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笔者对手术证实为髓核突破后纵韧带的脱出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机 构】
:
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对手术证实为髓核突破后纵韧带的脱出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我科自1999 年5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结直肠损伤3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29例,女2例;年龄19~51岁,平均32.2岁.穿透伤25例,钝性伤6例.合并腹部其他脏器损伤26例,合并腹部以外多发伤7例,合并失血性休克9例.按损伤部位分类:直肠损伤6例,其中腹膜外直肠伤4例,腹膜内2例;结肠损伤25例,其中升结肠4例,横结肠10例,降结肠3例,
Pilon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其包含踝关节面和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治疗非常困难.特别是骨折粉碎且合并软组织损伤者,手术治疗会增加软组织损伤,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保守治疗虽然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不能恢复患肢长度、关节面的平整性及完整性.除无移位的骨折外,保守治疗疗效极差[1],因此,笔者对本院1999~2003年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Pilon骨折患者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治疗的有效方法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颅脑损伤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血糖症,且伤后血糖峰值及持续时程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1-3].亚低温脑保护作用已被证实并应用于临床 ,但对其作用机制的全面了解仍有待不断深入.笔者拟探讨亚低温对颅脑损伤后血糖的影响,为临床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拓宽理论基础。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 ATPase 6,8基因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为阐述休克肠道靶学说和线粒体能量代谢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休克前组和休克1,2,3,4,5 h组.采用RT-PCR方法观察线粒体ATPase 6,8 mRNA量的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生物体视学测量线粒体形态,用Clark氧电极测线粒体呼吸功能.结果失血性休克1,2 h,
2003年9月14~17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了第19届国际交通医学大会,共有17个国家的1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报告论文71篇,展出10篇.中国有我们5位代表参加,共报告了4篇论文.我们介绍的中国交通伤院前急救模式、交通伤基础研究、自制闭眼测试器及应变能密度判定应力分布和集中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等,均获得好评.会议期间,国际交通医学会执委会选举王正国院士为国际交通医学会副主席,负责西亚地区的
目的 研究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内骨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的表达的关系. 方法采用光镜观察(HE)和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及原位末端标记法对60例(分为早、中、晚期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股骨头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Bcl-2蛋白及细胞凋亡检测. 结果 60例标本中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空骨陷窝化,并可见骨细胞凋亡.中期组Bcl-2表达较早晚期组强,晚期组细胞凋亡较中期组显著,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1 临床资料 例1,男,27岁,塌方致颈前部铁皮切割伤10 h,经他院诊断:气管、食管断裂,急诊送至我院.体检:心率120 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125/75 mm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氧饱和度0.93.意识清楚,胸骨切迹上3 cm有一约10 cm长横行创口,气管自环状软骨下完全横断,环状软骨粉碎性骨折,环甲膜破损15 mm×10 mm,食管横断仅后壁
近年来,颈椎损伤发病率明显上升.尽管颈椎损伤诊治手段和技术已有很大提高,但是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何获得早期有效救治?如何减少死亡率?如何降低伤残率和伤残程度等一系列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临床医师.全球众多医疗和研究机构在不断探索颈椎损伤的治疗问题,但许多根本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颈椎损伤及其继发性损害导致的一系列后遗症,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研究表明,对颈椎损伤的诊治虽然有了一些新的概念,但同时也遇