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次拒绝的女人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自小聪慧,17岁那年便考上举人。也正是在那次乡试上,他被维新派人士李瑞棼相中,将其侄女李惠仙介绍与他认识。刚刚有了朦胧情愫,他们就成了亲。两人婚后的日子过得很是平庸,生活贫寒,但李惠仙识大体,夫妻感情和谐,相敬如宾。
  他,就是梁启超。
  主张维新变法的梁启超,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不得不远走他乡,和康有为东渡到日本,继续进行变法活动。在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他结识了一位女子,誓言非他莫嫁。自始至终,他都没有答应她的要求,让当时的人们暗自腹诽:他是薄情寡义之人。然而,今日看来,这正体现出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家,学问和人品都属第一。
  1899年底,梁启超应康有为之请,赴美国檀香山办理保皇会事宜。一日,檀香山一位加入保皇派的侨商设家宴招待他,从而引出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纠葛。
  梁启超进入何家大院,出迎的除主人外,还有一年轻女子。她是侨商的女儿何蕙珍,芳龄20,从小接受西方教育,16岁便任学校教师,英文极好。因今日有西洋人参加宴会,故由她做梁启超的翻译。
  宾主落座,何蕙珍便挨着梁启超坐下。不时有一股淡香飘入梁启超的鼻端,多年来,除了妻子李氏外,他还没有与一个女子这样接近过。席间,何蕙珍颇为活跃,她广博的学识,不凡的谈吐,尤其是她对梁启超著述的熟稔,使在座者大感意外。整个宴会仿佛成了何蕙珍与梁启超的对语,而他们两人,也如相知多年的忘年交一般。
  饭后,何蕙珍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慕:“我万分敬爱先生,但可惜仅爱而已。今生或不能相遇,愿等到来生。”梁启超还是拒绝了,一来他的家中有妻,二来作为维新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再娶肯定不合适。
  然而,这些并没有打消何蕙珍的追求。后来,她将自己刊发在报上替梁启超辩护的文章原稿拿来给他看。梁启超吃了一惊,他多日的疑惑顿时冰释。原来,他刚到檀香山时,到处奔走演说。清廷驻檀香山领事馆买通了一家当地的英文报纸,不断刊载文章攻击梁启超。梁启超心中不服,苦于不懂英文又不能回击,只好置之不理。
  不久,出现一桩怪事,另一家英文报纸上连续刊发为梁启超辩护的文章,文笔清丽,论说精辟。显然,作者对梁启超的经历和著述了若指掌,但文章未署作者姓名。原来,那些为梁启超辩护的文章,都出自何蕙珍之手。
  数日后,梁启超践约,将照片赠与何惠珍。何蕙珍亦投桃报李,回赠亲手织绣的两把精美小扇。梁启超坠入情网,几近痴迷,认为拥有高学历的何蕙珍可以成为他事业上的好帮手,因此,他决定先问问家妻的意见。没想到,李惠仙回信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意丈夫再娶一室。然而此刻,梁启超正被清廷通缉,头颅价值涨到了十万银元,随时有生命危险,自己妻小尚且不能照顾,怎么可以再连累何蕙珍?
  梁启超陆续写了24首情诗,记述对何蕙珍的深深爱慕之情。但最后,他还是狠心地再次拒绝了对方。何蕙珍只好又一次离开,临走前说:“先生他日维新成功后,不要忘了小妹。但有创立女学堂之事,请来电召我,我必来。我之心,惟有先生懂。”
  1924年,李惠仙病逝,梁启超身边少了一个理解、体贴他的人,他悲痛万分。何蕙珍得此消息远道而来,劝他节哀,也希望他能续弦。这一次,梁启超以“年迈不想再婚”为由,第三次拒绝了。
  梁启超的做法,对何蕙珍来说似乎有点薄情,以至她的表姐夫、《京报》编辑梁秋水也责备梁启超:“你连一顿饭也不留她吃。”
  然而,谁能说,完美的爱情就该有个完美的结局呢?其实,彼此心里的感受,早变为美丽的印象延伸到永远了。
  后来,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梁启超作为证婚人,竟然做如此石破天惊的贺词:“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婚姻不足取法。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作过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要尽妇道之职,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
  编辑 魏光
其他文献
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努力追求不平凡,到头来却会失去许多平凡人的幸福。   ——张小娴   人们的生活好像在高速公路上,都拼命想超过对方,但并不知道对方要去哪里。   ——蔡志忠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大多数的思考是一种抄袭,我们大多数的生活是一种模仿,我们大多数的感情是一种廉价,我们大多数的幸福是一种交换。    ——朱德庸   有时想想,人活得累是因为放不下
期刊
近年来,都市白领们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前赴后继地攒买房的首付款时,房价却一路“轻舟已过万重山”。大家一边抱怨高房价,一边心甘情愿地当“房奴”。   在美国有位中国女孩,几年来随着丈夫乐此不疲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哪里生活好,哪里有发展,就把家安到哪里。对房子,她看重的是使用,而不是占有。她的日子,在一次次搬家中,变得越来越丰盈、越来越幸福。    跨国恋修成正果,游牧在都市丛林    
期刊
20岁那年,王映霞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了。玫瑰色的年龄,玫瑰色的梦想,她,像一朵风中带露的玫瑰,芳香迷人,摇曳生姿。  枕着民国“杭州第一美女”的美名,她的身边从来不乏倾慕的目光,却都不能打动她的心。  第一次遇上郁达夫,是在上海她寄居的朋友家中。郁达夫对她惊为天人,一见倾心。她在上海的那段日子,他几乎每天都来找她,每天见面,每天还要写信,激情四射的情书铺天盖地,一捆捆砸向她。她也是惊喜的,才子
期刊
胡钰是个丢三落四的人,从小就是这样。有时上学没有带笔,有时在家里拿了碗却没有拿筷子。最好笑的是,每次她摘下眼镜后洗澡洗脸,然后就找不见眼镜了。为这些小事,她没有少挨父母的骂。  这天下班,走到家门口,她才发觉钥匙不见了。崭新的防盗门,牢不可破,加上家住七楼,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窗户也是被防盗网封锁着的,真叫人一筹莫展。她是孤身一人住在这里,父母远在家乡,自己还没有成家。  这时邻居也下班回来了,见
期刊
一大早,16辆三轮车聚集在花店前,等待做装饰。老板皱起眉头盘算着,怎样将这些破旧的黄包车装饰一新。花店开张以来,他已经为无数的婚车进行过装饰,劳斯莱斯、宾利、法拉利、林肯、宝马、奔驰……唯独没有装饰过三轮车。  所有的黄包车,都用黄绸布重新做顶,坐垫铺上红色绸缎,两侧各挂一串气球。还别说,这么简单地一装饰,不起眼的黄包车,面貌立即焕然一新。  一辆样子看起来已经很旧的黄包车,被客人指定为主婚车,要
期刊
请外国美女做保镖  2008年,河南商人何进康在南非爱库鲁来尼开了一家小五金批发零售店,不久,他的生意遭遇经济寒流,蒙受了极大的损失。  何进康萌生了退出南非小五金市场的念头。恰在这时,他结识了一位来自阿根廷的女商人韦尔托娅。她建议何进康去阿根廷经商,因为那里的中国商人很少,竞争压力不大。  2010年3月,何进康把爱库鲁来尼的商店转包出手,来到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开了一家小五金批发商店。
期刊
8年前,龚海燕为了给自己找对象,创办了世纪佳缘婚恋网站。结果,她不但通过网站找了一位博士后做丈夫,而且,丈夫为了支持她当好“网络红娘”,毅然辞职,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家庭主男”。  8年来,在丈夫这个坚强后盾的支持下,温暖的家成了龚海燕的“加油站”。她被誉为“中国网络第一红娘”,而“世纪佳缘”也发展为国内最火的婚恋交友网站,并成为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中国婚恋网站。  闪婚后的生活,平淡也温馨  200
期刊
她是班里让人心怜的差生。尽管很多人不明白,为何她的学习成绩如此不堪,学校还是三番五次地为她召开募捐大会。直到那次体检之后,大家才知道她不但是个色盲,大脑反应速度也有着极大的问题。  于是,先前那些对她冷嘲热讽的同学忽然后悔起来。要知道,在这所竞争如此激烈的重点中学,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女生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  最让人感动的是,几年间,她从不曾对谁哭述过她家庭一贫如洗的困难,更不曾抱怨过自身的
期刊
无论是《后厨》里的招牌菜手撕玫瑰鸡,还是《美味关系》里的牡丹鱼片,只要轻松地点击鼠标,预付一定比例的定金,美女李雅岚就能为你亲自下厨。为了让“吃货”们放心地大快朵颐,她还微博“直播”采购食材和烹制的全过程。如今,她的小店不仅吸引了公司老总、演员、外交官,就连《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青都对其称赞有加!  外企女白领迷上草根美食  80后北京美女李雅岚很崇拜外公,老人曾是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大厨,各种食
期刊
每年夏天,因农民在田间焚烧秸秆,造成严重空气污染,引发一系列恶性交通事故。由于能见度太低,一些地方甚至连高速公路和江河航道都不得不紧急关闭。如何给令人头痛的秸秆找条出路?  一位海归女孩巧妙解决了这个问题,她将其做成“压缩干粮”卖给热电厂发电;还用秸秆制油变废弃物为绿色能源,短短5年就赚到3000多万元。  小试牛刀尝到“绿色甜头”  80后张丽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合肥女孩,23岁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