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y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3000年前古希腊人普鲁泰戈拉就曾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而创新能力既是民族和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民族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之一。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新课程在高中的改革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了,新课程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实现全新的教学模式。过去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符合新课程的需要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创新,在教学中体会出新的教学的方式。那么对于教育的对象学生而言,我们也要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作为教育的重点。
  为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就历史学科而言,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毅力、创新体力。历史学科以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功能和教育功能,在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如果学生可以通过掌握创造思维的规律,培养创造思维习惯,来加强对创造思维技能的训练,陶冶创造素质,那么他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很优秀的创造者。
  
  一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以下的三点:
  首先,新课程认为“改革的中心在课堂”,我们应当建立一个具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的课堂。教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以认真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奇异想法,要妥善地选择适当角度予以评价。
  其次,针对当前学生“唯本唯上,迷失自我”的现象,提出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将学生的思路强行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束缚学生思维的做法和以严厉的语言中断学生思维过程的做法,更要禁绝以嘲讽、挖苦的语言对待学生的失误。教师要精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
  最后,克服教学过程中的“以讲为主,教材至上,格式化教材”,要打破程式化、刻板化的教学方式,不要太“忠于教材”,历史教师要敢于把有争议的问题提到学生面前,并随时将考古新发现、史学新观点介绍给学生。教师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对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怀疑传统、敢于怀疑书本、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创新精神是很有好处的。
  
  二
  
  针对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可以将创新思维结合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提倡成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气氛。
  首先就讨论问题的内容而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拿来讨论。能用于课堂讨论的内容有两类,一是知识障碍点,包括每课的重点、难点等。讨论的内容应该集中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把握历史内涵的主要障碍和思维的障碍点上。学生思维发生障碍一般是由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知识难度的不适应造成的,也可能是因其思维定式受某种旧知识或某些传统影响所致。这两个障碍点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拦路虎”,将其作为讨论内容,能够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及效率。
  其次就课堂讨论的时机而言,学生不可能一堂课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因为人的思维是间断性、跳跃性的。根据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讨论过程中,他们出现一个思维高峰后,往往要停顿一定时间,才出现另一高峰,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最佳时机。我认为,最佳时间一般有两个。一是在课的中段,教学过程达到高潮,学生呈现“心愤愤”、“口悱悱”状态时,探究知识的愿望非常强烈,此时学生思维活跃,跃跃欲试,大有不吐不快之感,这时展开课堂讨论,有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容易尽言自己的体验,教师也容易接受到准确的反馈信息。二是当教师讲完新课,将要全面小结所学内容时。此时,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及对历史事实的熟悉程度与教学目标相差不远,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把“最近发展区”转为“现实发展区”。这时展开课堂讨论,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通过努力便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最后,课堂讨论的方式要优化,即所选择的方式要能与内容、时机挂上钩,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符合教材的结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最大的讨论效益。比较有效的讨论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引导提示,即在教师的提示指导下逐步展开讨论,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及时调控讨论进程,最后加以总结。这种讨论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富于逻辑性,能保证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和讨论质量。二是群体互动,即教师首先出示讨论内容,然后以学习小组(人数不限、以四人为宜,最好把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混合编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归纳小结后由组内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意见,未尽之处本组成员可进行补充。这种方式有利于智力互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三是自由辩论,即让学生围绕讨论内容各抒己见,自由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把握方向,最后由教师或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小结讨论结果。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讨论的质量很有帮助。四是角色变换式,即让学生根据讨论的内容,在教师的安排下分别扮演某些历史人物或社会组织,让他们“身临其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这种方式不仅能直接地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而且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燃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
  以上是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比较有效的方法。当然,历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还很多,比如问题中心法、辩论学习法、多媒体辅助学习法、发现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社会调查法等,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可在现有的方法中进行移植、改造、创新。我相信,在历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会涌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某位学者曾经说过:“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往未来的道路不是我们沿着别人的指引走出来的,而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模式下为学生“指引”、“规定”未来的做法,要求学生能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鼓励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他文献
细胞增殖在高中生物学中占重要地位,它是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它还涉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化及新陈代谢等相关内容。细胞增殖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方式,特别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生物学中最难理解的部分之一,学生学习时常会陷入一些认识误区。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参考相关资料,特总结出在高中生物学中学生对细胞增殖认识容易出现的八大误区。    一、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
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使用240个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调查数据,检验地理距离、关系及其交互项对民间借贷违约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理距离对违约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
阅读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中考对英语的阅读量和难度也在逐年提高,阅读难度和阅读速度的提高是今后
摘要: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新课标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采用统一的标准,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新课改的实施对课堂教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都应该发生变化。    一、教学目标方面    1.从注重知识的传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很多都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受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当前教师需要改变这一问题,在教学中
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学习过程中会接触由易到难的具体知识,高中语文知识整体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并不断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了有效提高课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英语课程注重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培养学生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建立初中英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都开始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开始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数学原本就是一门比较复杂且有难度的学科,因此很多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