,缺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深度解析;游戏的支持与推进成为最具挑战性环节,亟待加强游戏支持与推进的适宜性与发展性.研究提出要将“观察与记录”以儿童早期学习标准为抓手,将“分析与解读”以儿童早期发展评价工具及儿童游戏理论为参照,将“支持与推进”与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建
传统的家庭伦理是在以血统为纽带的宗法制、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自力更生的小农经济、群体本位的价值指引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封建制的家族中,形成了以家庭为本位、夫权至上、父权至上的伦理道德.这种家庭伦理的教化,维护了封建传统的家族制.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传统封建文化制度开始式微.中国传统稳固的宗法关系被打破,促使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开始向近代发生转向.由家庭本位的伦理精神向个性独立、由夫权中心向两性平等、由父权至上向民主平等开始转向.在转化的过程中,批判传统家庭伦理与近现代相冲突的因子,融合了其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