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初中地理 会考 复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A-
0119-02
近年来,地理会考已不只是考死记硬背的知识,试题开始从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转移,除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重视考查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临近地理会考,要想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必须吃透课标和教学大纲,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复习计划。
一、立足于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会考考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立足于基础知识来出题。因此,在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章节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不要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教师还要注意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文图结合,使之形象化,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加强地图教学,让学生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地理的考试成绩。所以,在复习中,必须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就会在读图的过程中获取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如读“区域图”,最重要的是图示地区是什么,这就要求学生根据经纬度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去加以识别。
三、抓“精讲”“多练”“补缺”三个环节
会考前,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从历年会考来看,学生失分主要是对地理概念掌握不牢、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答题不准确等,会考复习时就要对症下药,狠抓“精讲”“多练”“补缺”三个环节。
首先是“精讲”。教师必须根据课标要求,一是要向学生讲清概念。要求突出重点,讲清因果;二是画图讲清知识的网络关系。既要按先后顺序进行纵向复习,使学生记准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还要按地理要素把有关内容组织起来,进行横向复习。例如,复习《工业》这一课时要求结合资源、交通、消费市场等要素来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其次是“多练”。“练”要先易后难,逐个知识点突破。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也必须通过学生的练习,才能不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最后是“补缺”。补缺就是查漏补缺,即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对遗漏的知识及时补上。例如,在复习和考查“两极地区”的内容时,笔者发现有些同学填写“南极地区图”不准确,表现在对几大洲、几大洋的地点、方位认识模糊。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引导学生利用口诀帮助记忆。如利用经纬线判读大洲、大洋:0度经线穿过非洲和大西洋,180度经线穿过大洋洲和太平洋。此外,笔者还结合板图课件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并要求学生动手绘图做填充练习。在学生已加强对两极地区图的记忆后,再让他们查找遗漏的知识。这时,有学生提出:南极地区有2000米厚的冰层,为什么还是干燥?南极没有常住人口、没有工业,为什么不是一片净土?这就是学生知识上的缺陷。笔者就此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冰在什么情况下才湿润?空气和水会不会流动?同时还引导学生思考:南极这么恶劣的气候,有没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复习效率
如果你复习到一个知识点时学会联系与之有关联的知识,就能使复习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例如,复习亚洲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就要同时想起非洲、欧洲、北美洲的地形、地势特点;看见海拔最低的大洲,就要想到最高的大洲,甚至还要思考为什么低、为什么高;复习北极地区的纬度范围、海陆分布特点、气候特点、方向判读以及有代表性的动物,就要想起南极地区的情况;复习“特色地区”时,见到“三洲五海之地——中东”,就要想到“东方的十字路口”“黑非洲”“工业革命的摇篮”“白色荒漠”分别是什么地区;复习我国各省的分布时,看见“广西”就应该知道“广东”,因为两广是邻居,广西在西,广东在东;看见河(湖)南,就要知河(湖)北,因为河(湖)北在北,河(湖)南在南;复习“板块”就要联想到地震、火山;复习一个地区的气候,就要想到物产、主食、民居,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由地势知河流流向,反过来,由河流流向可推知地势;复习纬线,联系经线;由南北半球划分,想到东西半球的划分;由地球自转想到公转;由人种的肤色想到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寒、温、热三带;由“青藏高原”,想到“天路”……
五、多种方法,各显神通
俗话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学习地理的方法是多样的、灵活的,不同的内容可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其中常用的就有:1.画图法。常用在有点、线、面、带的内容上。如经纬线、河流、两极、五带、七大洲四大洋、省级行政单位,先画图,再填图,画完、填完基本就记完了,比单纯用眼睛看效果好得多。2.想象法。比较抽象的内容一般用此法。如山高、海深、冰层、沙漠、气候、风、土壤等。3.比较法。这种方法一般用在相似、相同或相反的内容上,如各大洲的地形、地球自转和公转、经纬线的特点、中国的南方和北方、西部和东部。4.循规记忆法。这种方法用在有规律可循的内容上。如高纬低温,低纬高温;海拔高,气温低;近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地球上的时间东早西晚;冷种麦,热种稻;水往低处流。5.理论联系实际法。即记住“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常用身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去验证书上的理论。如四季的变化、昼夜更替、昼夜长短、夏季水凉陆热、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关等,如果学生留心这些现象就会有体验。6.其他方法。有时候,教学法的使用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变通。如编顺口溜记忆法。该方法适用于七大洲大小排列的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我国行政单位位置:广东在东,广西在西,两广是邻居;河(湖)北在北,河(湖)南在南,两河两湖一直线;东北三省黑吉辽;台湾对面是福建。又如,望文生义记忆法:“里海”在五海中最里面的一个;中国的渤海在鸡脖处,东海在东,南海在南;北冰洋在北,南极洲在南;地球自转就是自身转。再如,压缩记忆法:把纷繁复杂的内容先压缩再放入大脑,这样少占大脑空间,简单、轻松,需要时再还原。如地球上的五带可以压成:寒、温、热三带;东南亚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压成“越老缅”。
六、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目前,会考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指导学生获得信息,并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做出评判。
在会考复习中要关注社会热点和国际焦点问题。如2008年的热点是北京奥运会和四川地震,会考就考奥运圣火从北京出發,经过了几个国家的首都的线路图;2010年的热点是上海世博会,当年就考了去上海经过的铁路线、工业基地等内容。2014年国际焦点应该是马航失联、俄罗斯与乌克兰之争等内容;国内热点兼身边地理:南广高铁运营等。其中涉及的大洲、国家、城市、海洋都要特别关注。
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复习方法,希望能给教师们提供参考和帮助,有效地提高地理会考复习效率。
(责编 黎雪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A-
0119-02
近年来,地理会考已不只是考死记硬背的知识,试题开始从知识目标向能力目标转移,除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重视考查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临近地理会考,要想更好地指导学生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必须吃透课标和教学大纲,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复习计划。
一、立足于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
会考考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立足于基础知识来出题。因此,在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章节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不要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而是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教师还要注意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文图结合,使之形象化,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加强地图教学,让学生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地理的考试成绩。所以,在复习中,必须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方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就会在读图的过程中获取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如读“区域图”,最重要的是图示地区是什么,这就要求学生根据经纬度地理事物的轮廓特征、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等去加以识别。
三、抓“精讲”“多练”“补缺”三个环节
会考前,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从历年会考来看,学生失分主要是对地理概念掌握不牢、不会灵活运用知识、答题不准确等,会考复习时就要对症下药,狠抓“精讲”“多练”“补缺”三个环节。
首先是“精讲”。教师必须根据课标要求,一是要向学生讲清概念。要求突出重点,讲清因果;二是画图讲清知识的网络关系。既要按先后顺序进行纵向复习,使学生记准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还要按地理要素把有关内容组织起来,进行横向复习。例如,复习《工业》这一课时要求结合资源、交通、消费市场等要素来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其次是“多练”。“练”要先易后难,逐个知识点突破。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也必须通过学生的练习,才能不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最后是“补缺”。补缺就是查漏补缺,即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对遗漏的知识及时补上。例如,在复习和考查“两极地区”的内容时,笔者发现有些同学填写“南极地区图”不准确,表现在对几大洲、几大洋的地点、方位认识模糊。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引导学生利用口诀帮助记忆。如利用经纬线判读大洲、大洋:0度经线穿过非洲和大西洋,180度经线穿过大洋洲和太平洋。此外,笔者还结合板图课件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并要求学生动手绘图做填充练习。在学生已加强对两极地区图的记忆后,再让他们查找遗漏的知识。这时,有学生提出:南极地区有2000米厚的冰层,为什么还是干燥?南极没有常住人口、没有工业,为什么不是一片净土?这就是学生知识上的缺陷。笔者就此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冰在什么情况下才湿润?空气和水会不会流动?同时还引导学生思考:南极这么恶劣的气候,有没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复习效率
如果你复习到一个知识点时学会联系与之有关联的知识,就能使复习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例如,复习亚洲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就要同时想起非洲、欧洲、北美洲的地形、地势特点;看见海拔最低的大洲,就要想到最高的大洲,甚至还要思考为什么低、为什么高;复习北极地区的纬度范围、海陆分布特点、气候特点、方向判读以及有代表性的动物,就要想起南极地区的情况;复习“特色地区”时,见到“三洲五海之地——中东”,就要想到“东方的十字路口”“黑非洲”“工业革命的摇篮”“白色荒漠”分别是什么地区;复习我国各省的分布时,看见“广西”就应该知道“广东”,因为两广是邻居,广西在西,广东在东;看见河(湖)南,就要知河(湖)北,因为河(湖)北在北,河(湖)南在南;复习“板块”就要联想到地震、火山;复习一个地区的气候,就要想到物产、主食、民居,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由地势知河流流向,反过来,由河流流向可推知地势;复习纬线,联系经线;由南北半球划分,想到东西半球的划分;由地球自转想到公转;由人种的肤色想到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寒、温、热三带;由“青藏高原”,想到“天路”……
五、多种方法,各显神通
俗话说,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学习地理的方法是多样的、灵活的,不同的内容可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其中常用的就有:1.画图法。常用在有点、线、面、带的内容上。如经纬线、河流、两极、五带、七大洲四大洋、省级行政单位,先画图,再填图,画完、填完基本就记完了,比单纯用眼睛看效果好得多。2.想象法。比较抽象的内容一般用此法。如山高、海深、冰层、沙漠、气候、风、土壤等。3.比较法。这种方法一般用在相似、相同或相反的内容上,如各大洲的地形、地球自转和公转、经纬线的特点、中国的南方和北方、西部和东部。4.循规记忆法。这种方法用在有规律可循的内容上。如高纬低温,低纬高温;海拔高,气温低;近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地球上的时间东早西晚;冷种麦,热种稻;水往低处流。5.理论联系实际法。即记住“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常用身边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去验证书上的理论。如四季的变化、昼夜更替、昼夜长短、夏季水凉陆热、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关等,如果学生留心这些现象就会有体验。6.其他方法。有时候,教学法的使用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变通。如编顺口溜记忆法。该方法适用于七大洲大小排列的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我国行政单位位置:广东在东,广西在西,两广是邻居;河(湖)北在北,河(湖)南在南,两河两湖一直线;东北三省黑吉辽;台湾对面是福建。又如,望文生义记忆法:“里海”在五海中最里面的一个;中国的渤海在鸡脖处,东海在东,南海在南;北冰洋在北,南极洲在南;地球自转就是自身转。再如,压缩记忆法:把纷繁复杂的内容先压缩再放入大脑,这样少占大脑空间,简单、轻松,需要时再还原。如地球上的五带可以压成:寒、温、热三带;东南亚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国家:越南、老挝、缅甸,压成“越老缅”。
六、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目前,会考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指导学生获得信息,并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做出评判。
在会考复习中要关注社会热点和国际焦点问题。如2008年的热点是北京奥运会和四川地震,会考就考奥运圣火从北京出發,经过了几个国家的首都的线路图;2010年的热点是上海世博会,当年就考了去上海经过的铁路线、工业基地等内容。2014年国际焦点应该是马航失联、俄罗斯与乌克兰之争等内容;国内热点兼身边地理:南广高铁运营等。其中涉及的大洲、国家、城市、海洋都要特别关注。
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复习方法,希望能给教师们提供参考和帮助,有效地提高地理会考复习效率。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