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将军”张果喜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khdnfoihsdflwd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本是一个小木匠,但他完成了从雕刻木器到雕刻人生的转变,并多次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中国历史却不会忘记他,因为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人,而且太空中有一颗小行星与他同名同姓。 就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企业家不少已经销声匿迹的时候,他却仍然举着改革开放的旗帜一直走到了今天,演绎着不倒的传奇。
  他,就是张果喜,江西果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为创业,他卖了房子
  
  张果喜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果子熟了,大家都喜欢!”确实,在江西省余江县提到张果喜,无人不晓。1952年出生的他,说话痛快、不乏幽默,走起路来一阵风。
  1973年,镇办的农具修造社已开始负债累累。为求生存,木工车间主任张果喜带上3名工友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上海,找到了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与他们签订了20套雕花樟木箱的生产合同。
  回到余江,小小的县城轰动了。有人说:“余江从来就没有干雕刻的历史,这些拿板斧的人能劈出雕花樟木箱来吗?”修造社不肯出钱,也没有钱可出,但合同签了,又没退路,张果喜情急之下喊出了:“要吃饭的跟我来!”随即有21名工人跟着他一起离开了修造社,开始创办余江工艺雕刻厂。
  办厂初期,张果喜再三说服老父亲,把家里土改时分的惟一的老房子卖掉,将所得的1400元,用于企业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当时,为了节省运输费用,采购来的木料就在河水中放流。张果喜回忆:有一次,正是寒冷季节,我第一个脱掉毛衣,跳到河里捞木材。员工们见了也纷纷跳入河中,尽管冷得要命。
  没有雕刻技术,张果喜就来到有一千多年雕刻史的浙江东阳拜师求艺。在他们“三顾茅庐”的感动下,一位老师傅终于被请到了余江,帮助雕刻厂培训了第一批雕刻技术员。
  有了技术,产品也生产出来了,余江工艺雕刻厂的市场日趋见好。张果喜开始围绕国际市场打起了自己的算盘,并很快使企业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木雕联合企业,被外商称为“天下雕刻第一家”。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材料、技术已不再是什么问题,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却在严重束缚着企业的发展。为此,张果喜狠狠地抡起板斧,劈向了“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并创新出一套工资分配、劳动用工和人事制度,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的新的管理体系。
  但在那个“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文革时期”,张果喜的这种做法显然被一些人认为是“疯”了。结果,他被批判为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戴着红帽子的资本家。
  张果喜说:“说实话,面对这些‘左’的压力,我苦恼过、困惑过,也疑虑过,甚至想不通,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我坚信:办企业没错,为工人谋生路没错;干事业,不干则已,干则必成。”
  就是顶着这种压力,张果喜带着余江工艺雕刻厂的工友们一直干了下来。直到改革开放前,雕刻厂不但账面上有盈利,还盖起了一座1.2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工人的工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求生存的最低目标基本实现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余雕”的名气开始越来越大了。
  
  湖——江——海
  
  从一只雕花樟木箱开始,张果喜的“出口木雕漆器”逐渐做大做强,直至建立起了他的“木雕王国”。现在,日本的漆器佛龛市场上,大部分都是张果喜的产品。
  先富起来的张果喜,从来就没有收手做个“富家翁”的想法。他说:“来世间一趟,就要看看自己究竟能干多大的事。”
  如果说“第一次创业”是为了找饭吃、求生存,那么,从1990年开始的“第二次创业”,用张果喜的话说,就是为了促使企业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他先后投资5亿多元,进入了化工发泡材料、酒店旅游、汽车小饰件等行业。
  在海南尚未被人看好的时候,1988年,张果喜就跑到海南“圈地”。1994年决定兴建酒店。1996年,“海南热”突然降温。张果喜没有犹豫,将进行了一半的工程停了下来。静观两年多,时机成熟了,张果喜再次“上马”。现在的三亚果喜酒店,日进斗金,成为张果喜事业大厦的重要一部分。
  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别人紧缩银根,张果喜却在生意不景气的时候挥师疾进,加紧建设新的生产线,最终在经济复苏时抢先一步占领了市场。
  招数怪异,出手敏捷,竞争对手们很难揣测出果喜集团的行动步骤。因此,张果喜总是抢在别人的前头。
  实践证明,二次创业使果喜集团成功地超越了自我。如今,果喜集团已经生产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产品——稀土永磁无刷无槽直流电机,并源源不断地打入了国际市场。这种产品广泛运用于铁路、汽车、家电等数十个行业领域,发展前景非常看好。目前,这一产业已成为果喜集团发展的重点项目。
  张果喜总结了他两次创业的关系“第一次创业的产业相对狭窄,好比是湖,湖虽大,仍然有边;第二次创业,产业多元化,可以说是江,走得更远、做得更大了;而现在,二次创业正全面进入成熟期与收获期,果喜集团产业化也渐入佳境,这时又好比是海。我希望把事业做得无边无际、无穷无尽。”
  
  钱就像是池塘里的水
  
  这些年来,和张果喜同时代的一批“著名企业家”,很多早已被历史的滚滚潮流所淹没。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年零7个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张果喜认为,民营企业要想做得强一点,寿命长一点,一是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提升核心竞争力;二是政府要加强引导。“做生意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提倡‘先做后学’,在实践中摸索。这些年来做企业,我总结了一个规律,要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家应具备五个力:情报力、想象力、判断力、决策力、实施力。情报力就是信息,要从四面八方调查、获取信息,包括与朋友聊天、出国考察、参加商务活动等。听到以后,要分析这消息是否真实,如果是真的,就要判断这项目能不能搞,可行性有多大。然后就要进行决策,最后就是实施,人力物力财力全部上。”
  


  目前,整个果喜集团有3000多名员工,其中有不少是张果喜的亲戚。张果喜说:“在果喜集团的中高级管理层中有四、五个人确实是我的亲属,但这完全是按现代管理机制来操作的。果喜集团不是家族式企业,即便是家族企业,也不能用家族式的方法来管理,那样会制约企业的发展。我们的企业是根据不同的需要,本着任人惟贤而不是任人惟亲的原则来选聘人才的。”
  张果喜素有“常胜将军”的美誉,其实他也遭遇过失败。引进发泡材料生产线的时候,张果喜把生产线放在了老家余江县,1995年项目实施的第一年就亏了400多万元。第二年,他马上调整产业区域,分别放到福建、上海和深圳等工业密集和发达地区,一年后就创出了1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张果喜从这次教训中总结出一条经验:生产项目的成败与区域条件有密切关联,有了好的项目,还必须放在好的地区发展。
  张果喜坦言:“我们的企业在中国,就应该了解中国的国情,应该掌握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企业的方向。企业家可以不从政,但不能不关心政治。还有一个根本因素,作为知名企业的老总,我的一言一行,老百姓都特别关注,所以我一直要求自己要与员工、与老百姓保持亲一点再亲一点的融洽关系。此外,我在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考虑为地方、为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好事。”
  张果喜在接受某电视台采访时,曾打了一个比方。他说:“钱就像是池塘里的水,满满的,不外流就会发臭,人们经过这个池塘就会绕道走。这就是人的品质问题。有钱人如果太抠了,人们惹不起躲得起。反之,大口进小口出,池塘的水就会保持干净、清澈,这样才有人到水塘边来走走。”他还说“做人不合格,做生意也不可能成功。”
  张果喜把企业的致富归结成三部曲:一是靠苦力赚钱,二是用钱赚钱,三是凭智慧赚钱。
  当年江西省没有外贸出口渠道,出口产品都要通过上海进出口公司,所以他们制作的第一只樟木箱子就是由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送到广交会上的。他说:“很幸运,在广交会上第一次我们就订出了20套樟木箱,赚了一万多元。这是我第一次赚钱。在这基础上,我们又相继发展了多个品种。通过生产第一只樟木箱,我们也了解了广交会的情况,了解了客商对产品的要求。”
  30多年来,张果喜的多数企业都获得了成功。有媒体称,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企业史中,这也是值得瞩目的一个奇迹。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是国内首家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在1998~2006年的八年中,不但年年实现产量千万吨增长,而且年年百万吨死亡率都控制在0.041以下。特别是2005年,百万吨死亡率为0.0098,这个数字是国有重点煤矿平均水平的1/41,是全国煤矿平均水平的1/280。2004年3月21日~2005年10月10日,神东创造了连续安全生产567天、产煤1.45亿吨零死亡的历史最
基于VOF法和k-ε紊流模型,对二滩1#泄洪洞进行了全流道三维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泄洪洞的流场及速度场、压力分布、水相分布及空腔、流速矢量等水力特征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在
加强集团文化建设是巩固集团整体性的战略举措    企业集团文化具有企业文化的基本属性,是企业文化的特殊形式。集团文化是指在整合企业集团所属成员单位个性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的共性文化,对各成员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统领、主导和规范的作用。加强集团文化建设除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意义外,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强集团文化建设,是塑造集团整体形象和统一品牌的战略举措。企业集团大多下属企业、成员企业较多。
本文论述了安全是航运企业的重中之重,船员是船舶的操纵者和管理者,是关键因素,只有从思想观念、职业操守、心理健康,专业技术、公约法规、先进科技等多方面加强船员教育培训
“挡不住的感觉”,这句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词已为广大消费者所熟悉。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风靡世界、广受欢迎呢?还是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历程吧。    可乐型是饮料中的大哥大    过去,人们习惯把咖啡、可可、茶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其实在美国,汽水的销售量早已凌驾于咖啡和茶叶之上。中国人把柴、米、油、盐、酱、醋、茶定为开门七件事,茶居其一。如果在美国排一排开门几件事的话,汽水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